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浩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咸宁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解剖学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缺血
  • 1篇胸腔穿刺
  • 1篇胸腔穿刺引流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植入
  • 1篇血流
  • 1篇血流供应
  • 1篇阳性神经元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引流
  • 1篇隐睾

机构

  • 8篇咸宁医学院
  • 2篇咸宁医学院附...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8篇陈浩
  • 4篇钱月楼
  • 4篇余海元
  • 3篇李应续
  • 3篇万敬枝
  • 1篇王秋桂
  • 1篇陈克能
  • 1篇雷亚宁
  • 1篇姚旌旗
  • 1篇胡松林
  • 1篇胡延林
  • 1篇马丽尔
  • 1篇宋铁山

传媒

  • 3篇咸宁医学院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局解手术...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2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正中神经掌皮支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7
2002年
目的 为腕掌部手术避免损伤掌皮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5 0侧成人上肢标本的掌皮支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营养动脉等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 掌皮支在腕远横纹的“0”点近端(4 4 .9± 2 1.6)mm处发自正中神经桡侧 ,在该点近端 (18.6± 11.5 )mm处穿出前臂深筋膜后 ,紧贴深筋膜和屈肌支持韧带浅面 ,越豆、舟顶间线的中、外 1/3交点至手掌。在“0”点远端 (8.2± 3 .4)mm处穿出掌腱膜。掌皮支干长 (4 9.7± 2 5 .2 )mm ,起点处宽 (1.2± 0 .9)mm。掌皮支主要分支有 3支者占 5 2 %(2 6侧 ) ,2支者 3 4% (17侧 ) ,1支者 14 % (7侧 ) ,它主要分布于手掌的大鱼际区和掌中区。桡、尺动脉发出营养支 (84.69% )与掌皮支干伴行后进入神经 ,掌浅弓发出营养支 (89.62 % )直接进入掌皮支的手掌部分支。
钱月楼王秋桂万敬枝陈浩余海元
关键词:正中神经营养动脉解剖学手外科
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缺血后的变化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观察大白鼠回肠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缺血后的变化。方法 :阻断大白鼠肠系膜上动脉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反应 (NADPH—d)法 ,观察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及神经损伤。结果 :肠缺血 3 0min ,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目无明显变化 ,但染色深度加强 ;缺血 1小时及 2小时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明显增多而且染色加深。结论 :一氧化氮 (No)在肠缺血所致的神经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宋铁山李星陈浩雷亚宁胡松林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
睾丸血流供应及其在隐睾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通过大鼠睾丸血流供应的实验研究为临床高位隐睾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雄性大鼠 32只 ,按不同手术方法设Ⅰ、Ⅱ、Ⅲ实验组和Ⅳ正常对照组。结果平均睾丸血流指数分别为Ⅰ组0 .4 9± 0 .1 1 ,Ⅱ组 1 .5 6± 0 .34 ,Ⅲ组 0 .2 9± 0 .1 8,Ⅳ组 1 .6 8± 0 .39。Ⅱ组明显高于Ⅰ组及Ⅲ组 (P <0 .0 1 ) ,而与Ⅳ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高位精索离断的睾丸仍能从下位精索各血管的吻合中获得丰富血供 ,移于阴囊后仍可能成活。
钱月楼姚旌旗万敬枝陈浩
关键词:睾丸血流供应隐睾
血管植入变性骨骼肌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探讨植入血管的变性骨骼肌桥接面神经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以40只日本大耳白兔左侧面神经上颊支缺损10mm为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A、B两组,A组用血管植入的自体变性骨骼肌修复,B组作为对照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结果:术后6个月电生理检测:A组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NAP)(920±436)μV,振幅积分(NAPA)(0.79±0.14)mV·ms,而B组NAP(1103±486)μV,NAPA(0.93±0.26)mV·ms,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神经传导速度(NCV)(32.6±4.3)m/s,而B组NCV(42.5±5.7)m/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肌桥中段再生神经纤维图像分析:A组神经纤维总数(4042±719)条和神经纤维密度(15.2±1.9)%,B组相应指标分别是(4481±689)条和(16.4±2.1)%,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植入自体变性骨骼肌可有效引导神经再生并修复面神经缺损。
钱月楼胡延林陈浩
关键词:血管植入面神经缺损
经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的解剖学基础及应用
2002年
目的 总结经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26具成年人尸体标本,测量锁骨中线与第1肋上缘交点(引流点)至胸顶诸条血管的最近距离,对10例经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引流点至锁骨下静脉的距离左侧为(29.6±1.9)mm,右侧(28.0±1.5)mm;至锁骨下动脉左侧(32.2±1.6)mm,右侧(31.6±1.8)mm;至无名静脉左侧(34.0±1.6)mm,右侧(33.8±1.5)mm;至胸廓内动脉左侧(30.0±2.1)mm,右侧(29.8±2.0)mm。临床观察表明,此引流点对胸膜腔顶部的包裹性残腔疗效满意。结论 临床上采用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是可行的,当病变高于第2肋间时,可采用经第1肋间隙穿刺引流胸腔。
李应续陈浩余海元陈克能
关键词:胸腔穿刺引流解剖学
麦芽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002年
目的 研究麦芽醇对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①假手术对照组(Control组);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③缺血预处理组(IPC组);④麦芽醇处理组(Maltol组),测定各组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NO及ET的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及MDA的含量。结果 IR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多,NO含量下降,ET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IPC组和Maltol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减少,NO含量升高,ET含量下降,SOD活性增强,MDA含量下降。结论 麦芽醇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李应续余海元陈浩
关键词:麦芽醇缺血预处理血管内皮细胞IPC
额眉部除皱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为额眉部除皱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0个成人颅骨和3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和观测了额眉部与除皱术有关的组织结构。结果:眶上和滑车上切迹(孔)至正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2.8mm±5.3mm和16.5mm±2.8mm,至眶上缘的距离分别为3.5mm±1.4mm和3.2mm±1.5mm。额眉部薄的皮下组织与皮肤和深面的肌组织连接紧密,肌组织与深面的额骨外膜以疏松组织相连,其内走行有眶上、滑车上、颞浅和面血管神经支。眶上动脉神经从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几近垂直上行,其入肌点是眶上缘上方1.4cm±0.3cm;滑车上动脉神经行于内眦与额正中线之际上1cm点连线的深面,分支入肌点在该线的上2/3部;颞浅动脉额支从鬓角穿出行向额肌,入肌点是外眦上方4.5cm±0.8cm。面神经颞支行于额支动脉的下方,在额肌与眼轮匝肌交角处先交织成网,由网再分支入肌。结论:额眉部除皱术宜于额肌下分离,避免损伤相关的血管神经。
钱月楼万敬枝陈浩马丽尔
关键词:除皱术应用解剖学
椎动脉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为椎动脉的重建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 2 2具 4 4侧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察椎动脉颅外部各段的走行、分支情况 ,测量各段起点的外径、长度。结果椎动脉第 1段起点的外径左侧为 4 .35± 0 .78mm ,右侧为 3.97± 0 .5 6mm ,长度左侧为 4 0 .1± 5 .8mm ,右侧为 39.6± 9.3;第 2段起点外径左侧为 3.5 6± 0 .6 7mm ,右侧为 3.0 4± 0 .82mm ,长度左侧为 5 9.8± 7.3mm ,右侧为 6 0 .2±6 .9mm ;第 3段起点外径左侧为 3.0 3± 0 .4 8mm ,右侧为 2 .98± 0 .75mm ,长度左侧为 38.7± 2 .5mm ,右侧为 39.2± 3.1mm。
李应续余海元陈浩
关键词:椎动脉解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