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爱东
-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纤维蛋白溶酶原中色氨酸残基的化学修饰被引量:8
- 1997年
- 以N-溴代琥珀酰亚胺为修饰剂,对人纤维蛋白溶酶原(HPg)中色氨酸(Trp)残基的分布及其与酶活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每个HPg分子有19个Trp残基,5个位于分子表面;有2个是快反应残基,其中1个是活性必需的氨基酸.酶被修饰后其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发生了变化.
- 赵陈光刘兰英邱爱东刘淑英
- 关键词:纤维蛋白溶酶原色氨酸残基化学修饰TRP
- 从植物中提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效成分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植物中提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效成分的方法,该方法属于中草药制备及化学化工技术领域;它首先采用有机萃取方法去除对α-葡萄糖苷酶低抑制活性组分,再用大孔吸附树脂和sephadexLH-20柱层析技术提取对...
- 邱爱东孟凡国胡卫江周海梦
- 文献传递
- 四川地区宫颈癌患者组织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邱爱东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流行率
- 文献传递
- 四川地区宫颈癌患者组织中部分高危HPV亚型感染及E6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 调查四川地区宫颈癌患者组织中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33、52和58亚型的感染状况及E6基因突变特性,为制备适合中国人群的HPV疫苗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采用PCR技术,并结合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对四川地区2003~2004年60份宫颈癌患者癌组织DNA进行HPV检测,获得HPV52和HPV58亚型各4份,检出率为6.7%;HPV33亚型1份,检出率为1.7%.对所获得的各份HPV33、52和58E6基因测序,均有碱基突变.结论 HPV52型感染率在四川地区相对较高.与GenBank标准株相比,四川地区发现的HPV33和HPV52 E6基因有多处突变,与日本发现的HPV33和HPV52突变株相近.
- 邱爱东乌恩奇任源于湘晖吴永革金英花姜春来查晓孔维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E6基因突变
- 四川地区宫颈癌HPV59型感染及其E6基因突变被引量:1
- 2005年
-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特定型别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1].根据HPV致癌性的不同可分为高危型,低危型.Munoz N[2]等对来自9个国家的1918例宫颈癌组织进行各型HPV筛查,最终确认HPV-16、18、26、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及82型为高危型.李洁等[3]用核酸印迹技术对1986至1994年间来自我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1008宫颈癌组织进行HPV型别检测,发现HPV-16、18、31、35、51、58等型的存在,并发现各地区主要流行型别随地理位置有所差异.
- 乌恩奇任源邱爱东张国楠姜春来于湘晖吴永革查晓孔维
- 关键词:E6突变PCR宫颈癌
-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纯化及性质被引量:4
- 1998年
- 人血浆组分Ⅲ经Lys-Sepharose4B和SephadexG-200柱层析分离,得到分子量为90000的纯品纤维蛋白溶解酶原(HPg).其作用的最适PH、温度、离子强度分别为6.0,25℃和0.05mol/L.Zn2+对HPg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Mg2+,Li+,Ca2+等离子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
- 邱爱东孙宏钟鸿雁刘淑英赵陈光吴一卉曹海石刘兰英
- 关键词:纯化溶栓药物
- 从植物中提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效成分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植物中提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效成分的方法,该方法属于中草药制备及化学化工技术领域;它首先采用有机萃取方法去除对α-葡萄糖苷酶低抑制活性组分,再用大孔吸附树脂和sephadexLH-20柱层析技术提取对...
- 邱爱东孟凡国胡卫江周海梦
- 文献传递
- 整合素αvβ_3拮抗剂-苯丁酸氮芥偶联毒素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合成整合素(Integrin)αvβ3拮抗剂-苯丁酸氮芥偶联毒素,并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化学合成In-tegrinαvβ3拮抗剂,并与苯丁酸氮芥通过酰胺键偶联,MTT法检测偶联毒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和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结果合成的偶联毒素经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鉴定,表明结构正确,纯度达90%以上,对HepG2细胞的抑制效果弱于苯丁酸氮芥,但对ECV304细胞的抑制特异性较好。结论Integrinαvβ3拮抗剂-苯丁酸氮芥偶联毒素可抑制HepG2和ECV304细胞的增殖,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 李坚邱爱东王玉龙
- 关键词:整合素ΑVΒ3苯丁酸氮芥抗肿瘤活性
- 四川地区宫颈癌HPV33、52和58型E6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调查我国四川地区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33、52和58型的感染率及E6基因结构特点,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对四川地区2004年60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DNA进行HPV检测。结果:获得HPV52和HPV58型各4例,检出率为6.7%;HPV33型1例,检出率为1.7%。对所获得的各例 HPV33、52和58 E6基因测序分析。结论:与Genbank标准株相比,四川地区发现的HPV33和HPV52 E6基因有多处突变,与日本发现的HPV33,52突变株相近。
- 任源乌恩奇张国楠徐世强宋水勤樊英余建邱爱东陈廷清孔维查晓
-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基因突变
- 四川地区宫颈癌组织HPV18和HPV45 E6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四川地区2003~2004年收集的60例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DNA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E6基因扩增,获得HPV18和45型E6基因.序列分析发现,18型三例E6基因有同样的两处同义突变;45型两例E6基因发生突变,一例有两处碱基突变,另一例发生六处碱基突变,其中两处涉及氨基酸变化,均位于E6抗原决定簇区.HPV45型E6基因中134位c→t,157位c→t,259位g→t和341位t→c的碱基点突变未见报道.另外,该地区HPV18和45型突变株之间存在碱基互变,它们之间的最小差异比野生型HPV18和HPV45之间的差异小4.05%,该数值比在非洲发现的突变株的要小很多,该结果支持HPV18和HPV45可能起源于非洲的观点.
- 乌恩奇任源邱爱东张国楠姜春来樊英于湘晖吴永革查晓孔维
- 关键词:HPV-18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