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毅
-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煤的变形产气机理探讨被引量:9
- 2014年
- 对煤在不同变形机制作用下的化学结构变化与产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调研分析,对比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煤的高温高压实验,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研究方向。①研究表明,不同的变形作用,如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对煤分子的结构演化趋势和影响机理明显不同;②在煤的高温高压实验方面,许多实验过程都发现了气体的产生,但因实验设计温度过高,超过实验煤的热解甚至裂解温度,因此造成对产气机理的多解性,即气体是煤热解甚至高温裂解产生的,还是由于煤发生变形作用产生的,或者两者均有贡献。利用次高温高压实验探讨变形作用能否促使气体的产生是可行的。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煤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时能够产生气体,这可能是超量煤层气的来源之一。同时,产出的超量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可能并非仅仅是传统观念的物理吸附,而可能是以低键能的化学键形式存在于煤体结构中。
- 侯泉林雒毅韩雨贞李小诗
- 关键词:构造煤变质作用
- 煤层断层与层间滑动构造及其对深部煤岩的控制作用—以淮北海孜煤矿为例
- 煤层容易受断层和层间滑动构造的影响,尤其是在断层发育,层间滑动构造也很强烈的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厚度和煤岩结构容易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在深部由于断层和层间滑动构造发育,在其构造作用下,煤岩的分布和瓦斯的赋存也有显著的变化...
- 琚宜文范俊佳雒毅潘结南
- 关键词:煤层断层
- 文献传递
- 构造剪切作用对煤矿瓦斯突出与超量煤层气的制约
- 侯泉林李小诗琚宜文林红李会军雒毅徐荣婷宋超
- 文献传递
- 中煤级煤变形产气过程及其机理探讨被引量:12
- 2014年
- 煤在变形作用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气体以及产气机理是长期争论的基础问题。以中煤级煤为例,进行了次高温高压变形产气实验,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实验煤样中残存气体和可能发生热解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收集实验产出的气体并测试其成分,并结合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煤的元素质量测试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得出:中煤级煤在发生变形作用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甲烷气体;实验过程中,新产生甲烷气体的量受到实验温度、围压与轴压的影响,并表现出随着煤变形作用的增强而增加的趋势;随着煤变形的增强,煤结构中的C,H元素的含量和甲基含量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因此认为,煤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时,不仅改变了煤的物理结构,而且能够改变其化学结构并产生甲烷气体,且变形越强烈,损失的C,H元素及甲基越多,产生的甲烷也越多。进一步提出构造(变形)煤中甲烷气体的赋存状态可能并非仅仅是传统观念的物理吸附,还可能存在以低键能化学键的形式赋存的化学吸附状态。
- 侯泉林雒毅宋超韩雨贞杜建国徐容婷
- 孙疃-赵集勘探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高温热害预测被引量:15
- 2011年
- 淮北煤田是中国东部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通过分析淮北煤田孙疃-赵集2个新勘探矿区中测温数据资料,绘制出了研究区主采煤层在后期开采中可能产生高温热害的分布图.研究表明:孙疃-赵集勘探区现今地温梯度分布范围介于1.7~3.6℃/hm,平均现今地温梯度约为2.68℃/hm,3个主采煤层的高温热害区表现出了东高西低的特点.
- 雒毅琚宜文谭静强
- 关键词:现今地温场地温梯度高温热害淮北煤田
- 华北盆-山演化和岩石圈转型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9年
- 以华北陆块盆-山构造与岩石圈岩浆热结构演化研究为基础,以区内不同富集机制的含煤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华北典型地区盆-山演化、岩石圈转型及其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华北典型地区盆-山动力学过程从中生代开始经历了挤压盆-山阶段、挤压盆-山向伸展盆-山转换阶段以及伸展盆-山阶段;华北岩石圈结构演化则经历了岩石圈增厚与稳定过程、岩石圈转型过程、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等,且自古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次以上具有时空不均一性的岩石圈转型。沁水盆地和两淮煤田的构造—热动力学环境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且在挤压与伸展作用的转换和叠加过程中形成的构造过渡带是煤层气富集的有利构造单元。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特征是岩浆—热作用有利于煤层气储集,而一定的构造变形有利于煤层气的渗流和开采;两淮煤田的强构造作用和后期叠加的张性应力场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和储层的增渗,可在构造煤发育区寻找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域。
- 琚宜文范俊佳谭静强武昱东雒毅
- 关键词:岩石圈转型煤层气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