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俭

作品数:20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手术
  • 10篇儿童
  • 8篇入路
  • 8篇肿瘤
  • 6篇手术入路
  • 5篇切除
  • 4篇外科
  • 4篇颅咽管瘤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外科治疗
  • 3篇脑室
  • 3篇脑肿瘤
  • 2篇术后
  • 2篇术前
  • 2篇随访
  • 2篇显微解剖
  • 2篇疗效
  • 2篇颅内
  • 2篇颅窝
  • 2篇脑积水

机构

  • 10篇北京三博脑科...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武警总医院

作者

  • 18篇邢俭
  • 10篇任铭
  • 9篇周强
  • 8篇相里昆
  • 8篇杨庆哲
  • 5篇马振宇
  • 3篇张玉琪
  • 3篇封耀辉
  • 3篇杜长生
  • 2篇王社军
  • 2篇谢坚
  • 2篇罗世祺
  • 2篇甲戈
  • 2篇王忠诚
  • 2篇尹都
  • 1篇刁劲夫
  • 1篇罗世琪
  • 1篇王建祯
  • 1篇刘佰运
  • 1篇李春德

传媒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海峡两岸神经...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刺激运动诱发肌电位对运动机能评价的临床应用
1997年
目的:观察磁刺激运动诱发肌电位对运动机能的评价。方法:用磁刺激装置对正常人12例,运动障碍患者31例进行了经颅脑刺激,记录运动诱发肌电位。结果:受检测的43例,无一例引起头痛和感觉异常,也无癫痫及意识障碍等副作用。正常人中,诱发肌电位的潜伏期相对恒定,振幅在个体间虽存有差异,但同一例左右侧几乎相同。对20例单侧肢体功能障碍的肌力按体征分级,比较患侧和健侧的诱发肌电位,发现患侧振幅较健侧明显减低。对肌力0~2级的病例,不能诱发出肌电位。结论:磁刺激运动诱发肌电位,在临床上可在数量上正确评价肢体的运动机能,并且经颅磁刺激法是安全的。
邢俭
关键词: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经额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儿童松果体区肿瘤
马振宇刘庆良张玉琪罗世祺邢俭李春德
该项研究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入路首次应用前方入路,利用两侧半球间的自然间隙,进入三脑室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国内外文献均未有报告。国外文献报告经额胼胝体穹隆间入路,主要用于三脑室前部病变的切除,本组首次将其应用范围扩展至松果体...
关键词:
关键词:肿瘤
骨迷路显微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对成人颞骨骨迷路进行解剖学观察和测量,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成人颞骨骨迷路标本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1)半规管长度以后半规管最长,外半规管次之,前半规管最短。(2)各骨半规管顶点间距分别为:前后10....
王社军尹都封耀辉邢俭杜长生
关键词:骨迷路显微解剖肿瘤切除术手术入路
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2010-01至2014-12收治的136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其中采用额底纵裂入路42例,额下入路28例,胼胝体穹窿间入路27例,翼点入路36例,经蝶窦入路3例。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118例,次全切除14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出现尿崩症63例(暂时性尿崩症42例),视力下降或失明28例,电解质紊乱65例。其他并发症:中枢性高热8例,动眼神经损伤3例,脑梗死1例,颅内感染2例。术后1个月内出现死亡3例,死因均为下丘脑综合征。因病情危重或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办理自动出院3例。结论根据肿瘤的生长部位、比邻关系和生长方式,合理地选择手术入路是颅咽管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秦至臻王建祯马振宇杜长生李钟铭封耀辉刁劲夫邢俭
关键词: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手术入路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丘脑肿瘤25例
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右丘脑借灰质团块(称中间块)相连。本文探讨2005年5月-2006年2月经额部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丘脑肿瘤25例。肿瘤全切近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5例,部分...
邢俭周强任铭杨庆哲相里昆
关键词:丘脑肿瘤外科治疗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机制研究(附102例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原因和最佳处理方式。方法对102例经胼胝体切开穹窿间入路切除巨大颅咽管瘤的病人,记录术后尿量、血电解质、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ALD)、皮质醇水平,比较术后激素水平变化与水、钠代谢紊乱的关系。结果本组均出现水、钠代谢紊乱,术后2周完全恢复52例,4周基本恢复33例,6周恢复12例,需长时间人工调整电解质水平5例。术后ADH、ALD和皮质醇的不足是导致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结论颅咽管瘤切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与手术损伤下丘脑有关,紊乱类型与ADH、ALD和醛固酮的缺乏情况有关;及时给予相应激素及对症治疗,可获满意疗效。
刘文邢俭马振宇刘佰运
关键词:水电解质失调颅咽管瘤醛固酮血管升压素类尿崩症
万古霉素脑室内灌注治疗儿童脑室感染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脑室感染的易患因素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儿童脑室系统肿瘤、脑积水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脑室感染的易患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80例患者中发生脑室感染9例,发生率为11.25%,均采用脑室内万古霉素灌洗持续引流治疗及全身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收到良好效果,9例全部治愈。结论脑室外引流是脑室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的术中无菌操作及术后脑室外引流时限的控制,以及换药处置时严格的无菌操作,可减少脑室感染的发生,万古霉素脑室内灌洗持续引流是治疗脑室感染的有效措施。
周强邢俭任铭相里昆杨庆哲
关键词:脑室万古霉素脑室内
枕部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儿童小脑前上部肿瘤(附八例报告)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和探索切除儿童小脑前上部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枕部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儿童小脑前上部肿瘤8例。结果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枕部经小脑幕入路适用于小脑上蚓部或小脑半球上部靠近小脑幕的儿童后颅窝肿瘤切除。该入路手术损伤小,术野开阔,肿瘤暴露良好,操作简单,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邢俭任铭周强杨庆哲相里昆
关键词:儿童
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前脑积水分流手术的体会被引量:15
2007年
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约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53%。自2004年5月至2006年2月笔者对30例儿童后颅窝肿瘤伴重度梗阻性脑积水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频繁、抽搐甚至意识障碍等高颅压症状的病例,肿瘤切除术前先行脑积水分流手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周强邢俭杨庆哲任铭相里昆
关键词:梗阻性脑积水后颅窝肿瘤分流手术儿童期术前剧烈头痛
儿童第三脑室后部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第三脑事后部肿瘤手术入路。方法观察21例儿童第三脑室后部肿瘤神经影像的表现,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以中脑顶盖部为标志点,肿瘤主体2/3位于中脑顶盖部前者采用右额顶开颅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肿瘤主体2/3位于中脑顶盖部后者采用枕部经小脑幕入路(Poppen入路)。结果肿瘤全切18例,近全切除3例,无昏迷,无瘫痪,无死亡。结论根据第三脑室后部肿瘤生长方向的不同,以中脑顶盖部为标志点,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手术入路的优势,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结构,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邢俭岳颖杨庆哲任铭
关键词:儿童脑肿瘤第三脑室手术入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