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霞
-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舍曲林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抑郁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各31例,药物组给予口服抗抑郁药物舍曲林治疗,联合组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自动思维,列举认知歪曲,改变极端的信念或原则等CBT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及8周末,2组HAMD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P<0.05),但联合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8个月,联合组HAMD及HAMA评分仍显著低于药物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且远期疗效较好。
- 韩丽霞韩冰
-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舍曲林抑郁症
- 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
- 2002年
-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方法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对住院10年以上,病期15年以上,年龄55岁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及间断住院、门诊取药治疗的对照组病人进行测试。结果MMSE研究组(12.42±5.68)分,对照组(17.63±4.85)分;ADL研究组(38.26±9.35)分,对照组(31.50±6.38)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较非长期住院的对照组病人,有明显的认知功能缺陷。
- 韩丽霞李晓青车秀美
- 关键词: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认知行为疗法与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服用佐匹克隆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疗效。方法选择符合CCMD-3的失眠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药物组、认知行为治疗组,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试两组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比较药物组、CBT组疗效,SCL-90躯体化(t=2.683,P<0.01)、人际关系敏感(t=2.151,P<0.05)、抑郁(t=2.057,P<0.05)、焦虑(t=2.144,P<0.05)、强迫症状(t=2.031,P<0.05),CBT组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PSQ I入睡时间(t=2.459,P<0.05),药物组得分低于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提高失眠症病人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韩丽霞刘向明
-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失眠症佐匹克隆
- 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CCMD-3的失眠症患者72例,药物组36例,服用佐匹克隆,联合治疗组36例,以佐匹克隆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心理健康水平,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比较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SCL-90评分躯体化(t=2.682,P<0.01)、人际关系敏感(t=2.685,P<0.01)、强迫症状(t=2.983,P<0.01)、抑郁(t=2.045,P<0.05)、焦虑(t=2.650,P<0.01),联合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匹兹堡睡眠质量(t=2.366,P<0.05)、入睡时间(t=2.398,P<0.05)、睡眠效率(t=2.176,P<0.05)、睡眠药物(t=2.060,P<0.05),各因子联合治疗组得分明显低于药物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提高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情绪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韩丽霞苏宗霞
- 关键词:失眠症认知行为疗法佐匹克隆
- 读书角在精神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精神分裂症病人经过系统住院治疗后进入维持期(康复期)治疗,有的需长期甚至终身的治疗和支持,绝大多数病人与亲属生活在一起。有报道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对精神疾病知识了解越多,越能降低病人的复发率[1]。我科通过对出院病人进行跟踪电话回访,发现他们的亲属缺乏科学的看护知识,
- 刘向明韩丽霞
- 关键词:精神科健康教育读书住院治疗疾病知识病人亲属
- 精神药物的副反应被引量:1
- 2000年
- 华于静仇玉平徐冉佘成坤徐树文张立亮纪芳傅小鹏廖宝娣韩丽霞艾长明贺良果张林军李永玺吴福喜周云华方向明魏晓平赵兰民王雪芹刘洪涛刘桂珍张月香杨博刘守波王英杰战晓梅王在斌黄晓东王春菊陶占歧
- 关键词:精神药物副反应黄疸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