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鹏

作品数:48 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血管
  • 10篇静脉
  • 7篇切除
  • 6篇压榨
  • 6篇切除术
  • 6篇细胞
  • 6篇肝癌
  • 5篇术后
  • 5篇无缝线
  • 5篇缝线
  • 4篇胆囊
  • 4篇动脉
  • 4篇动物
  • 4篇动物实验
  • 4篇血管内膜
  • 4篇血管吻合
  • 4篇器官
  • 4篇腔静脉
  • 4篇下腔静脉
  • 4篇内膜

机构

  • 34篇宁夏医科大学
  • 1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陕西省人民医...
  • 4篇西北妇女儿童...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西京学院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西安市儿童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48篇雷鹏
  • 24篇吕毅
  • 11篇刘仕琪
  • 11篇王善佩
  • 7篇赵国忠
  • 6篇高睿
  • 6篇崔晓海
  • 5篇于松宁
  • 5篇李建辉
  • 4篇白纪刚
  • 4篇马佳
  • 4篇宋宇龙
  • 4篇张多钧
  • 3篇袁鹏
  • 3篇慈红波
  • 3篇马锋
  • 3篇严小鹏
  • 3篇张伟
  • 3篇唐超峰
  • 3篇董鼎辉

传媒

  • 6篇宁夏医科大学...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宁夏医学杂志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器官移植
  • 1篇2014全国...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8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枸杞多糖通过促进胆囊癌细胞铁死亡抑制其恶性进展
2024年
目的探究枸杞多糖(LBP)通过调控细胞铁死亡对胆囊癌细胞(NOZ和SGC-996)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的LBP处理体外培养NOZ和SGC-996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20μmol/LLBP组、40μmol/LLBP组、60μmol/LLBP组、80μmol/LLBP组、LBP+Fer-1组。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 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比色法检测Fe^(2+)的水平,BODIPYTM581/591C11分子探针测定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的水平;Western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β-catenin和Wnt3A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0μmol/LLBP组、60μmol/LLBP组细胞活力、增殖、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均P<0.05),Fe^(2+)水平、ROS、MDA活性明显增加(均P<0.05),GPX4、β-catenin和Wnt3A蛋白表达显著减少,ACSL4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与LBP组比较,LBP+Fer-1组细胞活力、增殖、侵袭能力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LBP通过诱导胆囊癌细胞铁死亡进而抑制其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辛国军王建承杨勇雷鹏张亚文李宝定张多强梁琦卜阳
关键词:枸杞多糖胆囊癌
消化道磁性异物的诊治被引量:4
2011年
消化道磁性异物病例罕见,患者多为儿童,其致病机理特殊,消化道损害严重。大多数情况下异物可随粪便自行排出而不产生任何并发症。磁性异物,尤其是多个磁性异物和顺磁金属同时误吞时,由于异物可能隔着胃、肠壁互相吸引、压榨引起肠管粘连和扭曲,发生肠梗阻或肠穿孔等严重的消化道损伤,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对此,我们查阅了关于消化道磁性异物的文献,现分析报告如下。
刘仕琪雷鹏吕毅严小鹏马海军王善佩
关键词:消化道损害磁性异物诊治消化道损伤致病机理
磁吻合实现犬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快速无缝线吻合实验与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利用磁吻合技术(magnetic compressive anastomosis,MCA)原理,建立一种应用于腹腔大血管部分切除后可快速完成人工血管置换的磁性装置并观察效果。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交犬16只,雌雄不限,按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部分切除后进行人工血管置换吻合方式不同,随机分为MCA组与手工缝合(manual suture,MS)组,每组8只。比较MCA与MS技术吻合效果,观察两组吻合时间、术中吻合口渗漏血情况、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检查血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MCA组血管吻合耗时(6.25±2.25)min,短于MS组的(27.32±5.12)min(P<0.001);MCA组术中吻合口无渗漏血发生,MS组有4例出现渗漏(P=0.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X线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MCA组吻合口血流通畅,无狭窄及血栓形成;MS组术后4~12周时共发现3例吻合口轻度狭窄并发症(P=0.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A组较MS组血管壁各层有较好衔接,吻合口炎性反应轻微。结论磁性人工血管置换装置提供了腹腔大血管切除后可应用的一种简单、快速、吻合效果可靠的快速人工血管置换方法,能够减少因传统缝合技术与材料导致的吻合口并发症。
