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宁 作品数:11 被引量:4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子电信 更多>>
心率变异性PRSA分析对全麻妇科手术自主神经功能评价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拟对全身麻醉下开腹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同时进行短时心电信号(5min)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 贾晓宁关键词:心率变异性 妇科手术 自主神经 功能评价 全身麻醉 散点图用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是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客观指标,HRV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时域、频域和非线性方法。近年来,非线性分析方法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目的阐述散点图分析方法在HRV分析中的应用及其价值。内容HRV研究的发展过程,主要是各种散点图分析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趋向散点图分析有望作为一个比较全面,真实反应HRV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李佩 申岱 贾晓宁关键词:心率变异性 散点图 心率变异性Poincare散点图分析与BIS对麻醉深度监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心率变异性分析中散点图分析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探讨散点图分析和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28例,测定手术前一天(T1)、麻醉诱导前(T2)、诱导插管(T3)、手术开始1h(T4)、苏醒时(T5)、术后1d(T6)6个时点各5min的HR、MAP、散点图的短轴(SD1)、长轴(SD2)的变化以及T2~T5时BIS变化。结果与T1时比较,T6时MAP、SD2明显下降(P<0.05)。与T2时比较,T3时HR明显增快、MAP、SD2明显升高(P<0.01);T4、T5时MAP、SD2明显下降(P<0.05或P<0.01);T3~T5时BIS、SD1明显下降(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非线性分析SD1能描述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与反应麻醉镇静程度的BIS有很好的相关性。 李佩 申岱 贾晓宁 诸葛万银关键词:POINCARE散点图 脑电双频指数 心率变异性 基于Poincaré散点图的5s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用于实时监测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9 2011年 本研究拟应用基于Poincaré散点图的5 s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方法,探索一种短时表征心电(ECG)信号特点的动力学参数(本文命名为5SSD1),用于实时监测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实验方法为对20例择期行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清醒和麻醉两种状态下的ECG信号进行HRV分析,对分析所得的5SSD1分别与5 min HRV指标中的时域、频域及散点图的定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SSD1与5 min HRV指标时域中的rMSSD(r=0.995,P<0.01)、频域中的HF(r=0.895,P<0.01)、散点图的SD1(r=0.996,P<0.01)均显著相关,而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相对较差。由此可见,5 s HRV分析方法可即时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其结果稳定可靠,使HRV分析不仅可用于临床诊断,还可作为一种连续实时监测的工具,从而大大拓展了其临床应用范围。 贾晓宁 申岱 李川勇关键词:心率变异性 实时监测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复杂度分析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在监测全身麻醉时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心率变异性分析中复杂度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探讨复杂度和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的相关性。方法:30例全身麻醉病人,测定麻醉前(T1)、诱导插管(T2)、术中(T3)、苏醒(T4)4个时间点各5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复杂度变化。结果:HR在T2、T3和T4较T1值升高(P<0.01或0.05)。MAP在T2时较T1值降低(P<0.05),T3和T4较T1值升高(P<0.05),而T3和T4相比变化较大(P<0.01)。BIS值在各时点较T1值下降明显(P<0.01),其中T4较T1略下降(P<0.05),T3与T2时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T4较T3明显升高(P<0.01)。复杂度值的T1值均大于各个点(P<0.01或0.05),其T4较T2和T3时升高(P<0.05),T3较T2时升高(P<0.05)。结论:作为心率变异性非线性指标的复杂度能描述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但其与BIS并无相关性。 刘家鹏 申岱 贾晓宁关键词:复杂度 脑电双频谱指数 全身麻醉 心率变异性 基于声卡的心电信号R波检测用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本研究采用普通声卡代替心电(ECG)信号专用数据采集卡,设计了一种音频信号采集系统,实现了实时检测R波用于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经实验论证,声卡采集低频ECG信号中的R波具有可行性。与PowerLab信号采集系统的实验对照研究表明,基于声卡的ECG信号R波检测系统可以准确检测到ECG信号R波,R波波峰位置与PowerLab信号采集系统的R波波峰位置完全重合,RR间期无差异,所得RR间期用于HRV分析准确可靠。