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东娜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微球
  • 2篇苦参
  • 2篇苦参碱
  • 2篇靶向
  • 2篇白蛋白
  • 1篇蛋白微球
  • 1篇亚微粒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动力学
  • 1篇释药
  • 1篇体外
  • 1篇体外释药
  • 1篇微粒
  • 1篇米粒
  • 1篇纳米粒
  • 1篇给药
  • 1篇给药系统
  • 1篇肝靶向
  • 1篇白蛋白微球

机构

  • 5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胜利油田胜采...

作者

  • 5篇邹东娜
  • 4篇张典瑞
  • 1篇席延伟
  • 1篇刘向红
  • 1篇张学顺
  • 1篇杨海峰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食品与药品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苦参碱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性质被引量:16
2006年
以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苦参碱白蛋白微球。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考察微球的特性,并用动态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规律。所得微球外观圆整,包封率为(83.55±3.17)%,载药量为(6.19±0.24)%,平均粒径(0.94±0.15)μm。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显示,苦参碱白蛋白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邹东娜张典瑞张学顺席延伟
关键词:苦参碱白蛋白微球体外释药
苦参碱白蛋白亚微粒的制备和体外性质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制备肝靶向性苦参碱白蛋白亚微粒,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苦参碱白蛋白亚微粒,以亚微粒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均匀设计法优化处方工艺,对优化工艺产品采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与Zeta电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理化性质,超滤离心法考察其体外释药动力学特征。结果分析结果证明,亚微粒已经形成,其外观形态均匀圆整,平均包封率为(84.25±0.95)%,平均载药量为(6.94±0.05)%,平均粒径为(312.6±12.5)nm。体外释药具有双相动力学特征,方程:100-Q=0.476e-0.351t+0.3253e-0.0322t,rα=0.9985,rβ=0.9987。结论实验建立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理化性质稳定,可用于肝靶向苦参碱白蛋白亚微粒的制备。
邹东娜张典瑞
关键词:苦参碱白蛋白亚微粒
HPLC法测定苦参碱白蛋白纳米粒的包封率被引量:7
2008年
建立苦参碱白蛋白纳米粒药物包封率测定的 HPLC 法。方法:采用离心超滤法分离苦参碱白蛋白纳米粒中的游离苦参碱,以 HPLC 为分析手段对纳米粒包封率进行测定评价。色谱条件:采用 Kromasil C_(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6:94);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温度:25℃。结果:采用离心超滤法分离,HPLC 法测定,可达到游离苦参碱与纳米粒的有效分离,苦参碱峰与溶剂峰分离良好,苦参碱浓度在6~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在95.06%~100.9%之间,日内 RSD 和日间 RSD 均小于2%(n=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苦参碱白蛋白纳米粒药物包封率的测定。
邹东娜张典瑞刘向红
关键词:包封率HPLC
白蛋白作为靶向给药载体的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白蛋白良好的生物特性引起了医药界的共同关注,近年来在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综述其在微粒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邹东娜张典瑞杨海峰
关键词:白蛋白微球纳米粒给药系统靶向
苦参碱白蛋白亚微粒给药系统的实验研究
苦参碱系从豆科植物苦参、苦豆子及广豆根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具有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抗肿瘤、免疫调节、抗过敏、抗心律失常及消肿利尿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炎、保肝利胆及免疫抑制的作用成为其治疗急慢性肝炎的药理学...
邹东娜
关键词:肝靶向药物动力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