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迎春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金丝猴
  • 5篇川金丝猴
  • 2篇身份信息
  • 2篇物种
  • 2篇物种识别
  • 2篇灵长类
  • 2篇非人灵长类
  • 1篇心理理论
  • 1篇信号检测论
  • 1篇声谱
  • 1篇声谱分析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灵长类动物
  • 1篇叫声
  • 1篇回放
  • 1篇积极财政
  • 1篇积极财政政策
  • 1篇恒河猴
  • 1篇非人灵长类动...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作者

  • 7篇赵迎春
  • 5篇苏彦捷
  • 2篇衣琳琳
  • 1篇莫书亮

传媒

  • 2篇第十届全国心...
  • 1篇兽类学报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心理理论的比较认知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非人灵长类的心理理论是比较认知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揭示心理理论的起源和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心理理论比较认知的现场观察研究和实验室研究,分析了关于非人灵长类对视觉知觉经验的理解,对意图和目的的理解,以及对愿望和信念理解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许多研究关于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存在争议。如非人灵长类对意图和目的的理解,是运用心理表征,还是刺激-反应的联结,非人灵长类理解同种个体和理解人类个体的心理状态存在什么差异,实验设计是否可靠而有效地测量了非人灵长类的心理理论等。该文提出实验结果和理论解释的差异和争议,可能与研究者所持的理论假设,实验任务和设计等有关。关于非人灵长类的心理理论概念的界定,从社会生态学效度和文化差异等角度综合考虑,设计恰当的实验来考察非人灵长类的心理理论,是解决目前争议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心理理论比较认知研究面临的困难。
莫书亮赵迎春苏彦捷
关键词:非人灵长类心理理论
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经济影响分析
赵迎春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实证分析
川金丝猴联系叫声的跨物种识别
本研究从跨物种识别的角度出发,考查了恒河猴(Macacamulatta)和人类被试分辨雄性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个体联系叫声的能力,目的在于为说明川金丝猴本身利用联系叫声进行个体识别提供...
赵迎春
关键词:川金丝猴
人类对川金丝猴联系叫声的跨物种识别
研究从跨物种识别的角度出发,考查了人类(Homo sapiens)分辨雄性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个体联系叫声的能力,目的在于为说明川金丝猴本身利用联系叫声进行个体识别提供间接线索。实验...
赵迎春苏彦捷
关键词:川金丝猴信号检测论
文献传递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警报叫声被引量:3
2005年
警报叫声是非人灵长类动物社会交往中的一种重要的通讯行为。本文从警报叫声系统及其作用、发展和影响因素入手 ,综述了相关研究。根据叫声包含的信息 ,警报叫声可以归纳为功能性参照系统和紧迫性参照系统。警报叫声使灵长类动物能够更好地躲避危险 ,增加存活机率。各物种产生、理解和使用警报叫声的能力有其发展过程。天敌的捕食方式、个体差异和学习 ,在不同层次上影响着警报叫声。川金丝猴警报叫声的初步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龄个体的警报声所体现的危险程度不同。
赵迎春苏彦捷
关键词:叫声非人灵长类动物捕食方式川金丝猴存活不同性别
川金丝猴联系叫声中的个体身份信息
研究以4只成年雄性川金丝猴的270个联系叫声为材料,从声谱分析和回放实验两个角度考察川金丝猴联系叫声中是否包含个体身份信息。声谱分析选用与叫声基频、共振峰、叫声长度有关的10个声学指标,分析这4只成年雄性川金丝猴联系叫声...
赵迎春衣琳琳苏彦捷
关键词:川金丝猴恒河猴声谱分析回放
文献传递
川金丝猴联系叫声中的个体身份信息
<正>联系叫声的基本功能是确定种群其它个体的位置、维持群内联系。野外川金丝猴种群庞大,联系叫声的使用非常频繁。如果能够通过联系叫声确定个体身份,将大大有利于研究者进行野外个体识别。因此,本研究以4只成年雄性川金丝猴的27...
赵迎春衣琳琳苏彦捷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