刘仕琪慈红波雷鹏吕毅宋宇龙王善佩白纪刚
关键词:下腔静脉人工血管血管置换
一种适用于大血管吻合的磁性装置
一种适用于大血管吻合的磁性装置,利用与待吻合的大血管的管径对应的两个内含永磁铁的椭圆柱形吻合环完成不同管径血管的吻合,两个永磁铁吻合环相对面平滑光整使血管内膜整齐对合,避免手工缝线吻合所带来的了吻合口狭窄、渗漏血、结扎线...
吕毅刘仕琪雷鹏马佳王善佩董鼎辉
文献传递
磁性异物致消化道损伤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误吞磁性异物病例发生的地理分布和社会环境因素及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方法研究了国内外所有以英文和中文发表的关于磁性异物导致消化道损伤的文献,包括发病年龄、性别、国家和地区分布、磁性异物的数量、磁性异物来源、临床诊疗过程。结果共收集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79例磁性异物吞咽病例,其中美国发病率最高(49.3%),其次是日本(18.9%)。所吞咽的磁性异物来源包括玩具(76%)、医疗仪器(10%)和饰品(10%)等,消化道损伤包括了从食道至结肠等不同部位的穿孔、肠瘘、腹膜炎等并发症,导致严重机体损伤。结论误吞磁性异物病例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异物来源与社会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关系。2枚以上的磁体吞入消化道,由于磁力的作用,可能导致严重消化道损伤,因此需要早期明确诊断并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防止磁体误吞是消除危害的根本措施。
刘仕琪雷鹏樊超吕毅严小鹏王善佩
关键词:磁性异物地理社会环境消化道损伤
钳夹法制作犬良性胆道梗阻模型被引量:3
2012年
建立大动物肝外胆道梗阻与扩张模型常用的方法是将胆总管下端结扎或横断,但在进一步实验中如需恢复胆道再通就必需进行胆肠吻合术,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和复杂性。我们在大量动物实验中摸索出一种新的胆管阻断方法,可以达到与传统方法同样的效果,且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现介绍如下。
刘仕琪雷鹏崔晓海吕毅李建辉胡小宏何瑾
关键词:肝外胆道梗阻钳夹法动物实验胆总管下端胆肠吻合术
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磁吻合术后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利用磁吻合(MCA)完成犬下腔静脉(IVC)人工血管置换,与传统缝合方法进行吻合口比较。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动物实验中心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提供成年家犬16只,编号后随机分为MCA组( n=8)与手工缝合(TMS)组( n=8),接受IVC部分切除后行人工血管置换,扫描电镜观察术后4、8、12周及24周吻合口内皮细胞生长情况,吻合口标本进行组织染色观察,并比较瘢痕增生程度。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电镜观察,MCA组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光滑,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TMS组吻合口内膜不完整,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组织学观察,MCA组吻合口血管壁对位整齐,血管内膜覆盖吻合口,术后12周吻合口呈慢性炎性反应,24周无明显炎性反应;TMS组吻合口缝线异物残留,瘢痕增生明显[(1.28±1.34) mm比(3.31±1.67) mm, t=4.115, P<0.05]。 结论:MCA组较TMS组人工血管吻合更理想,内皮细胞层光滑,无异物残留,炎性反应轻微。MCA技术实现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效果可靠。
刘仕琪慈红波雷鹏吕毅宋宇龙高睿白纪刚
关键词:下腔静脉人工血管
人肝癌组织中肝癌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初步鉴定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体外分离及培养人肝癌组织中的肝癌干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临床肝癌患者术后肝癌组织,用酶消化法分离肝癌细胞,将其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并在超低粘附24孔板中观察肝癌干细胞克隆球生长情况;用MTT比色法检测肝癌干细胞克隆球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并分选CD90+细胞、CD90-细胞,CD133+细胞、CD133-细胞,将4种不同细胞组成CD90+细胞CD133+细胞、CD90-细胞CD133+细胞、CD90+细胞CD133-细胞及CD90-细胞CD133-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右侧腋窝皮下观察其成瘤能力并记录肿瘤体积;将裸鼠肿瘤组织HE染色观察。结果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肝癌干细胞可以形成少量的细胞克隆球;在72h内肝癌干细胞克隆球始终处于持续增殖状态;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90、CD133阳性率分别是7.2%、8.8%,并成功分选出CD90+细胞、CD90-细胞、CD133+细胞、CD133-细胞,将重组的4种不同细胞组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结果显示,CD90+细胞CD133+细胞、CD90-细胞CD133+细胞及CD133+细胞CD90-细胞在裸鼠体内均形成肿瘤,CD90+细胞CD133+细胞接种1个月后开始有裸鼠成瘤,CD90-细胞CD133+细胞与CD133+细胞CD90-细胞接种至第2个月开始有裸鼠成瘤,而CD133-细胞CD90-细胞在整个过程中未见肿瘤形成。CD90+细胞CD133+细胞组肿瘤体积大于CD90-细胞CD133+细胞组与CD90+细胞CD133-细胞组(P<0.05);CD90-细胞CD133+细胞组与CD90+细胞CD133-细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体内肿瘤HE染色观察与人肝癌组织病理特点相似。结论成功建立了从人肝癌组织中分离培养肝癌干细胞的方法;培养得到的肝癌干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克隆球,且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其中表达CD90和/或CD133细胞,均在裸鼠体内形成肿瘤;肝癌组织中CD90+细胞和CD133+细胞具有肝癌干细胞特性,可能为肝癌干细胞。
