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36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增加血浆含量对血小板保存质量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增加血浆含量对血小板体外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采集的12人双份共24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分为A、B 2组,A组为观察组血浆含量为280 mL/治疗量,B组为对照组血浆含量为200 mL/治疗量,2组均放置在(22±2)℃血小板保存箱震荡保存;分别在0、1、3、5 d时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pH值、血小板体外聚集反应和血小板活化率。结果 2组相比,血小板计数、MPV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显著(P>0.05);同一时间段A组的pH值较B组下降较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小板聚集反应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A组较B组下降较慢(P<0.05),保存5 d时CD62p A组15.1±2.37(%),B组54.3±4.07(%),血小板活化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B组比A组升高较快(P<0.05)。结论增大保存血小板血浆的含量可以提高血小板体外保存质量。 杜红梅 何天辉 陈超华 张冰 王敏芳 阮海燕关键词:血小板保存 血浆含量 连续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评估间隔期≥14 d连续多次捐献血小板对献者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次自愿在1年内连续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86名,分别在其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前、连续捐献6及12个月时,检测其血常规和免疫指标的水平并做比对分析。结果 86名献血者在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前、连续捐献6个月及12个月时,主要血常规RBC(×10~9/L):4.85±0.41 vs 4.81±0.36 vs 4.83±0.37,Hb(g/L):142.98±10.64 vs 144.78±10.89 vs 143.69±10.76,Plt(×10~9/L):204.98±34.75 vs 205.87±35.41 vs 209.69±36.58,MPV(fL):8.96±0.75 vs 8.87±0.71 vs 8.91±0.78),PDW(%):10.75±1.30 vs 10.78±1.31 vs 10.72±1.29;免疫性指标IgG(g/L):12.89±1.31 vs 12.91±1.34 vs12.84±1.27,IgM(g/L):1.12±0.32 vs 1.09±0.30 vs 1.11±0.29,IgA(g/L):2.35±0.33 vs 2.30±0.31 vs 2.31±0.28;T淋巴细胞亚群CD_3(%):70.9±6.1vs 70.8±5.9 vs 71.1±6.3,CD_4(%):45.9±5.3 vs 45.7±5.3 vs 45.6±5.4,CD_8(%):28.2±4.9 vs 28.1±4.8 vs 28.1±4.8,CD_4/CD_8:1.62±0.31vs 1.63±0.34 vs 1.60±0.29(P>0.05)。结论间隔期≥14d对连续1年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健康未造成不良影响。 杜红梅 刘家瑄 何天辉 张冰 杜玮璐 陈超华关键词:单采血小板 血常规 免疫指标 MA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评价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方案作诱导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初治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米托嗯醌(mitoxantrone)和阿糖胞苷(cytarabine)对35例成人ANLL患者进行联合化疗。结果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CR)15例(42.9%),部分缓解(PR)9例(25.7%),总有效率68.6%。结论在强力支持治疗的基础上,MA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王战芳 陈超华关键词:白血病 非淋巴细胞 急性 米托蒽醌 诱导疗法 BCD方案与VA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血M蛋白、β2–MG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B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和VAD方案(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对血M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初诊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VAD组(22例)和BCD组(30例)。比较两组不同疗法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M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BCD组患者的总缓解率(ORR)为86.67%,高于VAD组的5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M蛋白、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CD组低于V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CD组高于V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D方案治疗MM患者综合价值优于VAD方案,它可以降低血液中的M蛋白、β2-MG水平,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刘晓华 陈超华 赵东亮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M蛋白 血清Lp-PLA2、Cys-C水平与HBV感染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关联性 2023年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胱抑素C(CysC)水平,并分析其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硬化者86例(设为肝硬化组),乙型肝炎者67例(设为肝炎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清LpPLA2、CysC、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水平,同时比较不同HBVDNA载量患者的血清LpPLA2、CysC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LpPLA2、CysC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LpPLA2、CysC对肝硬化所致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清LpPLA2水平分别为(296.34±48.78)ng/mL、(204.19±38.06)ng/mL、(101.28±23.76)ng/mL,CysC水平分别为(1.49±0.29)mg/L、(0.92±0.20)mg/L、(0.67±0.13)mg/L,ALP水平分别为(175.24±38.41)U/L、(122.92±30.97)U/L、(71.08±20.69)U/L,GGT水平分别为(188.93±52.97)U/L、(96.37±22.12)U/L、(20.31±5.77)U/L,GLO水平分别为(40.78±9.59)g/L、(33.09±8.03)g/L、(18.85±4.28)g/L,ALB水平分别为(26.30±5.77)g/L、(39.75±9.25)g/L、(48.74±10.24)g/L,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LpPLA2、CysC、ALP、GGT、GLO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和对照组,且肝炎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ALB水平明显低于肝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VDNA载量增加,血清LpPLA2、CysC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法、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CysC水平与ALP、GGT、GLO、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ALB呈负相关(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CysC联合鉴别诊� 田二军 姜楠 王滨 陈超华关键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胱抑素C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液病理学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的血液病理学特点。方法: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9例T-LGLL患者,对患者髂前或髂后上棘部位进行骨髓抽取,使用瑞特染色,样本处理之后使用中性甲醛固定,观察苏木精-伊红(HE)染色外观形态。