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露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花粉
  • 6篇花粉形态
  • 4篇植物
  • 3篇杜鹃
  • 3篇杜鹃花
  • 3篇杜鹃花科
  • 3篇性状
  • 3篇性状演化
  • 3篇系统学
  • 3篇分子系统
  • 3篇分子系统学
  • 2篇生物地理
  • 2篇生物地理学
  • 2篇系统发育
  • 2篇被子植物
  • 1篇续断
  • 1篇要事
  • 1篇圆球形
  • 1篇植物花
  • 1篇植物花粉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陆露
  • 9篇王红
  • 7篇李德铢
  • 1篇王银环
  • 1篇王跃华
  • 1篇许腊
  • 1篇韦仲新
  • 1篇张明英

传媒

  • 4篇植物分类与资...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后植物志时代...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檗科的花粉演化被引量:3
2012年
以APG III定义的基部真双子叶分支(Basal Eudicots)中毛茛目(Ranunculales)小檗科(Berberidaceae)为研究对象,选取4个DNA片段(rbcL、matK、trnL-F和26SrDNA),利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合已报道的花粉形态数据,分析了该科16个属的花粉形态。选择花粉分散单位、极性、形状、大小、萌发孔数目、萌发孔位置、外萌发孔形状、覆盖层上元素、覆盖层纹饰和外壁厚度共10个关键性状,采用简约法推断了该科花粉的祖征、共衍征和演化式样。研究表明:单粒、等极、近球形、中等大小是小檗科花粉的祖征。无极、多萌发孔和周面孔是小檗亚科(Berberidoideae)的共衍征,支持其为一个单系。三萌发孔分别为鬼臼亚科(Podophylloideae)、南天竹亚科(Nandinoideae)各自的共衍征;覆盖层上元素不存在是小檗亚科和南天竹亚科的共衍征,将它们与鬼臼亚科区分开来,同时也支持了小檗亚科和南天竹亚科之间的姐妹关系。此外,对一些属花粉形态的演化意义进行了讨论,提出一些特殊的花粉性状可以用来定义某些属,如Bongardia和兰山草属(Ranzania)。
张明英陆露李德铢王红
关键词:小檗科分子系统学花粉形态性状演化
被子植物基部类群花粉多样性及其演化
花粉特征为植物系统分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广义形态学证据,花粉特征演化规律近年来被再次强调能使人们重新审视传统分类学以及系统与进化研究的一些重要结论。基于APGIII系统的分子系统发育,从大尺度上研究被子植物各大分支和系统关...
陆露王红李德铢张明英
关键词:花粉形态
文献传递
川续断目的花粉演化被引量:3
2011年
以APGIII定义的川续断目(Dipsacales)忍冬科(Caprifoliaceae)和五福花科(Adoxaceae)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的川续断目分子系统树和花粉形态数据,分析了忍冬科25属和五福花科5属的花粉形态多样性,采用简约法(Fitch Parsimony)推测花粉祖征和演化式样,寻找共衍征和分类性状。选择花粉萌发孔数目、萌发孔类型、花粉形状、大小和外壁纹饰五个关键性状推断了其演化式样。研究表明:三孔沟、近球形、较小花粉、网状纹饰是川续断目花粉祖征。长球型、中等和较大花粉,以及刺状纹饰是忍冬科的共衍征,支持忍冬科和科下分支为单系群。忍冬科花粉刺状纹饰和五福花科花粉网状纹饰明显将两个科区分开来。通过追溯性状演化分析,支持将七子花属(Heptacodium)置于忍冬族(Caprifolieae),以及Zabelia置于刺续断科的观点。
许腊陆露李德铢王红
关键词:忍冬科五福花科分子系统学花粉形态性状演化
大风子科13个种的花粉形态被引量:4
2004年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大风子科 9属 1 3个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花粉形状长球形或圆球形 ,除大风子属 (Hydnocarpus)萌发孔为三拟孔沟 ,其余均为三孔沟 ;外壁纹饰在不同属、同属不同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 ,基本上可分为粗网状、细网状、穿孔状、穴状4种类型。
陆露王红
关键词:大风子科花粉形态圆球形
杜鹃花科白珠树族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
白珠树族(Gaultherieae)是杜鹃花科越桔亚科(Vaccinioideae)中的一个单系群,包括6属约250种,呈典型环太平洋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该族内各属的系统位置和属间关系一直以来倍受争议。分...
