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长青
-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上腺髓质素缓解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中胶原堆积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胶原代谢的影响,以探讨ADM对慢性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低氧组(n=7)、低氧+ADM组(n=6)。对于低氧+ADM组大鼠,通过微量渗透泵皮下持续给予ADM(300 ng/h)2周。低氧2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检测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比值,观测肺血管显微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动脉中胶原I、胶原III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达。结果低氧2周后,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升高(P<0.01),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的比值明显增加(P<0.01),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和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同时肺动脉胶原I、胶原III和TGF-β表达增强。与低氧组大鼠相比,低氧+ADM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降低(P<0.01),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的比值明显下降(P<0.01),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和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较低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1),同时肺动脉胶原I、胶原III和TGF-β表达减弱。结论外源性补充ADM可能通过抑制肺动脉TGF-β表达,减少肺动脉壁胶原异常堆积,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重建发挥调节作用。
- 齐建光邢长青丁亚光杜军保
- 关键词:肾上腺髓质素肺性高血压低氧胶原
- 儿童药物性心肌病4例并文献回顾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童蒽环类药物致心肌病的临床特征、高危因素、检测手段、预防和治疗手段。方法总结4例葸环类药物致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回顾分析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儿在2.5~6.5岁时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开始化疗,1例化疗8个月时出现心慌,未重视。4例均在化疗结束后逐渐出现水肿、胸闷、活动后气促、肝脏肿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柔红霉素总剂量达525~1038mg/m^2。超声心动图类似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以左心扩大为主的全心扩大,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经抗心衰治疗,1例患儿在1年后死亡。另3例存活4~6年以上,曾有过一段时间的临床症状相对稳定期,但是疾病仍然会缓慢进展。结论蒽环类药物致心肌病一旦发生将是不可逆性的改变,虽然合理的抗心衰治疗能使病情暂时稳定。药物累积剂量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化疗前中后可选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清学指标等监测药物毒性反应。
- 邢长青齐建光刘雪芹杜军保
- 关键词:蒽环类药物心力衰竭心肌病儿童
- 特殊原因致儿童心肌病的临床研究及长期随访
- 邢长青田霞周永清林晓燕陈晓莉吴一梅王久平
- 心肌病是一种慢性的且治疗十分困难的疾病,往往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且对患儿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及药物性心肌病虽发病率不高,但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该研究总结了12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及...
- 关键词:
- 关键词:药物治疗
- 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2年
-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可继发于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儿童和青少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易引起心肌损害和心功能不全,纠正快速性心律失常后可使心功能或心脏结构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正常。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现就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邢长青赵强齐建光杜军保
- 关键词:心动过速心肌病心力衰竭
- 张家口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 尉全平邢长青孙子梅韩粉香王久平闫利荣杨建宝
- 选取冬夏两季的新生儿及其孕母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脐血及孕母分娩前静脉血血清25(OH)D水平,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了解两季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居住环境、季节对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并分析新生儿和孕母25(...
- 关键词:
- 关键词:新生儿孕妇保健
- 血清S-100B蛋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对诊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HIE患儿50例作为HIE组,正常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全部留取24 h静脉血,通过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HIE组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进行发育筛查(DST)测试并根据发育商(DQ)记录正常、可疑及异常三种情况例数。结果 HIE组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中重度患儿血清S-100B蛋白浓度最高,轻度次之,对照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DQ可疑及异常两种情况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DQ正常的新生儿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DQ可疑/异常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可作为HIE诊断的一项客观指标,并且对HIE预后情况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邢长青田霞林晓燕韩粉香吴一梅王久平
-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S-100B蛋白
- 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2例临床分析及随访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TI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2月至200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2例TIC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随访.其入院时的心脏大小和心功能情况与同期诊断的年龄、性别匹配的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12例TIC患儿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占75%.4例射频消融治疗者均手术成功,恢复为窦性心律.8例药物治疗者中6例在治疗3d~2周后恢复窦性心律,另2例虽未复律,但心室率降至正常.随心率下降,经(3.4±2.3)个月后,TIC患儿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减小[(37.5±5.3)mm vs(43.0±5.7) mm,P<0.01],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60.5%±5.6%)vs(33.7%±10.3%),P<0.01].经(4.3±2.4)年随访,除1例因自行停药出现病情反复外,均恢复良好.TIC患儿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同期诊断的同年龄同性别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患儿小[(43.0±5.7)mm vs( 54.8±7.5)mm,t=7.9,P<0.01],左室射血分数高[(33.7%±10.3%)vs(21.8%±7.5%),t=3.7,P<0.01].结论 对于同时存在心动过速、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的儿童需考虑TIC的诊断.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下降的程度有助于TIC和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恢复窦性心律和控制心室率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齐建光邢长青刘雪芹张清友陈永红杜军保
- 关键词:心动过速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