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浩

作品数:113 被引量:554H指数:10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9篇学位论文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天文地球
  • 12篇文化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地震
  • 17篇地质
  • 14篇汶川地震
  • 11篇地表破裂
  • 11篇龙门山
  • 9篇地质特征
  • 8篇地貌
  • 7篇教学
  • 6篇盆地
  • 5篇地质意义
  • 5篇实践教学
  • 5篇农田
  • 5篇课程
  • 5篇布曲组
  • 4篇地貌特征
  • 4篇农田生态
  • 4篇农田生态系统
  • 4篇气候
  • 4篇成矿
  • 3篇地球化

机构

  • 59篇成都理工大学
  • 49篇绵阳师范学院
  • 15篇中国地质调查...
  • 11篇四川师范大学
  • 9篇四川省地震局
  • 7篇西华师范大学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四川省冶金地...
  • 4篇西南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图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13篇陈浩
  • 23篇李勇
  • 21篇董廷旭
  • 14篇闫亮
  • 14篇马博琳
  • 14篇乔宝成
  • 13篇董顺利
  • 10篇周荣军
  • 9篇张毅
  • 9篇罗怀良
  • 6篇陈明
  • 5篇王乾
  • 5篇陈朝镇
  • 5篇何玉林
  • 5篇孙伟
  • 5篇李勇
  • 4篇文星跃
  • 4篇杜华明
  • 4篇袁道先
  • 4篇邓小菲

