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灿

作品数:4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射孔
  • 1篇油藏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藏
  • 1篇正压射孔
  • 1篇砂岩
  • 1篇砂岩储层
  • 1篇射孔完井
  • 1篇渗透率
  • 1篇数学模型
  • 1篇特征参数
  • 1篇气藏
  • 1篇注水
  • 1篇注水水质
  • 1篇最优控制
  • 1篇完井
  • 1篇污水
  • 1篇污水回注
  • 1篇相对渗透率
  • 1篇裂缝性

机构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篇谭灿
  • 4篇李海涛
  • 3篇王永清
  • 1篇祝渝培
  • 1篇唐庆
  • 1篇吴杰生

传媒

  • 3篇石油学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裂缝性油藏射孔完井产能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8
2001年
负压射孔已成为一种工业标准 ,成熟的砂岩油藏射孔优化设计理论只适用于无裂缝油藏的情形。裂缝的存在使得射孔完井油井的产能评价变得十分复杂 ,本文通过裂缝孔隙性油藏特征的三维物理模型描述及流体渗流的连续性方程建立 ,推导出了描述该问题的有限元数学模型。通过网格剖分、有限元数值求解和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分析 ,首次获得了不同的射孔参数和地层参数与裂缝孔隙性油藏油井产能的定量关系 ,并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分析 ,获得了一些重要结论。它可用于指导裂缝性及裂缝孔隙性油藏的射孔参数优化 。
李海涛王永清祝渝培谭灿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射孔产率比完井产能
砂岩储层清水和污水混注对储层损害的实验评价被引量:21
2007年
注入水中乳化油含量和悬浮颗粒含量及粒径一直是控制砂岩油藏注入水水质的重要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原理,通过实验系统评价了乳化油和悬浮颗粒共存时乳化油滴浓度、固相颗粒含量及粒径、渗透率及注入孔隙体积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中高渗储层吸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污水回注或清水、污水混注的砂岩地层,乳化油和悬浮颗粒共存比其单一存在时对地层吸水能力的损害要严重。当油滴粒径小于10μm时,岩心损害程度大于70%,油滴粒径大于30μm时,岩心损害程度低于50%。对于给定孔喉的岩心,有一个临界颗粒粒径。临界固相颗粒粒径随渗透率(即孔喉大小)的变化而变化,而临界油滴粒径基本不随渗透率变化,粒径约为15μm。
李海涛王永清谭灿
关键词:砂岩储层污水回注注水水质固相颗粒储层损害
油气藏相渗特征参数的非线性参数识别被引量:1
2009年
复杂多相流体体系相渗特征曲线是认识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和进行数值模拟及油气藏开采动态预测的基础。利用非稳定法实验原理,采用室内实验获取非稳定驱替过程的压力历史和各相的生产资料,根据非线性参数识别技术,通过LMF算法和最优控制算法来实现相对渗透率特征参数变化步长的自动调节,使模拟压力拟合非稳定流实验的压力历史数据,解决了复杂多相流体渗流相渗特征参数的识别问题,由此获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不但快速、饱和度范围宽、曲线形态好,而且消除了常规方法假设条件带来的结果误差。非线性参数识别结果和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
李海涛唐庆吴杰生谭灿
关键词:参数识别最优控制相对渗透率油气藏非线性
超正压射孔动态模拟数学模型被引量:3
2008年
根据超正压射孔(EOP)工艺的机理和技术特点,阐述了超正压射孔的基本过程和增产原理。利用能量守恒方程和井筒液体运动方程,建立了超正压射孔井筒压力动态模拟数学模型;利用裂缝扩展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地层裂缝动态扩展模型。通过井筒动态模拟和裂缝动态扩展模拟模型耦合求解,获得了井筒压力、裂缝尺寸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了施工参数(包括液柱高度、气柱高度及井口压力)和其他特征参数对施工压力和动态裂缝扩展的影响,提出了EOP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现场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EOP工艺的实施效果。
李海涛王永清谭灿
关键词:超正压射孔数学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