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力
- 作品数:30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旨在提速增效的钻井大数据优化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旨在提速增效的钻井大数据优化方法,以大数据处理思想为基础,综合考虑岩石力学参数和钻头使用效果,建立了符合钻头特征的适用度系数加权计算方程。其次,基于钻头优选结果,开展水力射流与钻头机械比能的复合钻井分析,最...
- 陈力力张华礼王业众张佩玉谢伍平温博吴昊陈珂张柟乔王俐佳李杉戴赟
- 评价射孔冲击载荷对水泥环完整性影响的模拟装置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射孔冲击载荷对水泥环完整性影响的模拟装置和方法,包括将水泥浆放入水泥养护实验装置中进行养护形成水泥环;采用模拟射孔冲击载荷装置对水泥环进行射孔冲击载荷实验;将完成射孔冲击载荷实验后的水泥环进行完整性检...
- 郑友志范宇陈力力赵军张华礼张占武汪瑶何雨付嫱汪洋松杨苗
- 水泥浆防气窜性能确定方法和装置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泥浆防气窜性能确定方法和装置,属于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容器中的第一水泥浆在失重过程中的压力值;向第二容器中的第二水泥浆施加测窜压力,测窜压力P<Sub>c1</Sub>=P<Sub>a1<...
- 焦利宾马辉运唐诗国郑友志李杰夏宏伟陈力力邓广东谢南星王福云辜涛李斌杨涛谢明华余江付嫱赵晓丽郭枫林青胜兰张占武
- 基于管柱动力学的特深井通井组合刚度评价方法与应用被引量:3
- 2024年
- 我国特深井钻井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受井眼尺寸大和深度深的影响,钻井过程中极易出现微井斜、扩径缩径和井壁台阶等,导致套管下入困难,因此通井钻具组合评价尤为重要。目前,现场使用的评价方法常忽略了管柱下入过程中与井壁的碰撞和变形,导致通井效果时好时坏。为了辅助现场施工,文章基于全井管柱动力学模型和HHT-α数值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能够模拟管柱下入的动态过程的通井钻具组合的评价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实测井眼轨迹、井眼扩大率和下入阻力等要素。通过某特深井三开下套管前的钻具组合进行实例计算分析,表明井眼扩大率和套管串下入阻力对通井能力和套管下入影响较大,当井眼扩大率较小且套管串下入阻力较大时,需要使用刚度较大的多扶正器通井钻具组合。本方法可以实现实测井况条件下比较精准的刚度对比模拟,也成功指导了案例井?486 mm套管的安全下入。
- 祝效华李文哲李柯陈力力孟鐾桥沈欣宇罗伟贺明敏
- 关键词:刚度比
- 一种应用于超高温地层的新型靶向自生酸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超高温地层的新型靶向自生酸的制备方法,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解决自生酸在注入过程中提前释放的问题,包括如下步骤:在含有氯化铵或有机氯化铵的去离子水中进行第一反应,得到表面改性的多孔炭材料;以表面改性的...
- 张倩熊颖陈力力刘云峰
- 一种多级爆轰射孔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爆轰射孔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多级爆轰射孔方法包括,将装有射孔弹的射孔枪对准待射孔的井筒区域;引爆射孔弹内的炸药使射孔弹在多级爆轰下依级射穿射孔枪的盲孔、套管、水泥环和地层完成射孔。本发明结合射孔实际工况...
- 桑鹏飞范宇李玉飞陈力力周朗
- 液体胶塞承压能力的评价装置与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液体胶塞承压能力的评价装置与方法,包括用于注入液体胶塞的测试管柱,测试管柱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阀门,还包括用于与测试管柱一端连接并向其中充气的氮气装置和测量测试管柱内部压力的压力测试装置。本发明的评价装置与方法...
- 许园陈力力唐永帆黄晨直蒲军宏
- 水泥浆防气窜性能确定方法和装置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泥浆防气窜性能确定方法和装置,属于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容器中的第一水泥浆在失重过程中的压力值;向第二容器中的第二水泥浆施加测窜压力,测窜压力P<Sub>c1</Sub>=P<Sub>a1<...
- 焦利宾马辉运唐诗国郑友志李杰夏宏伟陈力力邓广东谢南星王福云辜涛李斌杨涛谢明华余江付嫱赵晓丽郭枫林青胜兰张占武
- 文献传递
- 一种火山岩储层酸化的高粘缓速酸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山岩储层酸化的高粘缓速酸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所述高粘缓速酸化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HCl(以纯HCl计)8‑15%,HF(以纯HF计)2‑4%,聚合物稠化剂0.3‑...
- 范宇周长林叶颉枭陈力力胡秋筠范津铭李松何轶果蒲军宏张思琦
- 一种新型压裂液纳米助排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解决现有常规助排剂易被储层吸附、难以作用于较深储层孔隙的问题,以及现有纳米助排剂乳液粒径偏大,难以进入致密孔隙储层的问题。方法通过相转变组分(PIC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助排剂,该助排剂乳液粒径较小,表面张力较低且抗地层吸附特性突出。结果该纳米乳液的粒径在100 nm以下,且长期保持稳定。以纳米乳液作为表面活性剂载体,在被吸附之后,表面张力为44.198 mN/m,接触角为93.08°;而相同配方的非乳液助排剂,在被吸附之后,表面张力为48.123 mN/m,接触角91.24°。计算毛细管阻力均为负数,表现为孔隙对液体的排斥力,纳米乳液的排斥力是非乳液的2.28倍。结论该纳米乳液中残余的表面活性剂含量更高,更有利于抵抗储层的吸附,能作用于更深的储层孔隙,更利于孔隙排液,有效地解决了常规助排剂作用距离短的问题。
- 向超陈力力徐莹莹李伟陈娟刘云峰姜凯文
- 关键词:助排剂纳米乳液压裂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