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月英
- 作品数:23 被引量:9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加速度致意识丧失前驱反应特征及预警方法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观察加速度致意识丧失(G-LOC)的前驱反应特征,寻找监测和预警G-LOC的指标和方法。方法在人体离心机上对37名男性健康志愿者进行了+Gz耐力检查,实时监测了多种生理指标和行为参数的变化。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未发生G-LOC前驱反应组(n=21)和发生G-LOC前驱反应组(n=16)受试者在+Gz作用中各项生理指标和行为参数的差异,找到了额部血管搏动幅度、眼水平动脉收缩压、心水平动脉收缩压、心电图QT和RR间期的比值、最大心率、头部位置、边灯信号对答情况、眨眼间隔时间、对语音提示信号的反应等指标和参数可用来判断受试者是否出现G-LOC前驱反应,因而可作为G-LOC预警指标。初步建立了多指标综合判断G-LOC前驱反应是否出现的方法,该方法总的预测符合率达91.9%。结论本研究观察到的G-LOC前驱反应特征和建立的G-LOC预警方法有望在G-LOC预警和恢复系统研制中应用。
- 吴斌薛月英由广兴刘兴华吴萍黄伟芬谢宝生
- 关键词:加速度心血管系统
- +Gz作用下心电图QT间期的改变及其意义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探讨能否用 Q T 间期来预测飞行员对+ Gz 应激的反应情况。方法37 名空军飞行员在人用离心机上经受峰值为4 G 的正向加速度作用,根据被试者对+ Gz 应激反应的不同,将其分成 A组( 反应良好组,n = 18) 、 B 组( 反应亢进组,n = 14) 和 C 组( 反应抑制组,n = 1) 。实验结束后测量+ Gz 作用前、中、后心电图的 Q T 间期和 R R 间期,并对能够测量出 Q T 间期的33 人(89 .2 % ) 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Gz 作用中 Q T 间期和 R R 间期明显缩短, Q T 间期对 R R 间期的敏感性明显增加( 与+ Gz 作用前比, P< 0 .001) ; A 组与 B 组相比,+ Gz 作用中 Q T 间期对 R R 间期的敏感性差异显著( P< 0 .001) ;用+ Gz 作用中的 Q T 间期和 R R 间期建立的判别方程有效,其总的判别正确率为81 .8 % 。结论+ Gz 作用下 Q T 间期的改变与自主神经均衡性的变化有关;用心电图的 Q T 间期和 R R 间期通过判别方程可以预测飞行员对+ Gz 应激的反应情况,本研究提出的指标和方法有可能在 G- L O C 预警系统中得到应用。
- 吴斌谢宝生薛月英路盛强由广兴刘兴华
- 关键词:加速度应激Q-T间期心电图
- +Gx作用对大鼠膈肌收缩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 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Gx作用对膈肌收缩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从而为航天员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提供有益的启示.方法 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经受+1Gx作用)和实验组(经受+15Gx/3min作用)...
- 吴斌谢宝生路盛强由广兴薛月英刘兴华
- 关键词:大鼠膈肌
- 文献传递
- 不同方向超重作用下(犬)心血管系统反应规律的探讨被引量:19
- 2000年
- 探讨不同方向超重作用下机体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动物离心机上将氯醛醣轻度麻醉的狗以不同体位背角暴露到重力作用中。结果随着超重方向由 +Gz向 +Gx方向的改变 ,超重对机体的影响呈现由以头部水平动脉压降低为主向着以中心静脉压升高为主的特点转移 ,机体心血管系统的反应由以动脉系统升压反射为主向着以心脏活动抑制现象为主的方向转移 ,在 75°附近是两者的转折点。结论研究结果对全面认识超重作用下机体心血管系统反应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对航空航天超重防护座椅背角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 薛月英刘光远谢宝生程学尧王彦昌
-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
- +Gy作用对人体的影响
- 1992年
- 本文报道了5名被试者在半径12m的人体离心机上承受+Gy超重作用时,心率、呼吸频率、脑电,跟踪误差,控制能力,手控操作动态反应特性各生理指标和工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侧向超重对人体的心理生理状态,手控操作动作和工作效率有明显影响。
- 谢宝生薛月英许华英祁章年徐振勇刘光远
- 关键词:加速度生理影响脑电图
- 中国首次小鼠的轨道飞行实验被引量:4
- 1995年