结合收集到的样本资料进行细胞学检测分析、骨髓涂片检测分析、病理学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血红蛋白42~158 g·L^(-1),16例患者<100 g·L^(-1),血小板(10~337)×10^(9)·L^(-1),6例患者<100×10^(9)·L^(-1)。白细胞(2.5~17.8)×10^(9)·L^(-1),10例患者<4.0×10^(9)·L^(-1)。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比例为0.33~0.95,大颗粒淋巴细胞(LGL)为0.18~0.85,外周血LGL绝对数值(0.57~13.5)×10^(9)·L^(-1),不同患者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骨髓增生活跃度,患者或表现较轻,或表现较为明显。淋巴细胞数值0.09~0.90,淋巴细胞比例>0.2的有2例。患者增生较低下1例,增生大致正常5例,增生活跃13例。骨髓活检分析可见,患者出现增生低下、增生活跃、淋巴细胞增多现象。淋巴细胞增生之后,体积逐渐减小,外形上呈现出卵圆或者不规则圆形,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造血细胞,呈间质型分布,3例患者出现淋巴细胞聚集灶。全部患者均未出现骨髓坏死、噬血细胞。17例患者进行单个核细胞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检测,其中检测阳性患者12例。结论:为了提升T-LGLL检测结果的精准性与检测效率,可以联合运用免疫表型、外周血、分子遗传学检测方式。 陶毅森 陈超华关键词:细胞学检测 标准及预激方案序贯双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标准化疗联合预激方案序贯双诱导治疗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患者进行标准方案[蒽环类联合阿糖胞苷(Ara-C)]联合预激方案序贯诱导缓解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治疗反应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3例,完全缓解率为86.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次为感染,以肺部感染最常见(发生率为40.0%)。结论标准联合预激方案序贯双诱导治疗原发初治AML有效且安全。 王敏芳 韩阳利 陈超华关键词:初治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的临床特点和意义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研究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免疫表型以及临床特点,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50 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LL患者免疫表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意义.结果 B-ALL患者B系抗原阳性表达率较高,分别为CD19(38/39)、CD22(39/39),明显高于CD20(12/39)、CD10 (31/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LL中T系抗原CD7(10/10)、CD3(10/10)阳性表达率较高,高于CD5(6/10)、CD2(5/10)、CD4(4/10),B/T双表型表达CD19(1/1)、CD22(1/1)、CD7(1/1)、CD2(1/1),其余未见表达;42 例ALL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正常核型14 例、异常核型18 例、无分裂相10 例.异常核型的检出率为42.86%.结论 临床对AL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以及染色体核型检测以及分析,在未来临床判断ALL的预后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陈超华关键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老年AML患者在经地西他滨治疗中COX⁃2、VEGF及p53蛋白的表达及与预后关系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在经地西他滨治疗中血清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AML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COX⁃2、VEGF、p53蛋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患者治疗后分为完全缓解组(n=48)和未完全缓解组(n=32),对比两组COX⁃2、VEGF、p53蛋白水平,并比较两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发生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OX⁃2、VEGF、p53蛋白在AML患儿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COX⁃2、VEGF及p53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OX⁃2、VEGF及p53蛋白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X⁃2、VEGF及p53蛋白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完全缓解组和未完全缓解组AML患者COX⁃2、VEGF及p53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组和未完全缓解组AML患者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OX⁃2、VEGF、p53蛋白及联合检测在CNSL诊断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95%CI:0.776~0.896)、0.802(95%CI:0.730~0.873)、0.716(95%CI:0.639~0.793)及0.905(95%CI:0.863~0.947)。结论COX⁃2、VEGF及p53蛋白水平检测对于老年AML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测及预后评估具有显著价值。 王战芳 张芳芳 杨海 陈超华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老年 环氧化酶2 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的风险模型对恶性血液病继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效用 2024年 目的构建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预测恶性血液病继发脓毒症的风险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及临床效用,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利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脓毒症分为继发组150例和未继发组1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血液病继发脓毒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含与不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的风险模型的预测价值,采用"rmda"软件包绘制决策(DCA)曲线分析含与不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的风险模型对恶性血液病继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效用。结果继发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占比、总胆红素、肌酐、血清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CD6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未继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为(88.06±18.40)×10^(9)/L、(2.82±0.83)g/L、(2.15±0.28)g/L,明显低于未继发组的(117.52±23.81)×10^(9)/L、(3.96±0.88)g/L、(3.73±0.3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组患者的PT、APTT、TT水平分别为(15.24±2.52)s、(41.47±9.42)s、(21.51±2.47)s,明显高于未继发组的(11.64±1.43)s、(28.84±7.81)s、(12.43±1.1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C、Hb、PT、APTT、TT、FIB、机械通气、IL-6、CD64、hs-CRP均为恶性血液病继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含与不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的风险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948(95%CI:0.911~0.973)、0.869(95%CI:0.818~0.910);经DCA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曲线相比,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的复合风险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率。结论恶性血液病� 陈超华 孙立涛 陶毅森 许春江关键词:恶性血液病 血常规 凝血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