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董瑜

董瑜

作品数:7 被引量:65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湿地
  • 4篇气候
  • 3篇植物
  • 3篇气候变化
  • 2篇原位
  • 2篇高原湿地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凋落物分解
  • 1篇对植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参...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参数
  • 1篇荧光特性
  • 1篇优势植物
  • 1篇植物形态
  • 1篇植物叶

机构

  • 7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7篇董瑜
  • 4篇郭绪虎
  • 4篇田昆
  • 2篇李娟
  • 2篇杨倩
  • 1篇刘令聪
  • 1篇杨扬
  • 1篇肖德荣
  • 1篇杨浩
  • 1篇林萍
  • 1篇李隐
  • 1篇汪学华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亚热带水土保...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凋落物分解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选取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茭草(Zizania caducifoli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法对凋落物的分解动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凋落物的初始化学组成。结果表明:3种凋落物都表现出随时间进程残留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残留率并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水葱凋落物残留率(70.5%)显著高于茭草(56%)和刘氏荸荠(52.5%)(P﹤0.05),茭草与刘氏荸荠凋落物残留率无显著差异。不同凋落物分解速率存在差异。刘氏荸荠分解速率最大、茭草其次、水葱最小,平均分解速率常数k值分别为0.067、0.062和0.039。3种凋落物在不同时段分解速率存在差异,凋落物的分解与温度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温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且呈线性增长。此外,3种凋落物在C、N组成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但没有发现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本身C、N、C/N间的密切关系。
郭绪虎田昆肖德荣董瑜刘令聪杨浩
关键词:湖滨带优势植物凋落物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湿地是地表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与信息库。本文主要从湿地的水文、土壤、生物三个方面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进而为湿地存在的重要性和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董瑜
关键词:气候变化湿地水文土壤
气候变化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明显以及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深刻影响着植物的生存、生长及植被的演化。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适应者演化出一套有效的适应策略,克服了这一负面影响,而不适应者则被驱离出境。从物候、生理生态等方面综述了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情况,湿地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有待加强。
董瑜汪学华杨倩
关键词:极端气候物候光合作用生化物质
滇西北高原闭合半闭合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效果被引量:3
2012年
选取滇西北高原典型退化湿地纳帕海,对比植被恢复前后入湖河流廊道、草甸(汇水过渡区)、湖滨带植物群落物种的组成、水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分析流域完整尺度恢复实践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植物在恢复初期由8科12属13种迅速增加至18科22属28种;地上生物量从318.56g·m-2上升到507.68g·m-2;湖滨及河流岸带植物群落恢复前后变化明显,耐污种逐渐减少或消失,出现了消失多年的沼泽植物黑三棱和水毛茛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由恢复前的28.85和0.79g·kg-1增加到50.26和1.45g·kg-1,水体中的TN、TP和COD含量较恢复前显著下降,去除率分别达到67.9%、79.2%和71.2%,水体透明度提高了179%,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得到了改善和恢复.在高原闭合半闭合湿地区,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及其技术方法行之有效.
杨倩田昆肖德荣李隐董瑜杨扬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水质净化
区域气候变化对纳帕海湖滨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高原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关乎流域生态安全。随着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探讨高原湿地植物对气候变化的生理生化响应及温度胁迫带来的伤害,对维系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高原地区典型湿地纳帕海为研究对象,将适应了纳帕海湿地气候条件的4种优势植物连同生长基质组成的植物-土壤单元,移至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的拉市海湿地和昆明滇池流域,分析气候变化影响下,4种湿地植物原位异地后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等反映植物受到逆境胁迫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植物虽是隐域植物,但气候变化对其生长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湿地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不同,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等广布种能够很好地适应气候变暖,两者生物量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在拉市海的增长率分别高达196%和190%,在昆明分别增至487%和408%,MDA、Pro、POD含量则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在拉市海的最高降幅分别为16%和24%、27%和12%、14%和58%,在昆明的最高降幅分别为31%和24%、52%和25%、48%和73%,气候的暖化更有利于其生长。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虽为广布种,尽管气候变化对其产生了胁迫,但能通过调节自身的代谢物质来抵御这种变化,反映了广布种对气候变化较强的适应性。小黑三棱(Sparganium simplex),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随温度的升高其生物量在拉市海的增长率达17%,而在温度更高的昆明则减少了20%,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同时体内各相关抗逆指标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MDA降至0.001387μmol/g,后迅速增至0.002739μmol/g、Pro降至13.386891μg/g,后增至18.172878μg/g,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对其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于这样一种生态幅较窄的物种,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其�
董瑜田昆肖德荣张昆郭绪虎李娟
关键词:高原湿地温度胁迫生理生化特性
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影响下的纳帕海湿地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原位移地技术,研究了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影响下,纳帕海4种常见湿地植物的株高、茎粗、生物量等生长特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Phips2)、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探讨了湿地植物对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的响应差异和适应策略。研究发现气候条件的改变对湿地植物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温度的上升,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茭草两种广布种Zizania caduciflora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生物量、叶绿素含量、Fv/Fm、ETR、Phips2、qP值不同程度升高,生长状况良好。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当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后,虽然Fv/Fm、ETR、Phips2、qP值降低,但其通过调节叶绿素含量、热耗散来减轻伤害,气候变化对其生长的影响较小。而北温带分布型的黑三棱Rhizoma scirpi yagarae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Fv/Fm、ETR、Phips2、qP、NPQ都出现大幅下降,生长停滞,生物量下降,对温度上升极为敏感。可以推测,随着全球变暖,像黑三棱这样的物种,其生存将面临极大的威胁,而高原湿地生态功也将能受到损害。
董瑜田昆郭绪虎肖德荣郭雪莲
关键词:湿地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
海拔梯度对高原湿地植物形态和生理学效应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研究了纳帕海高原湿地4种常见的多年生水生植物经移栽至不同海拔后,在生长过程中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及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水葱(Scirpusvalidus)、荸荠(Heleocharis dulcis)、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和茭草(Zizania latifolia)的生长状况随着海拔的降低均有所改善,其中,4种湿地植物的株高随海拔的降低均有所升高,水葱和荸荠的茎粗随海拔的降低均呈现增粗的趋势,黑三棱和茭草的叶片宽度也随海拔的降低有所增加;4种湿地植物的叶绿素(a+b)含量随着海拔的降低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4种植物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随海拔的降低均有所下降;荸荠、黑三棱和茭草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海拔的降低均呈下降趋势,而水葱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海拔的降低无显著变化,黑三棱和茭草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植物。可见,4种湿地植物的形态、生理特征对不同海拔生境的适应方式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如形态特征、光合作用、抗寒物质代谢、抗氧化酶系统等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些不同的适应方式在不同的植物间既有共同规律,又有着各自的特性。
李娟林萍董瑜郭绪虎
关键词:海拔梯度水生植物高原湿地生理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