这种低成本、高性能、兼容性强、升级方便的ECG信号R波检测系统与传统的采集方法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周芳 贾晓宁 申岱 周鹏关键词:声卡 实时检测 心率变异性 连续小波变换时频分析对全麻下行剖腹胆囊切除术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实时评价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时频分析中的连续小波变换(CWT)法对术中伤害性刺激的实时评价。方法随机选取全麻下行剖腹胆囊切除术患者21例,ASAⅠ或Ⅱ级。术中连续采集心电信号,观察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时(T1)、术中无牵拉胆囊时(T2)、术中牵拉胆囊时(T3)、拔管前(T4)各时段5min信号HRV常规时域指标:所有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所有邻近窦性RR间期长度差异的均方根(RMSSD);频域指标:总功率(TP)、标准化的低频功率(LFn)、标准化的高频功率(HFn)、低频率功率/高频率功率(LF/HF)及HF/LF;非线性指标:散点图短轴(SD1)、散点图长轴(SD2)。时频分析采用CWT法,信号截取自以上各段5min信号中正在操作刺激时的30s时段进行分析,以获取总功率值(TPc)、低频标化值(LFcn)、高频标化值(HFcn)、LFc/HFc及HFc/LFc。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SDNN、lgTP、LFn、LF/HF、SD2均明显升高,RMSSD、HFn、SD1则明显降低(P<0.01);T2~T4时SDNN、lgTP、SD1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T2时比较,T3时LFn明显降低,HFn、HF/LF和SD2明显升高(P<0.05)。与T0时比较,T1时lgTPc、LFcn、LFc/HFc明显升高,HFcn、HFc/LFc明显降低(P<0.05或P<0.01);T2~T4时lgTPc明显降低(P<0.05);T3时LFcn、LFc/HFc明显降低,HFcn、HFc/LFc明显升高(P<0.01);T4时LFcn、LFc/HFc明显升高,HFcn、HFc/LFc明显降低(P<0.01)。与T2时比较,T3时LFcn、LFc/HFc明显降低,HFcn、HFc/LFc明显升高(P<0.05)。结论 HRV时频分析CWT法能敏感、定量地反映术中伤害性刺激造成的自主神经即时活动的改变,有可能成为全面评价麻醉深度的一条新途径。 张清玉 申岱 王娟娟 贾晓宁 余剑波 周鹏关键词:伤害性刺激 自主神经系统 时频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与麻醉深度监测 被引量:7 2011年 背景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主要受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它可动态、定量地评估麻醉和手术刺激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信息。目的探讨脑电信号之外的其他手段——HRV用于临床麻醉深度监测的可行性。内容重点综述了HRV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HRV的分析方法及其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相关研究。趋向HRV可以从围术期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角度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王娟娟 申岱 贾晓宁 李文硕关键词:麻醉深度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变异性分析指标与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反映迷走神经活动性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指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择期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患者35例,ASAⅠ或Ⅱ级,测定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T1)、术中(T2)、停药后(T3)各5min的HR、MAP、BIS、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高频(HF)和散点图短轴(SD1)变化。结果 T1时HR明显快于、MAP明显高于T0时(P<0.05或P<0.01);T2时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T0时(P<0.01);T3时HR明显快于、MAP明显高于T2时(P<0.01)。T1~T3时RMSSD、HF、SD1和BIS明显低于T0时,且T2时降低更为明显,而T3时明显高于T2时(P<0.01)。结论反映迷走神经活动性的HRV指标RMSSD、HF、SD1与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有一定的相关性。 王娟娟 申岱 贾晓宁 李佩 梁禹关键词:迷走神经 心率变异性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深度 持续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拔牙术后处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07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口趋于老龄化.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病的好发人群,同时多发牙周病和牙体病,因此当有些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人须接受拔牙治疗时,术前是否停用阿司匹林及防治术后伤口出血是口腔医生需面临及解决的问题,且在临床又很常见。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来评价长期持续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在不停用药物的情况下进行拔牙术的风险,为口腔外科的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杜咏梅 李小囡 贾晓宁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 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