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毒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流感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基因
  • 1篇血凝
  • 1篇血凝素
  • 1篇血凝素基因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荧光定量RT...

机构

  • 4篇福建省泉州市...
  • 3篇泉州市疾病预...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陈明春
  • 7篇郑有限
  • 3篇傅茂生
  • 2篇刘建忠
  • 2篇刘建忠
  • 2篇叶培英
  • 1篇刘江艺
  • 1篇潘新南
  • 1篇李锋平
  • 1篇陈培蓉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泉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调查及其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初步确定流行于泉州地区的乙肝病毒的基因型的基本情况,并探讨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与HBVDNA、HBeAg阳性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DNA定量和基因型测定,并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泉州地区的HBV基因型分布分别为B型52.36%,C型46.06%和B/C混合型1.58%。B型患者平均年龄28.99岁、C型慢性乙肝患者平均年龄31.28,C基因型大于B基因型,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构成比中B型男性多于女性,C型女性多于男性,它们的差异都具有显著性。HBeAg阳性者中B和C这2种基因型分别占55.64%和47.86%;HBVDNA高载量中B基因型(48.72%)多于C基因型(23.08%)。结论:泉州地区HBV携带者HBVDNA阳性者中以B、C型为主,B型占优越,存在少量B和C基因型混合感染。
陈明春郑有限叶培英刘建忠傅茂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流行病学
泉州地区甲3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泉州市4株血抑试验低反应性H3N2亚型流感病毒HA1基因变异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分离的4株血抑低反应性H3N2流感病毒,进行HA片段核苷酸序列测定并用Mega软件制作种系进化树,进行基因进化特征分析。结果 4株低反应性分离株基本在同一进化枝上,与2004-2008年中国代表株及2007-2009年的WHO疫苗推荐株处于不同的分枝上,呈典型梯形树型,树的主干很长,基本是按毒株出现的时间先后发展,时间间隔越久,进化距离越远。结论本次分离4株流感毒株虽然血凝滴度较高,但血抑效价均较低而无法判断亚型,是因血凝抑制试验低反应性,这与流感病毒基因组发生点突变,产生抗原漂移,使病毒表面抗原容易变异有关,本次结果显示A/H3N2的基因变异和抗原变异比较吻合。
陈明春郑有限刘建忠
关键词:血凝素基因
实时荧光PCR筛查、培养法确认方案在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与培养法相结合的实时PCR方案在餐桌污染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2010年随机从泉州市3个区的超市及农贸市场采集356份海产品标本,分别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联合科玛嘉显色培养法和科玛嘉显色培养法、国标法同时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分别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采用3种方法共检测海产品356份,其中实时荧光PCR方法联合科玛嘉显色培养法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0份,阳性率为11.24%;科玛嘉显色培养法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6份,阳性率为7.30%;国标常规培养法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3份,阳性率为6.46%。联合法同其他2种方法比较灵敏度高,且2种方法间有关联,存在正关联,一致性为优,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食品安全餐桌污染副溶血性弧菌致病菌监测中应用此方案可提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及检测准确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周期短并大大降低工作强度,且为从采样到出报告全过程的实验室间比对提供良好基础,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大量餐桌污染标本的致病菌快速检测。
陈明春刘建忠郑有限潘新南陈培蓉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餐桌污染副溶血性弧菌
多种检测方法在快速诊断流感样暴发病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多种检测方法对泉州地区2006年在学校发生两起流感样暴发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检测方法比较,确定快速、敏感的诊断流感的方法。方法对两起流感样暴发病例用金标法、鸡胚接种、MDCK细胞培养、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胶体金法未检出;鸡胚培养3例呈阳性,阳性率为5.8%;MDCK细胞培养法总分离率为69.2%,RT-PCR检出的总阳性率为71.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出的总阳性率为76.9%。结论两起均由B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多种检测方法比较,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可作为快速的流感病毒检测诊断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传统方法相结合,有利于快速及时准确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傅茂生郑有限陈明春
关键词: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
一株支气管败血杆菌对MDCK细胞污染的检测
2007年
陈明春郑有限
关键词:细胞培养生物学
2006年泉州市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了解泉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0~12月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全市分3层共抽取11个县区,22个村,4643人作为研究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人群各指标阳性率HBsAg为12.77%、抗-HBs为51.30%、HBeAg为3.12%、抗-HBe为7.54%、抗-HBc为34.25%,HBsAg阳性率儿童峰消失。接种乙肝疫苗人群HBsAg阳性率低于未接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仍然是泉州地区重要传染病,应加强对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陈明春叶培英刘建忠郑有限傅茂生
关键词:乙肝病毒血清流行病学流行率
2006—2017年福建泉州市流感病原特征及检出率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掌握泉州市流感样病例(ILI)病原特征及检出率影响因素,为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流感监测网络,收集2006—2017年泉州市哨点医院和聚集性疫情的ILI咽拭子标本,采集病例基本信息,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核酸检测,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6—2008年B型是优势株,2009—2017年B型、季节性H3与新甲型H1N1交替流行;6~15岁检出率最高;咽拭子核酸阳性检出率18.79%(3 240/17 241);以B型、季节性H3和新甲型H1N1型为主;年龄、季节、标本来源、采集时间与送检时间间隔,对检出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泉州市冬春季和夏季是流感病毒活动高峰,来源于暴发疫情的阳性率高于国家级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采集时间与送检时间间隔越大,阳性率越低,应加强泉州市冬春季节和夏季对于小学生或者初中生暴发疫情的监测,加强监督哨点医院采集样本之后及时送检。
刘江艺刘艺端李锋平李锋平郑有限郑有限陈明春
关键词:流感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