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桂录

作品数:51 被引量:197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6篇文学
  • 5篇华兹华斯
  • 4篇文化交流
  • 4篇文学关系
  • 4篇比较文学
  • 3篇中国题材
  • 3篇诗歌
  • 3篇偏见
  • 3篇中外文学
  • 3篇中外文学关系
  • 3篇文化
  • 3篇文化利用
  • 3篇小说
  • 3篇国文
  • 2篇狄更斯
  • 2篇叙事
  • 2篇学科
  • 2篇研究方法
  • 2篇英国文学
  • 2篇中国文化

机构

  • 33篇福建师范大学
  • 9篇淮阴师范学院
  • 6篇南京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淮阴师范专科...
  • 1篇福建技术师范...

作者

  • 49篇葛桂录
  • 1篇邬震婷
  • 1篇冀爱莲
  • 1篇王丽耘
  • 1篇易永谊
  • 1篇刘茂生
  • 1篇陈勇

传媒

  • 7篇福建师范大学...
  • 6篇淮阴师范学院...
  • 4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四川外语学院...
  • 2篇宁夏大学学报...
  • 2篇国际汉学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中国茶叶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新文学史料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外国语言文学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设性的后现代精神与新世纪比较文学研究
2002年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它既呈现出否定性向度 ,又包蕴着建设性内涵。自觉的创新意识、多元的思维风格、鲜明的生态观念是后现代思潮建设性向度的三个重要特征。新世纪的比较文学研究在向更深更广度拓展方面 ,离不开这种建设性的后现代精神的启示与影响。它对比较文学研究形成自己灵活有效的方法论、包容开放的观念视野 ,提倡在平等交流、对话中实现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 ,以及建构一种科技与人文和谐的文化生态观念。
葛桂录
关键词:比较文学后现代生态观念
托马斯·卡莱尔与中国文化被引量:5
2004年
托马斯·卡莱尔采撷与利用儒家政治,极力谴责西方近代文明弊端。卡莱尔之所以钟情于中国古代"文人当政"统治模式,源自于对道德力量的呼唤;同时对劳动创造的崇尚,又使他将中国皇帝称誉为一个真正的英雄和勤劳的伟人。他因此被称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西方知音。
葛桂录
关键词:中国文化文化利用
另一种声音:维柯、巴雷蒂对“中国神话”的解构
2011年
在18世纪欧洲波澜壮阔的"中国热"浪潮中,我们也听到了试图解构耶稣会士笔下"中国神话"的另一种声音,意大利作家维柯和巴雷蒂最具代表性。维柯对中国文化的批评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体现出一个哲学家独立反思后的收获,而巴雷蒂对中国文化的指责则是其情绪冲动的产物,在他们身上较早呈现出欧洲人对中国态度的转变。
葛桂录
关键词:维柯中国文化观
威廉·布莱克在中国的接受被引量:9
1998年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伟大先驱布莱克,先是主要以一个神秘诗人的形象为民国时期的我国读者所崇拜和接受。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他在读者心目中则是以一个杰出的进步诗人的形象出现的,其作品深刻的人民性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以及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受到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推崇和肯定。80年代以后,人们更着重从艺术性角度或者创造性运用多种现代批评方法,深刻剖析其诗作的哲理内涵、非理性因素和神话体系的文化意蕴,以引导我们顾及诗人思想中的深层范畴,认识和接受其作品中那无处不在的“魔鬼的智慧”。
葛桂录
关键词:布莱克
Shanghai、毒品与帝国认知网络——带有防火墙功能的西方之中国叙事被引量:3
2010年
西方作家笔下的上海是一个神秘而恐怖的东方都市。在西方殖民帝国对中国的认知网络上,中国往往被看作是一个沉溺于鸦片梦幻中的最具有东方性的非现实的国度。关于中国的一般知识,也是一种话语权力结构,构成了西方帝国殖民体系的认识论基础。通过那种虚幻的中国叙事,有意识维护着西方殖民帝国的认知网络,任何一种危害帝国安全的因素,都被想象夸大在各式各样的中国叙事之中,形成坚固的防火墙,阻挡来自异域的危及帝国认知网络安全的"病毒"。萨克斯·罗默创造的傅满楚形象,典型地展现出西方关于东方中国的神秘而恐怖的心理状态,而这一形象的多元化传播也体现出西方殖民心态下关于中国的认知网络的运行轨迹。在全球一体化的国际文化语境中,这道"防火墙"成了阻碍东西方跨文化交往的障碍。
葛桂录
关键词:中国城
比较文学观念与中学语文教学被引量:9
2001年
