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广销

作品数:38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细胞
  • 9篇骨髓
  • 7篇基因
  • 7篇干细胞
  • 6篇凋亡
  • 6篇小鼠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细胞凋亡
  • 5篇淋巴
  • 5篇甲基化
  • 4篇低氧
  • 3篇蛋白
  • 3篇低氧诱导
  • 3篇盐霉素
  • 3篇再生障碍性贫...
  • 3篇造血
  • 3篇障碍性贫血
  • 3篇人脐
  • 3篇人脐带

机构

  • 38篇暨南大学
  • 4篇暨南大学附属...
  • 4篇武警总医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安贞医院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41...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霍华德大学

作者

  • 38篇谭广销
  • 18篇郭秀枝
  • 17篇刘革修
  • 12篇何冬梅
  • 8篇周涛
  • 7篇刘成成
  • 7篇周艳华
  • 7篇祝爱珍
  • 6篇范洪涛
  • 6篇张洹
  • 5篇陈鹏
  • 4篇陈小宇
  • 4篇吴穷
  • 4篇许婷婷
  • 3篇刘元生
  • 3篇罗更新
  • 3篇郭秋野
  • 3篇汪明春
  • 3篇许敏华
  • 3篇曾葭

传媒

  • 1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2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11次中国...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R法快速检测沙眼衣原体
1997年
PCR法快速检测沙眼衣原体谭广销1)郭秀枝波西雁(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学研究室)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沙眼衣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中图分类号:R374衣原体家族目前发现有3个种,即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鹦鹉热衣原...
谭广销郭秀枝波西雁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沙眼衣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
人胎肾间充质样干细胞分离鉴定及其向脂肪和成骨细胞的分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分离纯化人胎肾中的间充质样干细胞,在化学因子作用下诱导其定向分化,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完成。①利用二步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人胎肾间充质样干细胞。细胞来源为自然流产胎儿,供者知情同意。②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③添加常规诱导液诱导其向脂肪分化犤以脂肪诱导分化液(DMEM/F12+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1μmol/L地塞米松+5u/mL胰岛素+200μmol/L消炎痛)进行培养犦、成骨细胞分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0.1μ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磷酸甘油,50μmol/L维生素C进行培养)并加以鉴定。结果:从人胎肾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间充质样干细胞:①P6代细胞有79.1%的细胞处于静止期/DNA合成前期。②表达CD29,CD44,CD105和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15,CD34,CD45。③不表达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的HLA-DR,CD80,CD86,CD40,CD40L。④在向成骨分化的诱导液中培养后,间充质样干细胞发生形态变化,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出现钙结节;在脂肪诱导分化液内培养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人胎肾中含有间充质样干细胞,人胎肾间充质样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免疫原性弱,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种子细胞的来源之一,但目前存在较难分离纯化,细胞产量不大的不足。
王跃春张洹谭广销
关键词:胚胎间质干细胞细胞分离细胞分化
白介素12对T淋巴细胞作用与表面分子表达的关系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IL - 12对T细胞作用效应与表面分子 (CD2 5、FasL和TNFR1)变化的关系。方法 :dUTP缺口末端标记和AnnexinV法检测T细胞凋亡 ,FITC标记CD2 5和TNFR1的抗体、生物素标记FasL抗体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TB176、TIB15 2和正常人T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 :HTB176和TIB15 2的细胞在IL - 12处理 1h ,CD2 5和FasL的表达开始增加 ,2 4h达到高峰 ,但正常T细胞在 2 4h后才有反应 ;正常T细胞经IL - 12处理 1h内FasL的表达开始增加 ,在以后的试验期内始终保持恒定水平 ;但IL - 12不促进三种T细胞表面TNFR1的表达。结论 :IL -12对T细胞作用过程有多个表面分子参与 。
刘元生范洪涛郭秀枝谭广销周涛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T细胞流式细胞术
CpG岛甲基化检测方法
2001年
目的 :建立CpG岛甲基化测定方法。方法 :收集 2 0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 ,18例多发性骨髓瘤 (MM) ,14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MDS) ,1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提取DNA ,应用CpG岛甲基化特异的方法 (MSP -PCR) ,测定P15和P16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 :P15和P16基因甲基化在各种白血病的表达率分别为AML 80 %和 70 % ;MM 72 .2 %和 6 6 .7% ;MDS 57.1%和 50 % ;CML 0 %。结论 :P15及P16基因甲基化在AML ,MM及MDS中有较高表达 。
谭广销郭秀枝
关键词:P15P16基因白血病骨髓瘤
盐霉素增强吉非替尼诱导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凋亡的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盐霉素联合吉非替尼诱导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凋亡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MTT的方法检测盐霉素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盐霉素对A549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比色法检测caspase-3、-8和-9活性;Western bloting分析细胞色素C、Bcl-2、p-EGFR、p-Akt和p-ERK蛋白水平。结果:盐霉素与吉非替尼单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而盐霉素与吉非替尼联合作用,能更显著地抑制细胞增殖,且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5)。盐霉素单独作用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细胞内活性氧和Ca2+在短期内显著升高,胞浆细胞色素C含量以及caspase-3、-8和-9活性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吉非替尼单用则主要表现为对p-EGFR、p-Akt和p-ERK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而对胞浆细胞色素C含量以及caspase-3、-8和-9活性影响较少。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联合用药组的Bcl-2、p-EGFR、p-Akt和p-ERK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但是对EGFR、Akt和ERK总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盐霉素与吉非替尼联用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可能通过Bcl-2途径及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提高A549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曾葭陈小宇祝爱珍刘成成谭广销刘革修
