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佳明
- 作品数:36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高致病性人禽流感 H5N1病毒 HA 与 M1蛋白共表达制备新型病毒样颗粒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制备由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基质蛋白1(M1)两种结构蛋白组装而成的H5亚型流感病毒样颗粒( viruslike particles,VLPs)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构建同时包含 A/Indonesia/05/2005( H5N1) HA 和 A/Anhui/01/2005( H5N1) M1基因的重组转移载体pFBD-M1-HA,筛选获得重组杆粒(重组杆状病毒质粒) rBacmid-M1-HA后,转染Spodoptra frugiperda (Sf9)昆虫细胞,包装重组杆状病毒rBV-M1-HA;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HA和M1的表达;大量制备并纯化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VLPs的形态结构;血凝试验检测VLPs的生物活性。结果应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H5N1 HA和M1两种结构蛋白可以高效组装产生流感VLPs,纯化后的VLPs血凝效价为1024 HAU/50μl。结论成功利用A/Indonesia/05/2005(H5N1)来源HA和A/Anhui/01/2005(H5N1)来源M1两种结构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制备有较好生物活性的人禽流感病毒H5亚型VLPs,为下一步研究人H5亚型禽流感VLPs疫苗奠定基础。
- 陈恒蓝佳明杨扬刘源宋敬东屈建国高基民谭文杰
- 关键词:H5N1病毒样颗粒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多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被引量:12
- 2016年
- 建立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的筛查与诊断应用的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基于MERS-CoV三个分子靶标(upE,ORF1b,N2)的双重以及三重的三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方法,分别与前期建立的单重荧光定量RT-PCR(upE或N2)检测方法做了比较,并且采用MERS-CoV病毒毒株、上海提供的口岸发烧病人样本以及由首例中国MERS-CoV韩国地区输入病例的咽拭子样品和全血的样品做了临床验证。结果显示:采用MERS-CoV病毒毒株作为模板,三种新建立的多重检测方法与单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均能达到10PFU/mL,且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的阳性样本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对临床样品的验证中,上海病人咽拭子样本均为阴性,而中国首例MERS输入病例的急性期咽拭子样品均为阳性,而全血样的检测结果显示N2靶标有较高检出率,明显优于基于upE单一靶标。本研究所建立的基于MERS-CoV三个分子靶标(upE,ORF1b,N2)的双重以及三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方法用于MERS-Co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性及适用性。
- 牛培华陆柔剑蓝佳明刘高山王文玲谭文杰
- 关键词:冠状病毒荧光定量RT-PCR
- MERS-CoV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最早发现于2012年,是继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之后,引起人类严重感染的又一种重要冠状病毒。对于该种新发现、致病性强、病死率高的感染性疾病,开发有效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病过程、致病机理、评估预防与治疗措施的效果等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到目前为止,非人灵长类动物如恒河猴、狨猴,小型动物如小鼠、仓鼠、雪貂、新西兰白兔等均被尝试作为MERS-CoV感染的动物模型。其中一些已经用于评估疫苗或药物的干预效果。本文就MERS-CoV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蓝佳明邓瑶谭文杰
- 关键词:动物模型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性疾病
- 不同剂量DPP4转导后MERS-CoV感染小鼠模型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比较被引量:5
- 2015年
- 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DPP4转导小鼠后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感染建模及其生物特性的影响。首先将表达MERS-CoV受体DPP4的重组腺病毒以高剂量(2.5×108 PFU/只)、低剂量(0.5×108 PFU/只)分别转导转导BALB/c小鼠,继而滴鼻接种MERS-CoV,建立MERS-CoV感染小鼠模型。对成功构建的小鼠感染模型分别进行体征、病毒复制、免疫病理及抗体应答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剂量DPP4转导后MERS-CoV感染小鼠,均可引起典型肺炎表征,在小鼠肺部能检测到病毒复制及免疫病理,但高剂量DPP4转导组小鼠肺炎体征与肺病理损伤更明显,病毒复制水平亦高于低剂量DPP4转导组。小鼠感染建模后2w后可检测到结构蛋白特异抗体与中和抗体,高剂量DPP4转导组抗体应答亦明显高于低剂量转导组。本研究以两种剂量DPP4转导小鼠,均成功建立了MERS-CoV感染的小鼠模型,受体DPP4转导水平可影响MERS-CoV感染小鼠体征、病毒复制及抗体应答。
