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漪澜
- 作品数:43 被引量:22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四川省钩虫等肠道线虫病2005-2006年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了解钩虫等肠道线虫病在四川省的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为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地在全省开展钩虫等肠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钩虫等肠道线虫病监测方案》方法和要求,对全省4个监测县进行抽样调查。结果2005年全省检查2 005人,肠道线虫感染702人,总感染率为35.01%,其中钩虫感染291人,感染率为14.51%;蛔虫感染412人,感染率20.55%;鞭虫感染178人,感染率8.88%。华支睾吸虫感染2人,感染率0.10%;绦虫感染1人,感染率0.05%。12岁以下儿童调查135人,蛲虫感染23人,感染率为17.04%。2006年全省调查2 011人,肠道线虫感染694人,总感染率为34.51%,其中钩虫感染342人,感染率为17.01%;蛔虫感染334人,感染率16.61%;鞭虫感染183人,感染率9.10%,华支睾吸虫感染2人,感染率0.10%。12岁以下儿童调查269人,蛲虫感染44人,感染率16.36%。结论四川省肠道线虫感染仍很严重,钩虫、鞭虫和蛲虫仍是今后防治的重点。
- 谢红田洪春唐中玖刘常华郑德福李明惠张富南陈漪澜
- 关键词:钩虫病肠道线虫病
- 2015年四川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方法2015年4-6月,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査方案和实施细则,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5个生态区的15个调査县(市、区)45个调査点。调查对象为各调査点0岁以上农村常住居民,每个调査点调査人数不少于250人。采集受检对象粪样,通过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肠道蠕虫卵,通过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包囊、滋养体,通过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査3~6岁儿童娩虫卵。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感染率通过才检验进行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重点寄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査11403人,总感染率为15.5%(1762/11403),检出蛔虫、钩虫、鞭虫、蜒虫、粪类圆线虫等5种线虫,感染率分别为4.7%(540/11403)、7.1%(811/11403)、3.2%(360/11403)、0.1%(10/11403)和0.1%(6/11403);带绦虫、缩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3种绦虫,感染例数分别为55、3和1例;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人芽囊原虫、微小内蜒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结肠小袋纤毛虫、布氏嗜碘阿米巴、肠内滴虫等9种原虫的总感染率为2.0%(223/11403)。川西南-滇中北山地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最髙,为24.9%(563/2257),藏东-川西生态区感染率最低,为8.2%(186/2273),不同生态区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雷波县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53.9%(407/755),若尔盖县感染率最低,为1.9%(10/522),不同县(市、区)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4.6%(768/5247)和16.2%(994/6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79岁和≥80岁人群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最高,均为21.4%(221/1034、46/215),20-29岁和40-49岁感染率最低,均为12.3%(100/813、273/2217),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
- 罗静雯田洪春谢红刘阳钟波吴子松陈琳张骥陈漪澜李黎龚希张丽萍
- 双羟萘酸噻嘧啶塔糖和阿苯达唑糖丸治疗儿童蛲虫病的疗效观察
- 1998年
- 蛲虫病是一种人体常见的寄生虫病,尤以集居儿童感染率为高,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广谱、高效、低毒的阿苯达唑,双羟萘酸噻嘧啶(简称噻嘧啶)驱虫药物对蛲虫病均有良好的疗效,但在群体防治工作中,儿童对服药片,特别是带苦味的药片,产生畏惧情绪。为丁寻...
