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角膜
  • 4篇角膜移植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趋化
  • 2篇趋化因子
  • 2篇细胞
  • 2篇核因子
  • 2篇核因子-ΚB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验光
  • 1篇移植后
  • 1篇移植排斥
  • 1篇移植排斥反应
  • 1篇移植术
  • 1篇异体
  • 1篇异体移植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胡燕华
  • 7篇赵巍
  • 6篇徐惠民
  • 5篇王启明
  • 1篇凌士奇
  • 1篇王国军

传媒

  • 3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核因子-κB反义核苷酸对大鼠移植角膜存活时间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使用大鼠穿透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动物模型,观察脂质体包裹的NFκB反义寡核苷酸对排斥反应指数(RI)及植片存活时间的影响,并测定受体鼠脾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和细胞毒T细胞(CTL)活性。结果反义寡核苷酸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MLC显示该组大鼠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受到抑制(P<0.05),CTL活性明显减弱(P<0.05)。结论脂质体包裹的NFκB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抑制受体鼠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延长。
赵巍胡燕华王启明徐惠民
关键词: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角膜移植免疫抑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大鼠碱烧伤角膜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_C)在大鼠角膜碱烧伤中的表达状况 ,探讨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伤后第 1、3、5、7、9天角膜组织中VEGF_C蛋白的表达 ,逆转录_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_PCR)技术观测伤后第 5天角膜中VEGF_CmRNA的变化 ,电镜观察伤后第 7、14天角膜新生淋巴管状况。结果 碱烧伤后 ,角膜中VEGF_C水平明显升高 ,伤后第 14天角膜出现新生淋巴管。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有新生淋巴管生成 ,VEGF_C在伤后角膜中的高表达可能是角膜新生淋巴管形成的重要机制。
凌士奇胡燕华赵巍徐惠民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角膜碱烧伤
角膜移植后局部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数量及趋化因子CCL19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角膜移植后局部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数量及趋化因子CCL19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大鼠角膜移植后局部淋巴结内趋化因子CCL19含量及树突状细胞数量。结果自体移植组术后局部淋巴结内CCL19含量升高,持续至术后第3天(P<0.05),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同种异体移植组,局部淋巴结内CCL19含量在术后1~3d与自体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后持续上升,至后期显著高于正常组及自体移植组,于第7天达高峰(P<0.05)。树突状细胞数量与CCL19变化趋势一致。结论角膜移植后局部淋巴结内CCL19表达增高,促进树突状细胞的迁移,这可能是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启动与进展的重要因素。
王启明胡燕华徐惠民赵巍
核因子-κB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核因子-κB(NF-κB)在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在异体大鼠间建立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后不同时间段NF-κB在角膜不同组织层次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移植后NF-κB蛋白在角膜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正常大鼠仅角膜上皮及内皮层表达NF-κB:异体移植组术后3d角膜上皮及基质层NF-κB表达增高,5~7d呈强阳性,后逐渐减弱。免疫印迹提示:正常大鼠角膜未见明显NF-κB蛋白表达;异体移植组术后1d即可检测出NF-κB表达,随时间推移其蛋白量逐渐增加,5~7d达高峰,10d后下降,14d接近正常水平。自体移植组7d所检测到NF-κB的表达较异体移植组明显减弱。结论NF-κB在角膜移植中的表达,可能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赵巍胡燕华徐惠民王启明
关键词:角膜移植核因子-ΚB免疫排斥
针孔镜在验光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主觉验光法中应用针孔镜后视力的改变及其原因。方法随机选取正视眼及各种类型屈光不正的人群583例1 111眼,先行常规视力及屈光检查,然后分别对其进行针孔镜测试。结果正视眼77例154眼,加针孔镜后视力下降者88眼(57.14%),视力不变者66眼(42.86%),无视力提高者;近视眼251例491眼,加针孔镜后视力提高者483眼(98.37%),视力不变者仅8眼(1.63%),无视力下降者;远视眼72例141眼,加针孔镜后视力提高者65眼(46.10%),视力不变者42眼(29.79%),视力下降者34眼(24.11%);各类散光眼共183例325眼加针孔镜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针孔镜在主觉屈光检查时可以使屈光不正眼的视力提高,能快速鉴别视力低下是由屈光不正或是由其它眼病引起的。但不能准确预测屈光不正度数及验光后的视力。
王国军胡燕华马文强赵巍
关键词:验光屈光不正
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建立过程中的技术特征(英文)被引量:2
2005年
背景:大鼠角膜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与人类角膜相似。早期实验证实大鼠作为穿透性角膜移植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且移植手术难度比小鼠低。目的: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分析模型制作中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探讨提高大鼠角膜移植模型成功率的方法。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眼科。材料:实验于2004-03/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眼科完成。选取远交系两月龄Wistar雌性大鼠7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8只/组,无眼部疾病,清洁级,体质量180~200g,右眼作为受体;SD雌性大鼠38只,双眼作为供体。全部动物均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采用中心穿透性原位角膜移植术,均选择Wistar大鼠右眼建立模型。术前10min用美多丽滴眼两次,将右眼瞳孔充分扩大,达到4.0mm。按体质量3.0mL/kg水合氯醛腹腔注射全麻,体积分数0.1地卡因滴眼液术前5min点眼两次。大鼠头部常规消毒,保持鼠眼处于水平位置,保持大鼠呼吸道通畅。用有齿眼科镊夹持大鼠术眼后部,固定术眼使其处于半脱位状态。以3.5mm直径环钻钻取SD大鼠双眼角膜作为植片,内皮面向上放入培养皿中,用质量浓度20g/L甲基纤维素覆盖备用。以3.0mm直径环钻钻取Wistar大鼠右眼角膜作为植孔,立即将植片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于Wistar大鼠右眼植孔,实验组角膜移植缝合8针,对照组角膜移植缝合6针。术后滴氧氟沙星眼药水,胶带粘贴术眼。观察角膜排斥反应,以混浊、水肿及新生血管3项指标进行评分,3项评分之和为当日排斥反应指数。当日排斥反应指数≥5或角膜浑浊达到3级时,视为排斥反应发生。运用χ2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角膜移植后并发症发生比较。②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及角膜�
徐惠民胡燕华赵巍王启明
关键词:穿透性角膜移植SD雌性大鼠随机对照实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CCL19在大鼠角膜移植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角膜移植后局部淋巴结内趋化因子CCL19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对树突状细胞的趋化作用,探讨CCL19在角膜移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正位值穿透角膜移植模型,RT-PCR法测定正常角膜0d及角膜移植后1d,3d,5d,7d,10d,14d的局部淋巴结内趋化因子CCLI9 mRNA的表达变化,应用Boyden小室进行不同时相淋巴结组织液对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趋化实验。结果一体移植组术后局部淋巴结内CCL19 mRNA的表达升高,持续至术后3d(P〈0.05),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同种异体移植组,局部淋巴结内CCL19 mRNA的表达术后1~3d与自休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后持续上升至后期显著高于正常组及自体移植组,于7d达高峰(P〈0.01)。其对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强(P〈0.05),这种趋化作用可被CCLI9抗体所阻断(P〈0.01)。结论大鼠角膜移植后局部淋巴结内CCL19 mRNA表达增高,促进树突状细胞的迁移可能是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启动与进展的重要因素。
王启明胡燕华徐惠民赵巍
关键词:趋化因子树突状细胞自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