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治友

作品数:54 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科技支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生物学
  • 16篇农业科学
  • 7篇医药卫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植物
  • 10篇配子体
  • 9篇配子体发育
  • 9篇孢子
  • 7篇配子
  • 6篇色谱
  • 6篇孢子萌发
  • 6篇相色谱
  • 5篇学成
  • 5篇快速繁殖
  • 5篇化学成分
  • 4篇野生
  • 4篇质谱
  • 4篇气相
  • 4篇气相色谱
  • 3篇药用
  • 3篇幼苗
  • 3篇珍稀
  • 3篇直播
  • 3篇植物名

机构

  • 54篇黔南民族师范...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工业职业...
  • 1篇河南大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 1篇贵州中医药大...

作者

  • 54篇郭治友
  • 11篇杨再波
  • 9篇毛海立
  • 9篇孙成斌
  • 8篇龙成梅
  • 7篇肖国学
  • 5篇龙应霞
  • 5篇钱绍方
  • 5篇罗应
  • 4篇俞筱押
  • 4篇李永波
  • 3篇张宪春
  • 2篇容丽
  • 2篇钟慧
  • 2篇饶辉
  • 2篇韦煜
  • 2篇刘保东
  • 2篇莫光友
  • 2篇刘红梅
  • 1篇赵洪