- 利用我国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装有2只小白鼠的生物舱,在近地球轨道上飞行8d,初步观察飞行因素对小白鼠的影响。实验前对动物进行选训,挑选出体格健壮、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2只昆明种、雄性、成年小白鼠进行飞行。飞行前,对舱内仪器、设备和动物均进行消毒检疫处理。小白鼠在轨道上存活了5.4d,由於失重原因,飞行后小鼠的骨形成率有降低趋势,力学特性无明显变化;小鼠脑、肺等组织残留了动物死亡前发生的血管性变化和细胞坏变。并对飞行小鼠的死因进行了分析,为我国的航天生物医学研究积累了科学资料与经验。
- 张静雪薛月英王玉清钱锦康沈士良
- 关键词:返回式卫星失重小鼠
- +Gx作用对大鼠膈肌收缩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观察 +Gx作用对大鼠膈肌收缩性能的影响 ,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42只雄性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 (经受 + 1Gx作用 )和实验组 (经受 + 1 5Gx/ 3min作用 )各 2 1只。分别测定膈肌张力 ,膈肌腺苷酸和乳酸含量 ,并对其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照像。结果 1 ) +Gx作用结束后即刻与 +Gx作用前比较 ,实验组大鼠膈肌的低频张力明显降低 (P <0 .0 1 ) ,高频张力虽呈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对照组大鼠膈肌的张力基本保持不变 ;2 ) +Gx作用结束后即刻 ,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 ,其膈肌ATP含量减少 (P <0 .0 1 ) ,ADP、乳酸含量增加 (P <0 .0 5和P <0 .0 1 ) ,ADP/ATP和AMP/ATP的比值均明显增大 (P <0 .0 1 ) ;3) +Gx作用结束后即刻 ,实验组大鼠膈肌的线粒体和肌浆网发生了缺氧性改变 ,而对照组无此改变。结论 +Gx作用可致大鼠膈肌疲劳 ,其原因可能与
- 吴斌由广兴路盛强薛月英刘兴华
- 关键词:+GZ加速度应激膈肌收缩性能量代谢
- 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头低位耐力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检验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头低位耐力的假设是否正确。方法:6名青年男性被试者经受了为期11 d、共9次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在训练前、后分别评价被试者对-30°/30 min头低位倾斜(head-down tilt,HDT)的反应,记录症状、心率、血压、颈部血流等主客观指标。结果:①训练后,被试者在HDT中的反应得到了改善,表现为与训练前相比,HDT中的不良症状明显减轻(症状得分1.00±0.63vs6.00±3.79,P<0.05),心率降低的幅度明显增加(-4.4±3.6vs-0.6±2.5,P<0.01);②训练前,被试者在HDT中,颈内静脉血流与仰卧位比较明显减少(P<0.01),初期颈内动脉血流明显增加(P<0.01),颈总动脉血流呈现增加的趋势;训练后,被试者在HDT中,颈内静脉血流与仰卧位比较无显著差别,颈内动脉血流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颈总动脉血流呈现降低的趋势。结论: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头低位耐力;血液头向转移得到抑制是反复体位改变训练提高头低位耐力的主要机制。
- 吴斌吴萍薛月英刘兴华王焰磊姜世忠
- 关键词:头低位颈动脉颈内静脉血流
- 模拟失重后-Gx作用下兔血循环状态的变化被引量:11
- 1995年
- 为证实失重后航天员的超重耐力下降是否与失重引起的血循环系统的紊乱有关,观察了27只白兔在头低位-20°倾斜前后,-4Gx作用下的超重耐力、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变化。结果表明,模拟失重兔的-4Gx超重耐力明显下降,并出现了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微循环的改变表现为微血管管径增加、流速减慢、流量增加、红细胞聚集和血球血浆分离。血液流变性的变化为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增高。所以,模拟失重所引起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改变有可能是造成超重耐力下降的主要起因之一。
- 沈羡云薛月英向求鲁孟京瑞谢宝生王玉清
- 关键词:失重模拟加速度耐力血液动力学
- 正加压呼吸的抗荷作用
- 1989年
- 现代高性能歼击机正在朝着高机动性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上几种有代表性的高性能歼击机,不仅能产生大于9G 的加速度,G 值增长率高达6G/s,同时高G 值的持续时间亦长,还可出现反复高G 值的空战动作。估计未来战斗机的加速度可达14G,G 值增长率大于10G/
- 谢宝生薛月英
- 关键词: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