关键词:盐霉素吉非替尼细胞凋亡A549细胞
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影响淋巴细胞集落形成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病毒对造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乙、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加入培养的正常细胞的上清中,研究其对淋巴细胞集落形成的作用。结果提示: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对有丝分裂原ConA和PWM激活的辅助T淋巴细胞和非T淋巴细胞(主要为B淋巴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植物凝集素PHA激活的总T淋巴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显著(P>0.05).乙-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引起某些造血细胞抑制的原因之一。
郭秀枝范洪涛谭广销杨慧敏张宁
关键词:肝炎病毒丙型肝炎血清
全文增补中
miR-155特异性siRNA增强阿糖胞苷诱导的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miR-155特异性siRNA增强阿糖胞苷(Ara-C)诱导的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Ara-C与miR-155 siRNA单独或者联合干预Raji细胞增殖。qRT-PCR检测脂质体转染siRNA后miR-155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qRT-PCR显示,转染miR-155 siRNA后,Raji细胞的miR-155表达明显下降(P<0.05),Ara-C或miR-155 siRNA单独处理细胞后均显示出增殖抑制作用,而两者联合使用的增殖抑制作用更显著(P<0.05)。各组细胞进行药物干预48 h后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ra-C或miR-155 siRNA单独处理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5±0.3)%和(14.6±0.3)%,与对照组[(3.6±0.4)%]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ra-C+miR-155 siRNA组的凋亡率[(38.4±1.4)%]分别与Ara-C和miR-155 siRNA单独处理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ra-C+miR-155siRNA组与Ara-C组及miR-155 siRNA组相比,caspase-3的水平明显增高。结论:miR-155特异性siRNA具有增强阿糖胞苷对Raji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Raji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caspase-3凋亡途径有关。
刘平平朱锦灿郑力刘善淘谭广销何冬梅刘革修
关键词:阿糖胞苷MIR-155BURKITT淋巴瘤细胞凋亡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自然衰老过程中骨髓脂肪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小鼠自然衰老过程中骨髓脂肪化的延缓作用。方法:从新生儿脐带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与成年小鼠骨髓MSC进行生长增殖与成骨成脂分化比较。将6月龄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输注hUC-MSC(5×105 cells/mouse),每月1次,共6次;后者输注生理盐水。干预后第6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小鼠骨髓切片及PPAR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UC-MSC增殖活性和成骨分化能力明显强于成年小鼠骨髓MSC,而成脂能力相对较弱。骨髓切片显示实验组骨髓脂肪组织明显少于对照组,PPARγ蛋白的表达量也较低。结论:脐带MSC作为一种新来源的MSC,能够抑制小鼠自然衰老进程中骨髓的脂肪化,有望应用于抗衰老研究。
许婷婷周艳华李军谭广销刘革修
关键词:人脐带间质干细胞脂细胞衰老
小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良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建立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的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选择昆明白、BABL/C、C57BL/6J小鼠,从颈总动脉插入线栓,可逆地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通过神经功能评分、TCC染色、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线栓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1 h后再灌注24h,多数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TTC染色可见苍白梗死区;HE染色和尼氏染色发现典型的缺血性表现。BABL/C小鼠大脑损伤最为明显,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脑组织百分比与昆明白、C57BL/6J小鼠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的线栓法易于操作,可以成功地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孙艳张洹谭广销
关键词: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
胎鼠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缓解小鼠体力疲劳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胎鼠间充质干细胞(MSCs)缓解体力疲劳的作用,探讨其改善肌无力患者或者中老年体弱者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取孕13.5 d的BALB/c胎鼠,分离纯化得到胎鼠MSCs。6月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单纯运动组和MSCs+运动组。MSCs+运动组尾静脉输注第5代MSCs,其余2组输注同体积生理盐水。24 h后进行负重游泳试验,测定血尿素氮(BUN)、血乳酸、肝糖原和肌糖原,以及肝、肌肉、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结果:(1)原代细胞呈梭形、多角形,散在、集落式分布;第5代细胞均匀平行排列或者漩涡状排列,表达CD44和CD105,不表达CD34和CD45,能向成骨细胞或脂肪细胞分化,具备MSCs基本特点。(2)MSCs缓解体力疲劳作用:MSCs+运动组与单纯运动组比较,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BUN和血乳酸水平降低,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备增加,肝脏和肌肉组织SOD活性升高,MDA水平降低,以上差异均显著(P<0.05)。(3)心功能增强:MSCs+运动组与单纯运动组比较,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左室舒张期容积均增加。结论:胎鼠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缓解小鼠体力疲劳作用。
刘成成祝爱珍周艳华刘革修何冬梅谭广销陈卓铭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心功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