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翠萍 作品数:31 被引量:7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2 2005年 蒋翠萍关键词: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蜡样芽胞杆菌污染 现场卫生学调查 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事故 病原学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特点 2006年 顾芹 蒋翠萍 尤传一关键词:糖尿病2型 脂肪肝 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抗药性 肥胖症 2001例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垂体瘤的首发临床表现、各种垂体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的免疫组化结果,观察手术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和预后,为垂体瘤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赵雪兰 蒋翠萍 李益明关键词:垂体瘤 泌乳素瘤 肢端肥大症 库欣病 手术 不同体质指数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已知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探讨不同体质指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组25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BMI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起始给予二甲双胍500mg/d治疗,观察4周,所有受试者二甲双胍剂量从500mg/d逐步增加至1 500mg/d,观察评估各组间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25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体重正常组100例,(72.6±7.7)岁,超重组107例,(70.2±7.0)岁,肥胖组50例,(71.1±8.0)岁。基线情况下3组胃肠道不良症状发生率无差异。服用二甲双胍后,超重组及肥胖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腹胀及纳差)较正常组少(P<0.05),且超重及肥胖组较正常组耐受二甲双胍的剂量较大(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体重超重及肥胖者较体重正常者更易耐受二甲双胍。 蒋翠萍 黄宇新 孙皎关键词:二甲双胍 胃肠道不良反应 老年2型糖尿病 体质指数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收集428名2型糖尿病患者(除去原有肝炎和长期饮酒史)。按B超检查结果分为糖尿病组(DM组246例)和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DFL组182例)。 顾芹 蒋翠萍 尤传一关键词:胰岛素抵抗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提出的DPN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成甲钴胺治疗(M)组,依帕司他(E)组及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M+E)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甲钴胺、依帕司他、甲钴胺加依帕司他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M、E、M+E组显效率分别为13.33%、20.68%、27.59%,有效率分别为20%、17.85%、37.93%,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39.28%、65.51%。M+E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M、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1),且提高幅度M+E组较M、E组大(P<0.05)。结论甲钴胺与依帕司他均可改善DPN患者的症状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但两者联用效率更高,传导速度改善更明显。 蒋翠萍 陈一 冯强 孙华 顾芹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依帕司他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检出和干预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以传统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为对照,评估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eal-tim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RT—CGMS)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检出和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6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166例,随机分人RT—CGMS组(试验组,n=84)和传统CGMS组(对照组,n=82)进行72h持续血糖监测。设备安装当天为设备调试日,随后连续观察2d。试验组每日3次根据实时显示血糖曲线调整降糖策略,并设定高低血糖报警界限;对照组每日3次根据指末血糖调整降糖策略。比较两组间平均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平均每人每天低血糖发生次数、平均每次低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所占时间百分比以及时间分布规律。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血糖:(8.3±1.8)mmol/L vs(8.6土1.9)mmol/L,试验组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286,P〉0.05);(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低血糖发生率29.8% vs 50.0%(χ^2=7.096,P〈0.05);平均每人每天低血糖发生次数、夜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分别为0(0~0,5)次/人/d vs 0.25(0~O.5)次/人/d、0(0~0)次/人/晚vs 0(0~0.5)次/人/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48、2.293,P均〈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每次低血糖持续时间20(15~35)min vs 40(20—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30,P〈0.05)。血糖低于3.9mmol/L所占时间百分比为(1.2±2.7)% vs (3.9±6.7)%(t=3.452,P〈0.05)。结论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在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生方面优于指末血糖。 陶晓明 汪海东 黄宇新 冯强 蒋翠萍 谭雯 姜苏原 孙华 孙皎关键词:糖尿病 老年 动态血糖监测 低血糖 189例垂体瘤术后随访 目的 了解目前垂体瘤术后的随访现状;了解手术的疗效;评估术后垂体功能;分析垂体功能减退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89例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手术并愿意随访的垂体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 蒋翠萍 叶红英 赵雪兰 胡仁明 苗青 张琼月 张朝云 李益明215例垂体腺瘤术后患者腺垂体功能评估及替代状况分析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了解垂体腺瘤术后患者腺垂体功能减退及其替代治疗情况,寻找与其功能减退可能相关的凶素。方法对215例就诊于华山医院内分泌科的垂体腺瘤术后患者进行垂体性腺轴、甲状腺轴、肾上腺皮质轴功能评估,收集手术病史、替代状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存在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占54.0%,其中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比例分别为36.7%、32.6%、28.4%,相应激素替代为25.6%、84.3%、80.6%。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和肿瘤较大与腺垂体功能减退相关。结论内分泌科就诊的垂体腺瘤术后患者半数存在腺垂体功能减退,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功能减退的患者未能得到恰当的替代治疗,、 曾梅芳 蒋翠萍 叶红英 张烁 何敏 杨叶虹 鹿斌 胡仁明 李士其 赵曜 王镛斐 李益明关键词:腺垂体功能减退 激素替代治疗 垂体肿瘤 术后 垂体瘤术后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垂体瘤术后患者的生长激素(GH)储备功能、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AGHD)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垂体瘤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ITT)分析GH分泌功能。结果:共入组17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中位数为47岁;其中仅2例兴奋后GH分泌正常,15例为严重的AGHD,且合并1种或1种以上垂体激素的缺乏。11例同时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测定,其中9例正常,2例下降;2例IGF-1低下的患者经ITT兴奋后GH分泌缺乏,且为严重AGHD;9例IGF-1水平正常的患者中,2例经ITT兴奋后GH分泌正常,余7例都为严重AGHD。结论:在垂体瘤术后的患者中,AGHD的发生率高;存在有1种或1种以上垂体激素缺乏的患者基本上都合并AGHD;IGF-1不能用于AGHD的诊断。 蒋翠萍 叶红英 赵雪兰 胡仁明 苗青 张琼月 张朝云 李益明关键词:垂体瘤 手术 随访 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