韩广兵
- 作品数:1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稳定核^(84)Sr的高自旋态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利用75MeV的18O束流,通过70Zn(18O,4n)反应布居了84Sr核的高自旋态,测量了激发函数,γ-γ符合及DCO比值和γ射线强度,观察到了12条新能级,近30条新γ跃迁,建立了新的能级纲图,与D.C.M.(deformodconfiguration-mixingshellmodel)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发现其负宇称带有强烈的振动性.
- 韩广兵温书贤刘祥安吴晓光李广生袁观俊翁培焜杨春祥马英君陆景斌
- 关键词:高自旋态能级纲图
- 奇奇核^(170)Ta高自旋态及旋称反转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用 97MeV的1 9F束通过1 55Gd( 1 9F ,4n) 1 70 Ta反应布居了奇奇核1 70 Ta的高自旋态 ,将1 70 Ta的 3个转动带推向了更高的自旋态 ,并观测到了半退耦带的旋称反转点 ,将其自旋值定在了 1 9.5 .首次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稀土区半退耦带的旋称反转系统规律 ,并比较了该核区半退耦带与晕带的系统性差异 ,特别是这两个带在能量劈裂程度上存在着系统性差异 .从这一现象出发 ,探讨了半退耦带与晕带旋称反转系统性差异的成因 ,指出p n剩余相互作用在这一现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 邓富国杨春祥孙慧斌吴晓光陆景彬赵广义韩广兵彭朝华尹利长温书贤李广生袁观俊周宏余刘运祚竺礼华
- 关键词:奇奇核高自旋态旋称反转
- ^(84)Rb的高自族态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利用75MeV的18O束流,通过70Zn(18O,p3n)反应布居了84Rb核的高自旋态,测量了激发函数,γ-γ符合及DCO比值,新观察到了40个能级,50多条γ跃迁,建立了到目前为止最完整的能级纲图,其正负宇称分别推高到了17+和17-.通过与Rb各奇-奇同位素核和N=47的各奇-奇核比较,发现它们的结构非常相似.
- 韩广兵温书贤刘祥安吴晓光李广生袁观俊翁培昆杨春祥仝殿民马英君陆景斌
- 关键词:高自旋态能级纲图
- 奇奇核170Ta的旋称反转研究
- 奇奇核旋称反转研究是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之一。我们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的 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能量为97MeV 的19F 重离子束通过 155Gd(19F,4n)170Ta ...
- 邓富国杨春祥孙慧斌吴晓光陆景彬赵广义韩广兵彭朝辉尹利长温书贤李广生袁观俊周宏余刘运祚
- 关键词:旋称反转奇奇核
- 文献传递
- 90Mo可能的八极关联
- 八极形变核具有反射不对称性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核结构信息。探讨这些核的高自旋行为有助于加深对核结构的认识。理论预言,当质子数Z或中子数N为56,88,132时,将发生β3≠0的八极形变。人们先后在Z=88-90的Ra-T...
- 李广生吴晓光彭朝华温书贤韩广兵李成波卢绍军武绍勇袁观俊杨春祥竺礼华
- 关键词:八极形变
- 文献传递
- ^(90)Mo电磁跃迁几率的测量
- 2003年
- 利用束流能量为 116MeV的59Co(35Cl,2p2n) 90 Mo反应布居90 Mo的高自旋态 .用 10台反康普顿HPGe探测器组成的探测阵列进行γ γ符合测量 .通过多普勒展宽峰的形状分析测定90 Mo高自旋态的寿命 .在正宇称衰变系观察到增强的M1跃迁 ,推断I =13以上是扁椭形变 .负宇称高自旋态具有大的B(E2 )值 ,并随自旋增大而起伏变化 .正、负宇称态之间的跃迁显示增大的E1跃迁 ,似有八极关联的可能 .但是 ,90
- 李广生吴晓光彭朝华温书贤韩广兵李成波卢绍军武绍勇袁观俊杨春祥竺礼华
- 关键词:高自旋态
- 壳模型在核(A=80-90)结构理论中的应用研究
- 该文简要叙述了原子核高自旋态的一般情况、中重核区的一般特点以及推转壳模型的 基本思想.利用在束γ谱学技术,通过<'70>Zn(<'18>O,p3n)<'84>Rb反应研究了<'84>Rb的 高自旋态的参级结构,发现了<'...
- 韩广兵
- 关键词:负宇称带壳模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