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鹏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CT表现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CT表现特征及其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9例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CT表现。结果9例病例中,8例多发,1例单发;8例位于幕上,1例幕上、幕下均受累;主要位于脑皮层区及皮层下区,呈圆形或类圆形,周围脑白质不同程度水肿。其中7例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均质肿块结节,增强呈环状不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肿块结节内及周围多发小囊泡影;增强扫描肿块结节呈环状不均匀强化,囊泡壁有强化,显示更为清楚。根据CT表现的不同特点,本组病例分为肿块结节型和肿块结节囊泡型。结论肝泡状棘球蚴病脑转移的CT特征表现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刘丽蒲鹏
- 关键词:泡状棘球蚴病转移瘤体层摄影术
- 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13及趋化因子CXC受体5与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CXC chemokine ligand,CXCL)13、趋化因子CXC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CXCR)5水平变化,探讨CXCL13、CXCR5与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89例为进展期胃癌组,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8例为转移组,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51例为未转移组;同期诊治老年早期胃癌患者80例为早期胃癌组。采用ELISA法检测进展期胃癌组与早期胃癌组血清CXCL13、CXCR5水平,并检测进展期胃癌组血清CXCL12、CXCR4水平;比较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年龄、性别比例等临床资料及血清CXCL13、CXCR5、CXCL12、CXCR4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CXCL13、CXCR5水平预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进展期胃癌组血清CXCL13[0.190(0.177,0.198)μg/L]、CXCR5[0.243(0.231,0.264)μg/L]水平均高于早期胃癌组[0.176(0.167,0.184)、0.234(0.225,0.244)μg/L](P<0.05)。转移组血清CXCL13[(0.203±0.052)μg/L]、CXCR5[(0.279±0.085)μg/L]、CXCL12[(2.03±0.53)μg/L]水平高于未转移组[(0.176±0.050)、(0.223±0.080)、(1.65±0.31)μg/L],血清CXCR4[(0.39±0.10)μg/L]水平低于未转移组[(0.49±0.11)μg/L](P<0.05),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NYHA心功能分级与未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XCL13(OR=1.180,95%CI:1.085~1.296,P<0.001)、CXCR5(OR=1.302,95%CI:1.050~1.423,P=0.005)、CXCL12(OR=1.113,95%CI:1.010~1.209,P=0.008)、CXCR4(OR=1.036,95%CI:1.009~1.225,P=0.016)是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血清CXCL13以0.165μg/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20(95%CI:0.736~0.905,P<0.001),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51.0%;CXCR5以0.203μg/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04(95%CI:0.716~0.893,P<0.001),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52.
- 蔡雯陈增雄蒲鹏
- 关键词:胃癌老年淋巴结转移
- 89例X线胸片误诊肺结核的CT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X线胸片误诊肺结核的原因及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X线胸片误诊而经临床确诊并具有完整临床、影像资料的肺结核病例89例进行X线胸片和CT对照回顾性分析。结果(1)X线胸片下肺叶病灶占44.9%,CT显示下叶基底段病灶最多,占32.0%。(2)胸部CT发现X线胸片漏检早期肺结核病灶11.8%、肺内隐匿部位病灶43.3%和早期粟粒性结核6例。(3)胸部CT对肺结核血行播散及支气管播散、支气管壁增厚、胸膜增厚及粘连、纵隔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的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结论CT检查对肺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建议在X线胸片诊断不明确时及时作CT检查。
- 谷运麒蒲鹏
- 关键词:结核X线X线胸片诊断误诊肺结核CT分析纵隔淋巴结肿大结核病灶支气管壁增厚
- 肺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肺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6例肺泡状棘球蚴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16例均属血行转移,其中2例合并肺底直接侵犯。弥漫分布4例,多发肿块结节10例,单发肿块2例。9例病灶有小囊泡征,13例病灶出现钙化灶,6例肿块病灶内不规则偏心形空洞,其中1例见液气平;6例病灶邻近胸膜局限性增厚,2例胸腔少量积液。16例患者均有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结论肺泡状棘球蚴病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流行病史和肝脏CT表现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其诊断。
- 刘丽蒲鹏
- 关键词:泡状棘球蚴病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 脊柱泡型包虫病的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脊柱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特征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脊柱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13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检查。结果13例脊柱泡型包虫病中,1例单椎体和12例相邻多椎体破坏,共34个椎体受累。CT扫描26个(76.5%)椎体表现为簇状或弥漫的蜂窝状、囊样和斑片样溶骨性骨质破坏。18个(52.9%)椎体破坏区周围骨质硬化,19个(55.9%)可见结节、砂砾样钙化或死骨形成。21个(61.8%)椎体附件受累,20个(58.8%)骨性终板局限性骨质破坏,13个(38.2%)椎间盘破坏,12个(35.2%)椎间隙变窄、消失。8例MRI扫描病例中,抑脂T2WI椎体及附件小囊泡检出率为62.5%(5/8)。综合CT和MRI扫描发现,在13例伴椎旁软组织泡型包虫病中,87.5%(7/8)显示高信号小囊泡。结论脊椎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影像表现互为补充,综合分析更有利于准确诊断。