传媒

  • 21篇绵阳师范学院...
  • 7篇沉积与特提斯...
  • 6篇第四纪研究
  • 5篇山地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四川师范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地质论评
  • 2篇中国岩溶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四川地质学报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11篇2019
  • 5篇2018
  • 1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13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晚新生代成都盆地的沉积充填演化
2023年
成都盆地为龙门山构造带与龙泉山褶断带之间的陆相沉积盆地,盆内充填了巨厚的晚新生代半固结-松散沉积物.通过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充填过程分析,认为在沉积过程中发生了两次沉积-构造转换及可容纳空间的改变,并导致了沉积中心从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前缘迁移至大邑-彭州断裂带下盘地区.沉积特征显示以冲积扇和河流相为主.其中上新世大邑砾岩期以冲积扇相为主,仅分布于蒲江—新津—成都—德阳一线以西地区;早—中更新世时期以冲积扇与河流相沉积为主,蒲江—新津—成都—德阳一线以西地区为冲积扇分布区,以东为河流相分布为主;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河流沉积为主,但东、西两区域的沉积物来源和水系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可为成都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地下空间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及人文资源的赋存层位等研究提供依据.
陈浩王羽珂冯兴雷王东辉李鹏岳
关键词:成都盆地晚新生代河流相地下空间
汶川(M_s8.0)地震的河流地貌响应被引量:12
2013年
2008年5月12日龙门山汶川(M_S8.0)地震导致了北川断裂、彭灌断裂和小鱼洞断裂发生了地表破裂,显示为两条近于平行的北东向逆冲-走滑型断层。同震变形在瞬间就改变了地形坡度,并产生了巨量的滑坡和泥石流,导致河流地貌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响应。本文在整合汶川地震所导致的地表破裂、地形和水系变化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标定了汶川地震驱动的逆冲-走滑型构造作用对河流坡折点、河流转折点、河道走向的控制作用,刻画了平行的走滑-逆冲断层对河流地貌与不规则水系样式的控制作用,讨论了汶川地震驱动的隆升作用对河床梯度剖面的影响,探讨了汶川地震和暴雨驱动滑坡、泥石流和洪水及其剥蚀卸载作用对河道地貌和龙门山地形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驱动的右行走滑作用导致水平位错和偏转,使水系产生新的河流流向的转折点;2)汶川地震驱动的逆冲作用导致的垂向位错使水系产生新的河流坡折点;3)汶川地震驱动的活动断层走向对河道走向具有控制作用;4)汶川地震驱动抬升作用导致河床梯度平衡剖面和剥蚀基准面的变化;5)汶川地震驱动的滑坡使得该地区剥蚀作用加强,同震滑坡量远大于同震岩石隆升增加的山脉体积,导致了龙门山造山带的物质亏损;6)龙门山地形雨的"雨影区"产生的强降雨带与汶川地震驱动的地表破裂带和滑坡带的空间分布位置一致,暴雨季节来临时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和洪水,这是未来几十年所面临的地质灾害。因此认为,在龙门山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河流地貌和水系样式主要受地震构造活动控制。
李勇周荣军苏德辰Alexander L.Densmore丁海容陈浩闫亮颜照坤乔宝成马博琳云琨赵国华马超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表破裂河流地貌泥石流龙门山青藏高原东缘
四川省少数民族自治州土地利用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为四川省少数民族自治州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参考。基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运用计量地理模型对该区域所辖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主体位于川西南山地区的凉山州土地类型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显著高于同处川西北高原山地区的阿坝州、甘孜州,其耕地资源也更为富足,州府西昌市耕作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在"三州"中一枝独秀。地广人稀的阿坝州和甘孜州草地区位优势突出。针对各州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提出将土地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和生物支持功能作为阿坝州和甘孜州土地的主体功能、将凉山州安宁河谷平原建设成为优质基本农田示范区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基地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
陈浩董廷旭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少数民族自治州
岩性差异对岷江龙门山河段剖面样式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在岩性构成复杂的岷江龙门山河段,河谷两侧龙门山山顶面主要坡折点与岩性界线基本对应,但河床剖面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与岩石抗蚀界限相对应的阶梯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线状剥蚀速率是面状剥蚀速率的2.1倍,河床表面因岩性差异形成的原始地貌陡坎被水流剥蚀殆尽,从而导致该区域河床剖面样式与山顶面剖面样式存在显著差异。
陈浩李勇
关键词:龙门山
多功能物理治疗仪的设计
2011年
该文旨在设计一种多功能物理治疗仪,设计方案涵盖红外线治疗、毫米波治疗、中低频电疗等技术,通过微电脑控制,将优化的治疗方案形成软件程序设置在电脑中,实现了多个物理因素的智能组合协同治疗。临床试验表明,该治疗仪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治疗的影响,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可方便地应用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陈浩周功明刘刚
关键词:毫米波
“N1(准定语)的N2+V得R”句式的特征和歧义现象考察
在现代汉语中,“N1的N2+V得R”句式是一个普通主谓补结构,如“水箱的窟窿破得更大了”。其中“水箱”和“窟窿”在句法上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语义上是领属和被领属的关系。但是“她的经理当得好”这类“N1的N2+V得R”句...
陈浩
关键词:句式特征歧义分析
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被引量:9
2008年
通过在重庆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选取样地进行植被样方观测、植被与土壤样品采集与实验分析,进而计算和讨论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农田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下农田生态系统无论是植被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还是整个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都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在4种农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中,冬水田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两季田次之,旱地和菜地有机碳密度最低。而且土壤有机碳在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的组成中占主导地位(占90%以上)。因此,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稳定是该区土地合理利用和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的首要任务。同时通过改进耕作制度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探索农作物秸杆的综合利用,增加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的滞留时间等措施也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
罗怀良袁道先陈浩
关键词: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
一种基于短消息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器被引量:2
2013年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短消息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器设计方案,该控制器以GSM移动通信网络作为远程控制信号的通信平台,用户通过手机等设备向远程控制器发送特定控制指令短信,远程控制器可根据短信内容进行家电等远程设备的控制.控制器硬件包括信号处理及控制模块ATMEGA8单片机,GSM通信模块TC35,电源,显示,控制驱动等单元电路.系统的软件包括初始化、短信提取与判别、控制驱动、显示等功能模块.该远程控制器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等场所.
陈浩李雪梅
关键词:GSM远程控制
川东南赤水-綦江地区嘉二<'1>-嘉一储层预测研究
四川盆地赤水~綦江地区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地层是川东南地区多年来主要勘探的层位,先后发现并开发了旺隆、太和、宝元三个海相气田。但嘉二1~嘉一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单层厚度薄(一般有效厚度为1~5m)、横向非均质...
陈浩
关键词: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地层储层预测地质特征
文献传递
高原冰川消融——青藏高原周缘特大地震的诱发因素被引量:6
2009年
近20年来,青藏高原周缘地区特大地震频发,印—亚碰撞产生的构造应力固然是引发地震的能量库,而高原冰川快速消融产生的垂向力可被看作是诱发地震的导火索.运用地壳均衡理论,分析了近年来青藏高原周缘地区特大地震的成因,即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青藏高原大陆冰川迅速消融,冰川的消融使青藏高原的荷载量突然减轻,触发了下地壳顶面的回弹,进而产生了向上的垂向力,打破了地壳的均衡和青藏高原地壳表层的负载平衡,诱发了青藏高原周缘地区频频发生特大地震.该地区强震的优势发震深度即为上地壳顶面处均衡被打破的深度,即20km左右.
陈浩李勇
关键词:冰川消融青藏高原地震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