- 姚艳丰蓝佳明李枫棣牛培华于品卢帅鲍琳琳谭文杰秦川
- 关键词:小鼠抗体应答
- 四种靶向因子与柯萨奇病毒B3 VP1融合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比较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DC)、补体片段C3d3、志贺毒素B亚单位(STxB)和小鼠β-防御素2(mBD2)分别与柯萨奇病毒B3(CVB3)VP1构建的融合基因疫苗及VP1基因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2只,分别于股四头肌注射pcDNA3、pcDNA3/VP1、pcDNA3/MDC-VP1、pcDNA3/VP1-C3d3、pcD-NA3/STxB-VP1和pcDNA3/mBD2-VP1,接种剂量为每次100μg/只,3周免疫1次,共3次。每次免疫后第14天内眦静脉取血,用微量中和试验滴定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第3次免疫后第21天,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每组取3只小鼠以3LDLD50CVB3病毒攻击,第7天取血处死,检测血清病毒滴度;其余小鼠以5LDLD50的CVB3攻击,观察各组的生存情况。结果:除了pcDNA3对照组,其他各组的中和抗体滴度均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提高(P<0.01),第3次免疫后,pcD-NA3/MDC-VP1、pcDNA3/VP1-C3d3和pcDNA3/mBD2-VP1组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pcDNA3/VP1组(P<0.01);pcDNA3/STxB-VP1和pcDNA3/mBD2-VP1组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致死量病毒攻击后,pcDNA3/MDC-VP1、pcDNA3/VP1-C3d3和pcDNA3/mBD2-VP1组小鼠血中病毒滴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pcDNA3/MDC-VP1和pcD-NA3/VP1-C3d3组小鼠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pcDNA3/MDC-VP1和pcDNA3/VP1-C3d3能诱导出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有效降低血中病毒滴度,获得较高的小鼠生存率;整体效果优于其他组。
- 刘贵霞蓝佳明揣侠高志云金玉怀张永红谢立新殷长甫王永祥
- 关键词:基因疫苗
- MIP-1α和Flt3l基因佐剂联合应用对HPV16E7 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和酪氨酸激酶受体3配体(Flt3ligand,Flt3l)基因佐剂联合应用增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16,HPV16)E7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可能性。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C57BL/6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pcDNA3组、pcDNA3/MIP-1α组、pcDNA3/Flt3l组、pcDNA3/MIP-1α和pcDNA3/Flt3l混合组、pcDNA3/HPV16E7组、pcDNA3/MIP-1α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以及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每组14只,肌肉注射质粒免疫小鼠,每3周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2周每组随机抽取6只小鼠,取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对TC-1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能力。其余小鼠在腹股沟处皮下注射5×104个TC-1细胞,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的CTL杀伤能力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肿瘤细胞攻击后16天,pcDNA3组小鼠全部长出肿瘤,而pcDNA3/MIP-1α、pcDNA3/Flt3l和pcDNA3/HPV16E7混合组的成瘤率仅为12.5%,明显低于其他组,统计学分析示8组之间成瘤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7)。60天后各组成瘤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联合应用MIP-1α和Flt3l基因佐剂增强了HPV16E7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肿瘤的发生。
- 蓝佳明高志云耿媛揣侠赵娜韩小艳张永红谢立新金玉怀王永祥
-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基因佐剂DNA疫苗
- 柯萨奇病毒B3VP1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rAd/VP22-L-VP1的构建及表达
- 2012年
- 背景:VP22是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HSV-1)UL49基因编码的碱性蛋白质,具有蛋白转导结构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能够把与之融合的蛋白或与之结合的DNA等大分子跨膜送递到邻近细胞,在基因靶向预防中表现出优势。目的:构建表达单纯疱疹病毒1型VP22与柯萨奇病毒B3主要中和抗原VP1融合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观察外源基因在HEK293细胞中的良好表达。方法:PCR法扩增目的基因HSV-1VP22和CVB3VP1,经Linker连接,将VP22-L-VP1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构建重组穿梭质粒AdTrack-CMV/VP22-L-VP1。再将此载体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在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生成重组腺病毒质粒pAd/VP22-L-VP1,脂质体介导pAd/VP22-L-VP1转染HEK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rAd/VP22-L-VP1。HEK293细胞上进行病毒扩增和滴定并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VP22-L-VP1经过第4轮扩增,其滴度达到6.77×107pfu/mL,体外感染293细胞可见VP22和VP1融合蛋白的表达。说明实验成功构建并包装重组腺病毒rAd/VP22-L-VP1。
