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锋 作品数:51 被引量:147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临沂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颅内多发动脉瘤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7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其中男11例,女36例,年龄28-70岁,平均54.7岁。37例2个动脉瘤,8例3个动脉... 郭锋 费昶 于建军 孟凡国 李冰 刘军 王明光 韦明芝关键词:动脉瘤 手术 文献传递 脑膜瘤级别及其临床特点 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 探讨脑膜瘤分级、发病规律、治疗及愈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791例,按照2007年WHO脑膜瘤分级标准将其分为Ⅰ、Ⅱ、Ⅲ级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WHO Ⅰ级脑膜瘤占同期手术治疗脑膜瘤的93.0%,WHOⅡ级占4.6%,WHOⅢ占2.4%.WHO Ⅰ、Ⅱ、Ⅲ级脑膜瘤男女之比分别为1∶2.46、1∶1.77及1∶1.11(P>0.05).WHO Ⅰ级脑膜瘤的高发年龄为40~60岁,Ⅱ级为30~70岁,Ⅲ级为20 ~30岁、50 ~ 70岁.WHOⅡ、Ⅲ级脑膜瘤发生率与肿瘤的部位有关,凸面及矢状窦旁发生率较高,而鞍上及前颅窝发生率较低(P<0.05).WHO Ⅰ、Ⅱ、Ⅲ级脑膜瘤手术切除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 Ⅰ、Ⅱ、Ⅲ级脑膜瘤复发率分别为4.8%、38.7%及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多数脑膜瘤为WHO Ⅰ级,Ⅱ、Ⅲ级脑膜瘤发生率较低,Ⅱ级脑膜瘤男女之比高于Ⅰ级脑膜瘤,而Ⅲ级脑膜瘤男女之比更高.凸面及矢状窦旁WHOⅡ、Ⅲ级脑膜瘤发生率较高,而鞍上及前颅窝发生率较低.脑膜瘤切除级别与WHO脑膜瘤分级无关,术后复发与WHO分级相关. 张健 费昶 衡雪源 孙金龙 孟斌 朱树干 郭锋关键词:脑膜瘤 手术 预后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报告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8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患者,5例开颅手术夹闭,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保守治疗.结果 术后DSA检查,载瘤动脉6例通畅,1例颈内动脉被球囊闭塞.6例术后均无新的神经系统症状,1例出现右侧肢体肌力减退.预后4例良好,2例轻残,2例中等残疾.结论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主要表现为脑外伤后出现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及其引起的不明原因的神经功能障碍.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于建军 刘军 衡雪源 费昶 高玮 郭锋 王成伟关键词:创伤 颅内动脉瘤 神经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 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82例分析 目的 总结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探讨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手术治疗的82例AVM患者,其中男46例,女36例;平均年龄28.6岁,均经DSA造影... 郭锋 费昶 于建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合并三叉神经痛一例 2007年 患者女性,65岁.因左下颌部阵发性剧痛2年于2006年4月1日入院。2004年7月左下颌部阵发性剧痛.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行三叉神经左下颌支撕脱术,术后疼痛消失。2006年2月该部位又出现剧痛。同时伴有咽后部、扁桃体、舌根和耳道深部间歇性、刀割样剧烈疼痛.做吞咽动作或进食可诱发,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时不能吞咽、进食,间歇期内如正常人。病情渐加重.发作频繁. 程彦昊 郭锋 王新功 费昶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 舌咽神经痛 三又神经痛 国内应用载瘤动脉内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最新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破裂后致死致残率极高;血管内介入治疗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发展迅速并被临床广泛应用,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传统的血管内治疗手段已不能提高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伴随技术和材料进步,血流导向装置出现,使得此类疾病的治疗进入载瘤动脉重建时代。近几年来血流导向装置发展迅速,其疗效得到证实,适应证不断扩展,装置得到完善并更迭换代,新品种逐一上市,围手术期并发症研究也趋于完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归纳研究则为病人提供了安全保障,尽管部分超适应证治疗仍存在争议,但为病人及术者提供了更多的手术方案选择。以下将对国内应用载瘤动脉内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王诗良 李一星 季金璀 赵秀豪 郭锋 于建军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并发症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回顾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高龄(≥70岁)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安全性。方法共69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12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57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析两组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种手术方法之安全性。结果术后30 d时,两组患者病死率(0.83%对1.05%,P=1.000)、脑卒中(4.13%对1.93%,P=0.258)和心肌梗死(0.83%对0,P=0.17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8.26%对1.05%,P=0.000)和脑神经损伤(4.96%对0,P=0.000)发生率高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组,而窦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发生率低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组(0对7.54%,P=0.002)。结论高龄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均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前应全面评价患者基础情况,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谌燕飞 宋刚 凌锋 郭锋 张文彬 华扬 蔡兵 焦力群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82例分析 郭锋 费昶 于建军电磁导航和术中B超辅助下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电磁导航和术中 B 超在脑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手术治疗的脑功能区血管畸形41例,其中2008年后使用电磁导航和术中 B 超辅助23例(辅助组),2008年前未使用18例(未辅助组),未辅助组直接行显微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辅助组采用电磁导航、术中 B超等技术确定脑动静脉畸形边界和脑功能区,根据脑动静脉畸形和功能区的关系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结果未辅助组畸形全切11例,次全切7例,术后功能良好10例,无变化2例,功能障碍加重6例,辅助组电磁导航系统定位成功率100%,图像匹配误差0.86~3.10 mm,平均1.52 mm,畸形全切21例,次全切2 例,术后功能良好18例,无变化 3例,功能障碍加重2例,两组畸形全切除率及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电磁导航系统和术中 B 超的辅助下,可以做到精确的病灶解剖和脑功能定位,可提高脑血管畸形切除术手术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 李冰 费昶 郭锋 孙爱刚 郇林春 郭守忠 刘于海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 电磁导航 微导管成袢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总结微导管成袢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要点,评价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采用微导管成袢技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及载瘤动脉特点选择不同成袢方式,窄颈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宽颈及巨大动脉瘤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结果 18例患者利用成袢技术使微导管顺利到位,16例行血管内成袢,目标血管为大脑中动脉M2段4例,大脑前动脉A1段4例,后交通动脉5例,小脑后下动脉2例,脉络膜前动脉1例.2例行瘤内成袢.12例置入Solitaire支架,6例单纯行弹簧圈栓塞,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成袢相关并发症.1例大脑中动脉瘤行瘤内成袢时未成功,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死亡.结论 成袢技术可使微导管进入常规技术难以进入的锐角血管,提高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但存在诱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瘤内成袢禁用于已破裂动脉瘤的治疗. 郭锋 孟凡国 于建军 蔡菁 孙爱刚 郇林春 姜除寒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技术 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