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峰 作品数:123 被引量:410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云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红芽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2004年 对红芽大戟(Knoxiacorymbos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学技术和理化常数鉴定了其中4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2个黄酮苷,1个香豆素和苯甲酸. 王玉波 黄荣 林峰 赵静峰 李良关键词:化学成分 植物药 黄酮苷 香豆素 苯甲酸 五味子中木脂素的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9 2005年 综述了五味子科植物的主要化学成份木脂素的药理活性及五味子的临床应用 . 沈报春 赵静峰 胡玮 金振辉 李良关键词:药理活性 木脂素 五味子科 化学成份 植物 含氮可替宁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含氮可替宁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3,3-二溴可替宁、氨基化合物,如咪唑及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苯胺及其衍生物、哌嗪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四氢吡咯衍生物及吗啉等及碳酸钾等为原料,首先以烟碱制备3,3-二溴可替宁,在此基础上... 刘建平 羊晓东 刘刚 张洪彬 陈静波 赵静峰文献传递 N-甲基咪唑配体络合金属Cu(I)催化剂对水中2,4-二甲氧基溴苯还原脱溴 被引量:1 2015年 合成了以N-甲基咪唑为配体,Cu为活性中心的络合金属多相催化剂Cu(I)-NHC-SBA-15。通过1H-NMR、13CNMR、有机元素分析和FTIR对各步合成反应产物结构经行了鉴定;用SEM、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用ICP测定了催化剂Cu含量。对催化剂催化2,4-二甲氧基溴苯还原脱溴活性进行了测试。在反应时间为24 h,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还原剂用量等因素对脱溴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为0.05 g、水合肼用量为2 m L、反应温度为80℃,脱溴效果较好,脱溴率达到98.5%。对催化剂重复使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催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多相催化反应是由表面反应速度控制,并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姜浩 李子燕 梁珊 张洪彬 赵静峰 羊晓东关键词:SBA-15 芸苔素甾醇类物质的研究概况 芸苔素甾醇类物质(Brassinosteroids简称BRs)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新的植物生长物质。BRs表现的调节植物生长的生理活性及作用机理与其它的植物激素不同。目前,这类新型的植物生长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李良 李干鹏 赵静峰关键词:构效关系 植物生长调节剂 文献传递 网络资源链接 一种龙胆苦苷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胆苦苷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以龙胆苦苷为原料丙酮为溶剂,与过量的2,2‑甲氧基丙烷在催化剂下室温反应得到中间产物A,中间产物A与化合物B在Grubbs催化剂存在下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得到中间产物C,中间产物... 李良 赵静峰 宛润芳 杨加琼 魏乐 刘开 张洪彬 羊晓东文献传递 西域旌节花化学成分研究 2004年 彭芳芝 杨靖华 戴云 赵静峰 罗士德 李良关键词:化学成分 红背桂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2004年 大戟科海漆属Excoecaria Linn.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热带地区,全世界约40种.我国有6种和1变种,产西南部经南部至台湾,云南有4种[1].该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云南大多数地区,其中红背桂花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为常绿灌木,在我国南方普遍栽培,以全株入药,能消炎、杀菌,其叶有毒,有杀虫止痒功效,外用治牛皮癣、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效果较好.…… 杨靖华 李子燕 赵静峰 黄荣 罗士德 李良甾体C_(22,23)-双键四氧化锇氧化 (英文) 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首次报道用四氧化饿氧化甾体C22,23位双键得到C22,23位顺式二羟化产物的同时,还得到C22,23二羰基化合物。其结构经光谱分析确定。 李良 张洪彬 戴晓畅 赵静峰 胡玮关键词:甾体 靶向CDK6抗肿瘤小分子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2023年 目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 (Cyclin-dependent kinases 6, CDK6)过表达导致的细胞周期异常是导致癌细胞过度增殖的原因,阻断CDK6表达可抑制肿瘤存活和生长。因此,CDK6抑制剂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癌药物。运用不同的虚拟筛选方法,从Specs数据库中筛选具有CDK6抑制活性的成分。方法:在本研究中,设计了针对特定靶标CDK6的虚拟筛选流程。为了发现结构新颖的CDK6抑制剂,通过类药性评估、基于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的药效团搜索、分子对接技术等多轮虚拟筛选策略,从Specs数据库中寻找命中分子。结果:通过类药性初筛,共获得75,671个小分子。类药性化合物进行最佳药效团匹配得到630个小分子用于下一步的分子对接研究。最终保留了对接打分高于已知抑制剂且结合模式与已知抑制剂相似的2个小分子为最佳命中分子。结论:本研究为新一代CDK6抑制剂的开发提供研究方向。 李树香 王敏寿 赵静峰 王雁声 徐高鑫关键词:药效团 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