比较文学对21世纪新型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脱节现象,这无疑与培养跨世纪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是不相符的。在语文中引进比较文学观念从事教学活动,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结合课堂教学引入比较文学,利用比较文学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去解读、分析课文,以求拓宽视野,培育自觉比较的思维能力,增进学习热情,提高课文的阅读分析能力以及作文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突破现行语文课教学中亟待改革的传统套路。
葛桂录
关键词:比较文学语文教学思维能力
中外文学关系编年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编年史类的著述,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建设工程,也是我国人文学科前辈学者治学的优良传统。它既是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学科进一步可持续拓展的重要基础。因为它能使大量原本纷繁复杂的中外文学与文化交流史料,经过系统的整理编排,呈现清晰可辨的脉络,为研究者深入探讨某一时段的文学与文化交流问题搭建一方宽阔的时空平台。由于在归纳文学交流发展现象、探讨文学交流规律、创新学术体系和科学研究方法方面提供了大量原创性成果,所以有助于填补学术空白和提升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的层次,有可能为中外文学关系史学科的成长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同时,学术性与工具性相结合,既保证了所有的编年内容都有据可查,又有助于准确地把握中外文学交流史发展进程,将编年史视作文学交流史研究的一种视角和方法,发挥其在多国文学关系研究方面的优势,其多重功能将给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者提供诸多便利。梳理相关史料,呈现数百年来中外文学双向交流的行行足迹,既适应今后双向文学交流的需要,也为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提供史实基础和经验总结,因而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此类著述具有较高的引用率,会受到学界的重点关注。
葛桂录
关键词:中外文学关系编年史学科价值文化交流
论比较文学阐发研究方法的背景、实践及其特征被引量:1
1997年
最初由台港学者倡导的“阐发法”,就是综合运用西方有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重新审视和阐释,并在此过程中对西方的理论验证、调整与改造,最终在中西文学共同规律方面有所发现的一种研究方法。阐发研究方法的理论背景有耐于西方文艺阐释学的现代转向,而中国学者运用阐发研究方法又与中国比较文学的特殊境遇这一历史背景有关。阐发研究实践包括:(1)用某种理论模式阐释相关的文学作品,在现代的文学经验中再造和重构某些作品的意义;(2)运用一种理论模式去反复阐释另一种理论体系中的诸概念范畴和批评技巧;(3)用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思维方法来阐释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阐发研究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中西理论的双向移植阐发,以及特别注重文化模式的运用两个方面。
葛桂录
关键词:比较文学阐发研究
互文·图像·数据与中国形象构建——以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著作为中心
2021年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英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是英国人认识中国的一个转折点。使团成员在使华过程中搜集、记录了各种关于中国的资料,随后出版了相关的游记、报告和画册,将英国政府和东印度公司的利益放置在话语语境中心,使用互文、图像和数据等话语策略,构建了一个基本真实但又凸显英国立场的中国形象。在科技进步、工业发达的英国形象观照之下,中国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是等级制度森严、司法僵化严苛、科技停滞落后、民风淳朴愚昧的"落后东方文明"典型形象。著述中的中国形象描绘出自诩为优势民族看待想象中的落后民族的优越感,为后续的中英关系埋下了不可逆转的伏笔。
钟珍萍葛桂录
关键词:互文图像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学科属性、现状与展望被引量:3
2007年
文献史料、问题域及阐释立场,构成了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重要学术话题。比较文学在中国复苏、拓展的20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该领域研究在理论探索与研究实践方面取得了坚实的成果,在学术研究的深入、研究方法的反思、研究范式的变革方面,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为有益于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健康持续发展,未来数年内仍应该在(1)文学关系的史料学研究;(2)文学关系原理方法的总结与推广;(3)具体学术个案研究的深入考察;(4)国别语种文学交流史研究;(5)区域文化视野里的文学关系研究,等几个方面推进本领域的学术研究。
葛桂录
关键词:中外文学关系文献史料问题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