- 李明惠刘常华郑德福刘崇义黄先翔陈漪澜
- 关键词:蛲虫病药物疗法阿苯达唑
- 四川省地震灾后黑热病疫情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了解地震灾后疫区黑热病流行趋势,为制定灾后黑热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核实和处理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病历资料;了解各受灾疫区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结果各疫区地震前每年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各种防治措施,发病数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徘徊;地震当年采取较大范围的灭犬措施和在人群集居地反复使用杀虫剂,病例数较往年有所减少;地震后次年,由于防治工作的松懈,发病数较地震当年有所增加。结论地震使疫区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发生了很大变化,灾后疫区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人群和自然与社会因素依然存在,其暴发和流行的风险犹存,仍需做好灭犬、灭蛉工作,加强对黑热病的询诊和监测,开展利什曼原虫感染犬的查杀和防治黑热病知识宣传,在灾后一段时间里,黑热病发生的风险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 张富南张丽萍张育智陈漪澜雷杨肖宁
- 关键词:地震灾后
- 网络误报丝虫病患者1例核实调查报告
- 2008年
- 陈漪澜张富南
- 关键词:丝虫病误报
- 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重点地区摸底调查评估报告
- 2008年
- 张富南陈漪澜
- 关键词:丝虫病
- 四川省藏区人群旋毛虫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调查
- 2009年
- 目的了解四川藏区旋毛虫病流行区人群健康教育知识需求现状,为开展该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讲解、交谈形式对旋毛虫病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饮食卫生习惯与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调查。结果接受调查者506名(男219名,女287名),生食猪肉、野猪肉、熊肉、牛肉、羊肉者分别占调查人群的91.70%、16.80%、8.89%、22.13%、4.20%。100%人群家中砧板、刀具生熟不分,37.55%的人用盛过生肉的碗或器皿直接盛熟食。84.58%的人不知生食动物肉对人体的危害,88.93%的人不知什么是旋毛虫病。结论部分藏区人群生食动物肉与不良饮食卫生习惯极为普遍,旋毛虫病健康教育知识普遍贫乏,大部分人不知晓该病的传播途径及危害。
- 郑德福欧阳清陈漪澜泽仁拉姆余宏斌姜小军登根唐文荣张文余桂香拥忠呷扎布日
- 关键词:四川藏区旋毛虫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
- 四川省2006-2007年黑热病疫情与防治措施分析被引量:21
- 2008年
- 张富南陈漪澜肖宁
- 关键词:黑热病疫情病例报告流动人口流行区
- 四川地震藏区6县鼠类旋毛虫自然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地震藏区6县鼠类旋毛虫感染状况,探讨鼠类与人体旋毛虫感染的关系,为藏区旋毛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走访、查看鼠痕、鼠迹,了解当地鼠只活动情况与密度;②采用鼠笼、鼠夹于藏民住宅、室外、猪圈、田间、地头捕鼠;傍晚7时布笼或夹,清晨7 8时收鼠;③处死鼠只、鉴定鼠种、剥皮、分别取每鼠膈、肋、胸、腿、舌、颈等6个不同部位横纹肌绿豆大小2块备检;④采用肌肉直接压片法与人工胃液消化法检查旋毛虫囊包。结果在地震灾区的汶州、茂县、理县、马尔康、黑水、丹巴等6县捕获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川西长尾鼯、小家鼠、松鼠等7种鼠198只,经肌肉直接压片法与人工胃液消化法均未检获旋毛虫囊包。结论首次对四川省曾有旋毛虫病疫情发生的黑水、马乐康、丹巴3县,与至今未见该病报道的汶川、茂县、理县3县部份藏区进行鼠类旋毛虫感染调查均未检获旋毛虫囊包,此结果与国内部分旋毛虫病省区的同类调查结果一致。提示在旋毛虫病呈点状、散在分布的藏区,对捕获的鼠只难以检出旋毛虫囊包。
- 郑德福陈漪澜邱东川陈开华李莉黎能金格尔玛唐小军舒伟拥忠泽朗贡布
- 关键词:四川藏区
- 四川省马来丝虫病防治后期流行趋势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掌握马来丝虫病防治后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媒介变化情况,为巩固防治成果,防止丝虫病的再度流行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取查治残存传染源和全民普服药盐的巩固措施;开展丝虫病防治后期病原学、血清学和蚊媒监测及慢性丝虫病调查,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东坡区于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前6年,重点人群监测检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7例,其中复阳3例,新检出4例;筠连、雨城区和沐川县于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前1~5年,横向监测各检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2、1和1例,其中原阳拒治者1例,新检出3例中漏查者2例。消除丝虫病后,4个县连续监测14年未检出微丝蚴,无新发慢性丝虫病患者。结论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初期,丝虫病传播继续存在,采取巩固措施后未检出微丝蚴;消除丝虫病后监测表明,实施不同巩固措施后的远期效果显著。后期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原慢性丝虫病患者的关怀与照料。
- 张育智张富南陈漪澜张丽萍
- 关键词:马来丝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