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继君
- 作品数:34 被引量:132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长方案促排卵晚卵泡期孕酮升高对胚胎质量及累积活产率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黄体中期长效长方案促排卵晚卵泡期孕酮(P)升高对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患者的胚胎质量及累积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长方案促排卵的700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依据HCG日血清P值分为两组,低孕酮组HCG日P<2.0ng/mL,高孕酮组HCG日P≥2.0ng/mL。采用线性回归与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周期的实验室指标、首个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结局及累积活产率。结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孕酮组的可利用胚胎率(β=-0.024,95%CI为-0.040~-0.009,P=0.002)、囊胚形成率(β=-0.067,95%CI为-0.093~-0.041,P<0.001)和首个胚胎移植周期的种植率(β=-0.078,95%CI为-0.114~-0.041,P<0.001)均显著低于低孕酮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孕酮组首个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aOR=0.693,95%CI为0.579~0.829,P<0.001)、多胎妊娠率(aOR=0.622,95%CI为0.426~0.908,P=0.014)、活产率(aOR=0.624,95%CI为0.524~0.744,P<0.001)和累积活产率(aOR=0.587,95%CI为0.416~0.828,P=0.002)亦显著低于低孕酮组,而早期流产率(aOR=1.728,95%CI为1.217~2.455,P=0.002)与晚期流产率(aOR=2.045,95%CI为1.042~4.016,P=0.038)则显著高于低孕酮组。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显示,晚卵泡期P提前上升的相关因素为年龄、抗苗勒管激素、促性腺激素总量、获卵数、HCG日黄体生成素水平和HCG日雌二醇水平。结论:长方案促排卵晚卵泡期P升高可能对患者的胚胎质量有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其累积活产率。在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控制患者的促排卵药物剂量及获卵数,可减少因孕酮升高而对IVF/ICSI结局带来的不利影响。
- 李丹阳张亚董孝贞徐影杨如雪黄江笛张俊韦胡继君管一春孙丽君
- 关键词:孕酮胚胎质量
- 影响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影响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个周期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准备方案、移植胚胎数等相关因素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324个周期共解冻胚胎727个,复苏成活720个(99.0%),临床妊娠144例(44.4%),胚胎植入196例(27.2%)。其中自然内膜准备周期组和激素替代内膜准备周期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bLH)、基础雌二醇(bE2)、复苏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35岁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年龄〉3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4.0kg/m2的肥胖组临床妊娠率与正常体质量(BMI=18.5-23.9kg/m^2)组无统计学差异胗0.05);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mm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m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移植胚胎数组间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FET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内膜准备方案、BMI、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无影响。
- 马晓娟孙丽君宋娜孙革青胡继君董孝贞齐若凡
- 关键词:自然周期临床妊娠率
- 卵巢正常反应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不同长方案促排卵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卵巢正常反应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促排卵时应用口服避孕药(OC)长方案和黄体中期长方案的促排卵效果及临床结局。方法选择接受长方案IVF/ICSI助孕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共4 677个周期;根据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不方便超声监测排卵或自然周期超声监测卵泡不破裂的患者共2 762个周期,应用OC长方案(OC组);自然周期超声监测正常排卵的患者共1 915个周期,应用黄体中期长方案(黄体中期组);常规行IVF/ICSI,比较上述不同年龄人群2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 (1)OC组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雌二醇(E2)[≤35岁组:(24.63±10.62)ng/L,>35岁组:(24.24±10.40)ng/L]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35岁组:(0.92±0.59)IU/L,>35岁组:(0.82±0.66)IU/L]均明显低于黄体中期组[≤35岁组:(25.89±12.80)ng/L,>35岁组:(25.71±10.93)ng/L;≤35岁组:(1.37±0.59)IU/L,>35岁组:(1.01±0.70)IU/L](P<0.05);(2)O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E2水平[≤35岁组:(4 143.8±2 769.9)ng/L,>35岁组:(3 597.5±2 160.4)ng/L]和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行全胚冷冻率(≤35岁组:9.1%,>35岁组:10.2%)均明显高于黄体中期组[≤35岁组:(3 850.8±2 092.4)ng/L,>35岁组:(3 213.4±1 804.5)ng/L;≤35岁组:4.9%,>35岁组:5.9%](P<0.05),但h CG注射日的内膜厚度[≤35岁组:(10.75±2.25)mm,>35岁组:(10.47±2.38)mm]却明显小于后者[≤35岁组:(11.62±2.43)mm,>35岁组:(11.09±2.68)mm](P<0.05);(3)在年龄>35岁的OC组Gn总用量[(3 775.4±1 200.0)IU]和使用时间[(13.5±2.2)d]明显高于黄体中期组[(3 516.9±1 156.1)IU,(12.4±2.2)d](P<0.05);(4)2种降调节方案患者的获卵数、ICSI成熟卵数、双原核(2PN)受精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OC组的着床率(≤35岁组:41.4%,>35岁组:25.5%)和临床妊娠率(≤35岁组:55.7%,>35岁组:37.5%)明显小于黄体中期组(≤35岁组:46.7%,>35岁