马俊明雷鹏王琦
关键词:肝癌组织CD133CD90
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检验指标对HBV相关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指标及影像学特征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因HBV相关小肝癌行肝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63例的临床资料。按术后2年内是否复发分为早期复发组87例和未早期复发组76例,排除各项指标共线性的情况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列线图进行可视化呈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价。最后采用Cox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与复发时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复发组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35.79[41.38%(36/87)]、肿瘤多发[25.29%(22/87)]、存在瘤周水肿[45.98%(40/87)]、瘤内小动脉团[50.58%(44/87)]及年龄≥60岁[74.71%(65/87)]的患者数量和比例都明显高于非早期复发组(χ^(2)=5.73、3.78、3.97、3.73、3.75,均P<0.05)。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显示,GLR>35.79及存在瘤周水肿是HBV相关小肝癌行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1.99,95%CI:为1.10~4.59、1.00~3.99,均P<0.05)。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中C指数为0.70(95%CI:0.60~0.79),校准曲线中的Brier Score为0.22,模型区分度及准确度良好。Cox回归分析显示GLR>35.79与存在瘤周水肿是影响HBV相关小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GLR>35.79及存在瘤周水肿是HBV相关小肝癌行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杨刚张宇波张伟张丹阳雷鹏
关键词:肝切除术复发列线图
溶质载体转运蛋白22A3基因rs7758229多态性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转运蛋白22A3(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胰腺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30日至2016年3月30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年龄范围为35~79岁,年龄(49.1±5.7)岁;男61例,女39例;胰头颈癌66例,胰体尾癌34例,TNM分期参考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胰腺癌分期系统,其中Ⅰ期19例、Ⅱ期56例、Ⅲ期25例,于入院第2天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测序法检测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观察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胰腺癌预后相关性。: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Hardy Weinberg平衡被用于检测患者基因型分布偏离情况,使用χ^2检验分析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法比较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OS相关性;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OS的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3种基因型(GG型、GT型、TT型)在胰腺癌的分布频率不同,其中GG型28例(28.0%);GT型51例(51.0%);TT型21例(21.0%)。rs7758229单核甘酸多态性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9、10.826,P<0.05)。失访6例(GG型2例,GT型3例,TT型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死亡73例。Kaplan-Meier分析并Log-rank检验显示,比较rs7758229 GG型患者,rs7758229 TT型患者总生存期(OS)缩短(Log-rank:χ^2=11.2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rs7758229单核甘酸多态性[TT型比GG型,P<0.05,比值比(OR):2.357,95%可信区间(CI):1.524~6.317]、TNM分期(P<0.05,OR:1.194,95%CI:0.031~3.491)、年龄(P<0.05,OR:1.354,95%CI:1.067~4.357)、肿瘤分化程度(P<0.05,OR:1.687,95%CI:1.108~4.217)、切缘情况(P<0.05,OR:1.947,95%CI:1.354~5.218)是影响胰腺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胰腺癌生存率相关,TT型患者�
雷鹏唐超峰卜稳平于松宁
关键词:单核甘酸多态性胰腺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