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争争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学习记忆
  • 2篇血脂
  • 2篇饮食限制
  • 2篇小鼠
  • 2篇降血脂
  • 2篇高脂
  • 1篇学习记忆能力
  • 1篇学习记忆行为
  • 1篇有效性
  • 1篇入侵
  • 1篇上涨
  • 1篇生物入侵
  • 1篇体重
  • 1篇农产
  • 1篇农产品
  • 1篇农产品价格
  • 1篇农产品价格上...
  • 1篇物种
  • 1篇线粒体COI...
  • 1篇绵粉蚧

机构

  • 4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许争争
  • 2篇吴云飞
  • 2篇成文召
  • 2篇邵邻相
  • 2篇陈康丽
  • 2篇高海涛
  • 1篇张姜
  • 1篇朱雅莉
  • 1篇张璐敏
  • 1篇陈哲
  • 1篇傅杭飞
  • 1篇季佳琳
  • 1篇吴璐安
  • 1篇张加勇
  • 1篇邓坤正
  • 1篇李娜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证券期货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农产品价格上涨对金华人民生活的影响及思考
2012年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期我国出现了普遍范围内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对人民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如何有效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2]。本文通过目前大众对农产品价格上涨情况的认识的调查,加深对农产品价格上涨情况的认识,理解其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为有关部门采取解决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促使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朱雅莉李娜许争争季佳琳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上涨
饮食限制对高脂小鼠降血脂和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为探究饮食限制对高脂小鼠体质量、血脂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建立了高脂小鼠模型,设模型组和20%,40%,60%饮食限制组(DR20%组、DR40%组、DR60%组),饮食限制28 d,测定小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用开场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解剖小鼠,测定小鼠各脏器系数及Lee's指数.结果显示:各饮食限制组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脂肪系数、TG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DR40%组和DR60%组小鼠肝系数显著大于模型组,脾系数显著小于模型组(P<0.01),而HDL-C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DR60%组小鼠TC和LDL-C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水迷宫实验中,各饮食限制组小鼠潜伏期显著短于模型组(P<0.05).表明饮食限制对高脂小鼠具有降低体质量和血脂及增强学习记忆的作用.
高海涛邵邻相成文召陈康丽许争争吴云飞张璐敏
关键词:饮食限制血脂学习记忆能力
饮食限制对高脂小鼠体重、血脂和学习记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饮食限制对高脂小鼠体重、降血脂、学习记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小鼠模型,随机分高脂饲料对照组、普通饲料对照组、DR20%高脂饲料组、DR40%高脂饲料组、DR20%普通饲料组和DR40%普通饲料组,每组11只;饮食限制21 d后,测体重、脏器系数和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另建立高脂小鼠模型,随机分模型对照组、DR20%组、DR 40%组和DR60%组,每组10只,饮食限制21 d后,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心、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各饮食限制组小鼠TC、TG、体重、脂肪系数和Lee`s指数均明显低于高脂饲料对照组(P<0.01);水迷宫结果显示,各饮食限制组小鼠潜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DR40%组小鼠学习记忆增强最明显;DR20%组小鼠心、肝中SOD活性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饮食限制具有减肥、降血脂作用,增强高脂小鼠的学习记忆和抗氧化能力,限食20%~40%最为有益。
高海涛邵邻相成文召吴云飞许争争陈康丽吴璐安
关键词:饮食限制降血脂学习记忆
基于形态特征和线粒体COI基因探讨扶桑绵粉蚧物种的有效性并记述一体色变异型扶桑绵粉蚧被引量:12
2012年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于2008年首次在广东发现,到目前为止,浙江、广西、云南等10多个省市均有其入侵的报道。为探讨入侵中国的扶桑绵粉蚧是否存在两大隐存谱系或姊妹种的复合种,作者对浙江的该物种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体色浅橘黄色、背部具三对黄色斑点的体色变异型个体,通过形态特征比较和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的分析,证实该体色变异型粉蚧为扶桑绵粉蚧。同时对中国、巴基斯坦、美国的扶桑绵粉蚧COI基因序列进行碱基差异比较、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分析,发现所扩增的浙江省内6个地点7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25条扶桑绵粉蚧COI基因(694bp)可以分成3种单倍型,这3种单倍型与中国海南、中国广州、巴基斯坦和美国加州的扶桑绵粉蚧遗传分歧较小(0–1.0%),而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遗传分歧较大(3–3.6%);但两者遗传距离小于绵粉蚧属内物种之间的遗传距离(13.0–17.2%)。综合形态特征和COI基因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扶桑绵粉蚧可能没有达到种间分化。基于碱基差异所构建的网络关系图、遗传分歧差异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扶桑绵粉蚧存在两个进化支系,至于是否是复合种,目前尚难作结论,还有待更多证据。
陈哲张姜傅杭飞许争争邓坤正张加勇
关键词:扶桑绵粉蚧生物入侵CO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