陆露
关键词:杜鹃花科
第18届国际植物学大会要事记被引量:3
2011年
201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第18届国际植物学大会(XVIII 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在澳大利亚海滨城市墨尔本成功举行。本届大会由植物学与真菌学协会国际联盟(IABMS)、生物科学国际联盟(IUBS)主办,由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澳大利亚联邦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部( 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Environment, Water, Population and Communities)生物资源研究项目 (Australian Biological Resources Study Program) ,
李德铢陆露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物科学生物资源
山柳科和堇菜科八个种的花粉形态——兼谈第伦桃亚纲六个科及省沽油科的系统关系
2005年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柳科(Clethraceae)和堇菜科(Violaceae)8个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综合前人对第伦桃亚纲(Dillenidae)4个科即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山茶科(Theaceae)、旌节花科(Stachyuraceae)和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以及蔷薇亚纲(Rosidae)的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共22属36个种的孢粉学和已有的胚胎学资料,讨论了上述7个科的系统学关系。通过对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和杨柳科(Salicaceae)的花粉形态特征比较,支持APGII系统中将大风子科的大部分种归入杨柳科的处理。
陆露王红韦仲新
关键词:山柳科堇菜科省沽油科花粉形态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以杜鹃花科白珠树属为例被引量:10
2012年
结合现代植物学、DNA测序与信息等关键技术而产生的新一代智能植物志(iFlora),其研发中最首要和迫切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将前沿、准确和完善的植物数据信息进行特色整合及智能化处理,为用户提供一个客观而科学的,具理论和实际应用为一体的植物学知识共享平台,并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植物资源信息渠道。本文简要介绍了与传统植物志和目前常用的电子植物志数据库相区别的iF-lora数据信息的分级内容、特点和功能,并强调了作为iFlora的核心数据信息,即用于物种鉴定的植物DNA条形码、关键形态学分类特征、植物图像等识别数据,以及分子系统发育数据等。以杜鹃花科(Eri-caceae)白珠树属(Gaultheria)和其属下红粉白珠(G.hookeri)为例,介绍了iFlora采用的三类数据(核心数据、基础数据和拓展数据)构成的三级信息及其功能,同时探讨了信息整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陆露王红李德铢
关键词:数据信息
杜鹃花科白珠树属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白珠树属(Gaultheria)在杜鹃花科(Ericaceae)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系统位置和演化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认为,白珠树属已经不再属于传统上的越橘亚科(Vaccinioideae)的綟木族(Andromedeae),而是与一些相关属组成了白珠树族(Gaultherieae)。对白珠树属产于美洲的类群和相关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的初步研究则表明,该属与Diplycosia、Tepuia和Pernettya等属(均为“常绿类群”)关系密切,可能应将这几个属并入到白珠树属中,但其属下分类系统关系还需要对产于亚洲的类群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才能确定。白珠树属与其近缘属的进化历史和生物地理学关系较为复杂,与杜鹃花科其他大多数属不同,白珠树属为典型的环太平洋分布。关于白珠树属的起源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推测:一种观点认为该属起源于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其起源于北半球的劳亚古大陆。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白珠树属的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并对该属尚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陆露王红李德铢
关键词:杜鹃花科分子系统学生物地理学分子系统学研究相关类群冈瓦纳古陆
被子植物基部类群花粉多样性及其演化
本研究以被子植物基部类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回溯与整合所有己报道的基部类群花粉形态学数据,及利用光学显微镜(LM)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补充观察得到的新数据,揭示了该类群下20余科的花粉形态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同时,本研究...
陆露王红李德铢张明英
关键词:被子植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