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泽
- 作品数:120 被引量:623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西南师范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为作业“轻负高效”支招
- 2005年
-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着一种片面认识:学生进学校学习就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作业的功能就是巩固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这种认识的着眼点是“固化”的知识而非鲜活的人,自然地,作业陷入了“多统一、少选择,多重复、少创新,多书面、少实践”的局面,学生身陷“题海”,沦为“做题机器”,苦不堪言。作业应有的功能是什么?实现作业功能的技术路线是什么?怎样在保证基本功能实现的前提下,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快乐因子”、适应个性需要的“营养餐”和生命发展的驱动力,而不是疲于应付的“苦差事”?为此,本刊特邀三位业内人士前来为教师“支招”,并通过“观点连线”辑录了部分鲜活观点,期望以此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来探寻作业“轻负高效”的现实路径。
- 王建强姚文忠阳泽王明金
-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心智模式减负课程改革
- 公共危机风险感知差异及其协同应对探析
- 2023年
- 现代社会风险频发,公共危机受到高度关注。公共危机需要协同应对,但风险感知差异可能阻碍协同应对。分析显示,风险感知差异表现为识别差异、解释差异和评价差异。风险感知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主体间基于主体角色不同而导致的。风险感知差异虽然可能衍生多样化应对策略,但会削弱协同倾向、滞缓协同应对和损害持续投入。应通过管控风险差异促进危机应对的全面协同,包括寻求风险感知的深层一致作为协同应对基础、针对风险感知求同存异以最大化协同应对阵容、吸取先前风险感知经验加速协同应对决策等。
- 阳泽沈玥
- 关键词:公共危机
-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其人际关系心理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为探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其人际关系心理的影响,采用半结构性访谈对西南大学的68名大学生进行访谈,经过对访谈文本内容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多样,以从事教职、公司挂职为主;2.社会实践活动改变了大学生对人际关系单纯、理想化的认识;3.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掌握了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4.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改变了其对待人际关系的心态;5.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包容、自信、合作;6.社会实践活动让部分大学生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功利性和工具性。
- 刘春燕阳泽赵婷李晶
-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 自我提升职业幸福感
- 2006年
- “教师以76%的比例高居不和谐的职业之首”,这是前不久中国人大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同新浪新闻频道联合启动“2006年上班族工作和谐指数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偏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其实,幸福是一种体认,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生存状态描述,是对职业生命意义的终极体认和关怀;而指数本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反映的是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这里的幸福指数则是衡量教师这个群体主观生活质量及和谐发展的核心指标,它测量的是教师的幸福感,是满意度、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教师的职业幸福不能告诉、复制和灌输,它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膨胀、氤氲起来。如果说幸福的萌动源于教师生命的一种体认,那么幸福的生长则源于师生生命的对话。没有教师的欢乐也难以有学生的欢乐,缺失幸福的教师也难以有幸福的学生。对于用心体认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心灵的荒芜,而是精神的沐浴;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自由的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命的洗礼。值此第2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把视线聚焦在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上来,旨在唤醒教师对自身“精神生活”的关注,拓展自己职业生命的思考空间和理性境域,在静心的品读和智慧的劳作中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享受做教师的幸福。
- 阳泽
-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感自我提升心理基础生活质量教育心理学
- 探究学习中如何“控制”课堂被引量:3
- 2003年
- 阳泽
-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教学质量教学管理
- 提升国民幸福的感知力——学习十八大有关民生幸福报告有感被引量:2
- 2013年
- 民生幸福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主题,要打破幸福悖论提升国民幸福感,应正确理解幸福并寻求提升国民幸福的感知力。幸福究其实质是个人在基本需要上的整体性满足,是个人整体生存的和谐、圆满状态。悲观主义、中庸思想等文化弱化了人们对幸福的感知,而感觉适应、盲目攀比、过度欲望等心理也给人们感知幸福带来干扰。提升幸福感知力要依赖幸福教育,首先是激活个体对生存状态的元认知,其次是打破文化对幸福感的遮蔽,最后是排除不良心理对幸福感知的影响。
- 阳泽
- 关键词:幸福悖论幸福教育
- 大学生生活倦怠对抑郁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生活倦怠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日趋普遍和严重,需要开发测量工具并揭示其结构组成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对160名本科大学生的开放式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生活倦怠现象比较普遍且类型多样。以开放式调查结果为依据编制正式问卷,对722名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经项目分析和信、效度分析,得到由46个项目组成的生活倦怠问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由"懒散"、"低落"等10个因素组成的生活倦怠结构。生活倦怠(特别是其因素"低落"和"低成就感")是抑郁的重要诱因和来源。
- 阳泽
-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症状
- 专家系统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研究述评
- 2019年
- 专家系统作为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之一,具有快速、易操作、无害且经济的特点,其在自闭症儿童中的应用已引发研究者的积极关注。从外文数据库搜索筛查获得18篇直接相关文献,已有研究主要从知识表征和获取、功能类型、评估检验、用户个性等方面展开,在反思已有研究进展与不足基础上,提出未来的专家系统在自闭症儿童中的应用研究应考虑技术集成化、功能多样化、系统大型化和设计人性化等要求。
- 阳泽韩睿婷王宝珠
- 关键词:专家系统自闭症人工智能
- 论探究学习中的教学控制被引量:4
- 2003年
- 阳泽
- 关键词:教学控制教学改革教学情境
- 听障大学生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自我补偿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1
- 2018年
- 为进一步探讨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本研究引入自我补偿并假设它会调节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采用自编听障大学生自我补偿问卷、歧视知觉问卷和自尊量表对289名听障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听障大学生的自我补偿处于中高水平;女生的自我补偿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城市的听障大学生自我补偿水平显著高于农村的听障大学生;(2)歧视知觉、自我补偿可显著正向预测听障大学生的自尊;(3)发展性补偿和社会性补偿在听障大学生歧视知觉和自尊之间起调节作用,较高的发展性补偿和较低的社会性补偿增强了歧视知觉对自尊的正向预测作用。
- 阳泽张香玉
- 关键词:听障大学生歧视知觉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