- 李剑刘贵霞米立国蓝佳明张永红金玉怀
-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B3基因疫苗
- 柯萨奇病毒B组3型VP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用原核细胞表达柯萨奇病毒B组3型VP1蛋白并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his/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诱导VP1蛋白的表达并纯化。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VP1蛋白,对照组注射PBS,每3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每次免疫后2周取血清,用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血清CVB3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末次免疫后3周,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每组另随机抽取3只腹腔注射3LD50CVB3,第7天检测血中病毒滴度;用致死量的CVB3攻击每组剩余12只小鼠,观察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而提高(P<0.05),第3次免疫后中和抗体滴度达70.79±1.31,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亦明显高于PBS组(P<0.05),但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CTL杀伤活性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CVB3攻击后,实验组小鼠血中病毒滴度显著降低,生存率达33.33%,而PBS组小鼠无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1蛋白可显著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提高致死量CVB3感染后小鼠的生存率。
- 李伟蓝佳明李剑金玉怀高志云揣侠刘贵霞张永红王永祥
-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B组亚单位疫苗免疫应答原核表达
- 柯萨奇病毒B3 VP1蛋白、rAd/VP1和pcDNA3/VP1的免疫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观察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衣壳蛋白VP1、表达VP1蛋白的重组腺病毒rAd/VP1和重组质粒pcDNA3/VP1的免疫效果.方法 用原核细胞表达VP1蛋白并纯化、扩增重组腺病毒rAd/VP1,扩增并提取真核表达质粒pcDNA3/VP1.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8只,分别在股四头肌注射VP1蛋白、rAd/VP1、pcDNA3/VP1和PBS.VP1蛋白组和pcDNA3/VP1组免疫3次,间隔3周;rAd/VP1组免疫2次,间隔2周.VP1蛋白、pcDNA3/VP1和rAd/VP1每次每只注射剂量分别为50μg、100μg和1.2×107PFU.用ELISA法和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各次免疫后血清CVB3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滴度;末次免疫后3周,CCK-8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的CTL杀伤活性;用致死量CVB3攻击小鼠后,检测血中病毒滴度并观察动物的存活情况.结果 VP1蛋白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而脾脏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低于rAd/VP1组(P<0.05);致死量病毒攻击后,VP1蛋白组血中病毒滴度低于pcDNA3/VP1和rAd/VP1组(P<0.05),生存率明显高于这两组(P<0.05).结论 VP1蛋白疫苗能诱导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应答,对动物有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免疫效果优于质粒pcDNA3/VP1和重组腺病毒rAd/VP1.
- 蓝佳明高志云李嘉金玉怀温婵李伟闫立景刘贵霞谢立新王永祥
-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B3腺病毒载体疫苗蛋白疫苗
- 基于优化MERS-CoV棘突蛋白编码基因的重组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
- 发明名称:基于优化MERS-CoV棘突蛋白编码基因的重组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本发明首先优化合成了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棘突蛋白(S)的编码基因,将其插入pShuttle-CMV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Ad...
- 谭文杰鲁茁壮郭小娟蓝佳明邓瑶陈红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