传媒

  • 6篇黔南民族师范...
  • 5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植物生理学通...
  • 3篇精细化工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广西植物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植物研究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特产研究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种子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膜蕨科植物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和共进化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膜蕨科植物是薄囊蕨类中种类最多的科,主要分布在潮湿的热带地区,拥有陆生、附生、半附生和攀生等多种生态型。为进一步了解膜蕨科植物辐射式物种分化的分子适应机制,该研究在时间框架下采用位点模型对膜蕨科植物rbc L基因的进化式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6个氨基酸正选择位点(125I、227L、231A、258F、304S和351L),其中位点304S位于环六上,对维持Rubisco功能有重要作用。此外,还计算了Rubisco大亚基内部氨基酸位点之间的共进化关系,共检测出39组(35个氨基酸)共进化位点,其中位点在α螺旋上的占46%,在β折叠上的占14%。膜蕨科植物rbc L基因这种复杂的进化式样可能与其起源较早有关。鉴于此,基于UCLD分子钟模型对膜蕨科植物的分化时间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膜蕨科植物首次发生分歧的时间在三叠纪早期,瓶蕨属和膜蕨属的分歧时间分别发生在侏罗纪早期和白垩纪晚期,并且得出陆生生态型是其它生态型进化的基础,推测最近几次最热事件可能对物种分化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作用。该研究结果对认识膜蕨科植物如何应对被子植物兴起所导致的陆地生态系统改变具重要意义。
王春波郭治友
关键词:RBC生态型
亮毛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原生境土培养方法对亮毛蕨(Acystopteris japonica)进行培养,并对其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亮毛蕨植物的孢子二面体型,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肾形,单裂缝,无周壁,外壁具棒状纹饰,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丝状体4~7个细胞,片状体小楔状,仅3~5个细胞宽,成熟原叶体心形,裸露,初生假根具叶绿体,颈卵器较短;配子体发育较迅速,假根具分枝和膨大,精子器囊由3个壁细胞构成,颈卵器略弯曲。本研究首次观察到亮毛蕨的颈卵器壁细胞内含有球形颗粒,但其功能不详。亮毛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兼有原始和进化的特点。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下,土壤培养亮毛蕨原叶体的成苗率达95%以上,移栽成活率达89%以上。
郭治友潘洪旭何进覃兰李倩
关键词: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系统学意义
一种绿茶加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茶加工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a.摊青:将茶青自然摊凉,使茶青含水量降至60%~65%,得A品;b.杀青:将A品投入杀青机杀青,杀青时投料量控制在80~100kg/h;杀青机进料口温度控制在300~320...
罗芝科郭治友张体菊
文献传递
一种杜鹃兰种子直播育苗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杜鹃兰种子直播育苗的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a.在栽培箱内由上至下分层放置粉末状树叶和原生境表层土壤,之后用水浇透制得苗床备用;b.选择野生或人工授粉获得的尚未打开成熟的果荚作为备用种子;c.种子使用赤酶素...
郭治友刘帮会刘荣
文献传递
一种白花兜兰种子直播育苗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花卉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白花兜兰种子直播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处理过的树皮和原生境表层土壤放置在栽培盆内,用水浇透后制得苗床,备用;(2)选择人工授粉获得的成熟的果荚作为种子,剥削开果皮后播种于...
郭治友邱天韦煜孟怀银钟慧
文献传递
甜叶悬钩子植物组织培养褐化现象控制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寻求甜叶悬钩子组织培养中的最佳抗褐化剂。[方法]以甜叶悬钩子的茎和叶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褐化剂(20%Na2S2O3、Vc和AC),研究不同抗褐化剂对甜叶悬钩子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AC和Vc都能对不同外植体起到抗褐化作用,在加入20%Na2S2O3的培养基上,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与Na2S2O3的浓度成正比,培养基中20%Na2S2O3的添加量达20m l时,外植体褐化最为迅速;在加入Vc的培养基上,随着Vc添加量的增加,培养基变成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接入的外植体容易死亡;在加入AC的培养基上,AC的添加量为5 g/L时,外植体的褐化率可控制在5%以下。抗褐化控制处理后,可以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培养出大量的愈伤组织。[结论]AC是较为理想的抗褐化剂,用量为5 g/L。
郭治友钱绍方罗应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
一种一枝黄花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育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枝黄花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育苗方法。a.取当年成熟的种子剪去冠毛后消毒,得外植体;b.将外植体无菌接种在MS+0.5~2.0mg/L 6‑BA+0.5~1.0mg/L NAA的培养基上获得愈伤组织;...
郭治友刘帮会
文献传递
钟萼木嫩枝叶中V_C、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被引量:4
2009年
首次测定了濒危植物钟萼木不同季节嫩枝叶Vc、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表明:钟萼木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极低,分别为0.04-0.08mg/kg和5.91-6.17mg/kg。亚硝酸盐远低于我国无公害蔬菜限量标准4mg/kg。同时,钟萼木嫩枝叶的Vc含量较高,达217.10(15.10-217.10)mg/kg。因此,钟萼木为品质优良的珍稀山野菜。
郭治友杨再波
关键词:钟萼木野生蔬菜VC亚硝酸盐硝酸盐
药用植物乌蕨配子体发育的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药用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配子体发育周期短而迅速,是一种研究蕨类配子体世代的生理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的理想试验材料。本文采用原生境腐殖土培养方法对乌蕨的孢子进行人工培养,观察并记录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乌蕨孢子呈黄色,单裂缝,二面体形;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丝状体4~6个细胞,有时具二叉分枝。片状体为长楔形,达6-8个细胞宽。成熟的原叶体为对称心形,裸露,发育为槲蕨型(Drynaria-type),并且具备一定的营养繁殖能力。原叶体上的假根为单细胞且不含叶绿体。精子器为盖裂开放,颈卵器短而直立。利用孢子培养的方法对乌蕨种苗进行人工繁殖,将为保护性开发利用这一重要药用资源奠定基础。
郭治友
关键词:药用蕨类乌蕨孢子萌发孢子繁殖配子体发育
都匀龙胆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被引量:7
2009年
为较系统地建立地道大宗药材都匀龙胆草(Gentianaseabra Bunge)的无性快繁体系,实现其中药产业现代化大量的种苗需求,对都匀龙胆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MS+6-BA 1.0 mg/L+IBA 3.0 mg/L为培养基较利于愈伤组织诱导;以MS+6-BA 1.1 mg/L+IBA 1.0 mg/L为培养基较利于丛生芽的增殖,增殖系数达8.6;以MS+6-BA 0.5 mg/L+NAA 0.2 mg/L为培养基较有利于生根培养。首次报道培养基中添加AC 3.0 g/L可以有效控制龙胆草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褐化现象。
郭治友刘春芳罗应钱绍方
关键词:龙胆草离体快速繁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