- 蒲鹏刘丽王国俊
- 关键词:脊柱泡型包虫病磁共振成像
- 多层螺旋CT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累及脉管系统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患者脉管系统损害情况进行评价。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评价脉管系统受累情况,并将肝血管受累情况与手术所见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图像显示117例患者中59例病变累及肝动脉、肝静脉或门静脉,与手术所见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对肝血管评价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93%和93%。另外31例患者存在肝内胆道系统不同程度扩张。结论 MSCT可用于分析肝脏泡状棘球蚴病患者脉管系统受累情况,为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刘丽丁世荣蒲鹏王国俊苟代文王统文何旭兵
-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总结4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病理确诊的EBTB患者的临床表现、CT资料及随访结果,总结其CT特点。结果:EBTB的CT特点为:(1)病变累及范围广,可多支支气管同时受侵犯,以上叶支气管多见;(2)支气管壁多呈不规则增厚,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支气管走形僵直,少数管腔闭塞致肺不张发生;(3)多数支气管壁可见线条状钙化;(4)胸内多见结核并发灶;(5)肺门、纵隔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更清楚地观察支气管管壁、管腔受侵犯情况及肺内并发灶,为EBT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 刘丽丁世荣蒲鹏王国俊苟代文王统文何旭兵
- 关键词:支气管内膜结核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脑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关系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分析脑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的影像表现,结合病理标本探讨其影像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脑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实性和囊泡构成以及囊泡位置、形态和大小。结果 12例病变共检出49个病灶,直径0.5~4.4 cm,平均1.7 cm。2例单发,10例多发。额叶12个、顶叶16个、颞叶9个、枕叶4个、基底节区5个、小脑半球2个、脑干1个。病变呈实性、囊实性和囊性改变,囊泡散在分布病灶内或周边分布为主,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0 mm。脑泡型包虫病影像表现分为6型:实性肿块型、小囊泡-实性肿块型、大囊泡-肿块型、多囊泡型、单囊泡型和结节型。结论脑泡型包虫病CT和MRI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能够更好地反映病理影像特征。
- 蒲鹏刘丽王国俊陈增雄丁世荣苟代文
- 关键词:泡型包虫病病理磁共振成像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CT像计分与GSC评分的相关性及其临床预后预测价值初探被引量:41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CT像计分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SC)的相关性及其临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SCT连续扫描,收集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由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生并对87例患者进行CT像计分,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型组(CT像计分≤5分)、中型组(CT像计分6-10分)和重型组(CT像计分≥11分),与GCS评分及临床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颅脑损伤硬脑膜下血肿外形多为呈现"新月形",血肿在CT图像表现随时间而变化,由高密度、等密度、液性低密度改变,损伤区域局部呈现低密度改变。CT像计分情况:轻型39例、中型19例、重型29例。GCS评分轻度昏迷者30例,中度昏迷者28例,重度昏迷29者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P=0.818),颅脑损伤CT像计分与GCS评分呈现正相关性(r=0.76,P<0.005);39例轻型CT像计分患者,37例治愈,仅仅2例患者出现轻度残疾;29例重型轻型CT像计分患者出现17例患者轻度残疾,轻度残疾率明显高于轻型CT像计分(P<0.05);随着CT像计分严重程度的上升,患者预后出现轻度残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34,P<0.001)。结论MSCT可有效显示颅脑损伤典型图像特征,CT像计分与GSC评分存现一定相关性,可采用CT像计分进行患者预后评估,CT像计分越高预后发生轻度残疾率高。
- 张泽奎杜刚蒲鹏
-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GSC
- 泡状棘球蚴病肝外转移的CT影像特点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肝外泡状棘球蚴病(AE)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肝外AE的CT表现。结果肺AE 24例,CT表现为以肺野外带和肺底分布为主的单发或多发肿块结节,内见钙化灶、小空泡征或空洞;脑AE 17例,平扫呈均质实性肿块或实性肿块伴多发囊泡,增强扫描呈靶样环状强化,6例病灶周围显示小囊泡征;骨AE 4例,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内见结节样或小圈状钙化灶,病变突破骨皮质后形成软组织肿块;肾上腺AE 14例,CT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内多发的结节样钙化灶或小囊泡征;肾AE 2例;累及腹膜后和背部软组织AE 4例。结论CT检查能够明确AE肝外转移部位和侵犯范围,其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流行病史有助于诊断。
- 蒲鹏刘丽邓治强冬梅张泽奎
- 关键词:泡状棘球蚴病肝外转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