- 孙丽君冯营营胡继君赵贝张俊韦李哲
- 超生理剂量雌激素是新鲜胚胎移植单胎子代小于胎龄儿及低出生体质量的危险因素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超生理剂量的血清雌二醇水平与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及低出生体质量(low birth weight,LBW)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2008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新鲜胚胎移植的卵巢反应正常并分娩单胎的年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水平分组,A组:雌二醇≤2000 ng/L;B组:雌二醇2001~3000 ng/L;C组:雌二醇3001~4000 ng/L;D组:雌二醇4001~5000 ng/L;E组:雌二醇5001~6000 ng/L;F组:雌二醇>6000 ng/L,分析6组患者基础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数据,并以A组为参照组,分别计算其余各组SGA、LBW、极低出生体质量(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足月LBW、早产(preterm birth,PT)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年龄、产次、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孕时间、不孕类型、不孕原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助孕方式、移植胚胎阶段、移植胚胎个数、新生儿性别],比较不同组间上述观察指标校正后的OR值(adjusted odds ratio,aOR)。结果与A组相比,D组、E组、F组的SGA、LBW、足月LBW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然而VLBW、PT的发生率随雌二醇水平的增长无明显变化(P=0.70;P=0.85)。经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雌二醇≥ 4001 ng/L是SGA(D组aOR=1.69,95% CI=1.03~2.75,P=0.04;E组aOR=1.94,95% CI=1.12~3.36,P=0.02;F组aOR=2.31,95% CI=1.38~3.87,P<0.001)、LBW(D组aOR=1.95,95% CI=1.11~3.44,P=0.02;E组aOR=2.57,95% CI=1.38~4.78,P<0.001;F组aOR=3.36,95% CI=1.89~5.98,P<0.010)、足月LBW(D组aOR=5.36,95% CI=2.00~14.37,P<0.001;E组aOR=7.35,95% CI=2.64~20.49,P<0.001;F组aOR=12.02,95% CI=4.55~31.7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BMI与SGA的发生率相关,即BMI较低的患者分娩SGA子代风险更大(aOR=0.88,95% CI=0.83~0.90,P<0.001)。结论超生理剂量
- 张俊韦孙丽君杜明泽李哲王璐璐胡继君赵贝冯营营
- 关键词:雌激素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质量
- IVF/ICSI周期中不同移植方案的临床结局及经济学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IVF/ICSI周期中第三天可利用胚胎为5枚以上的患者选择不同移植方案的临床结局及经济学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不孕症的1400例周期,按移植方案分为3组:移植D3胚胎(A组,1109个周期),非选择性囊胚移植组(B组,160个周期),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组(C组,131个周期)。分析各组的临床结局和经济学成本。结果:A组患者的获卵数和种植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2PN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多胎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均=0.000),且B组明显高于C组(P=0.000)。C组患者移植的成本效果比最小。结论:3组移植方案的临床妊娠率相似;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明显提高胚胎种植率,降低多胎率,治疗成本效果比最小,是相对最佳的移植方案。
- 刘艳丽申春艳杨悦张玉超胡继君王兴玲
- 关键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成本-效果分析
- IVF-ET中新鲜和冷冻胚胎移植对胎盘印迹基因PEG10和L3MBTL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新鲜胚胎移植(ET)与冷冻胚胎移植(FET)不同移植周期对胎盘中印迹基因PEG10和L3MBTL1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IVF-ET患者分娩的胎盘。根据患者移植周期不同将收集到的胎盘分为两组新鲜胚胎移植组(ET组,16例)与冷冻胚胎移植组(FET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中印记基因PEG10和L3MBTLI的表达。结果FET组与ET组的孕妇年龄、孕周、孕前BMI、孕期增重、胎盘重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T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ET组有增加趋势(3013.75±388.928)g vs(2871.25±459.273)g。FET组胎盘组织中PEG10 mRNA和蛋白表达4.554±1.992、106.0965±21.6540明显高于ET组1.255±0.4781、77.0741±24.9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而两组间L3MBTL1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ET患者子宫内膜更接近生理状态,胎盘中PEG10表达较ET患者增加,进而促进胎儿发育。
- 杨璐刘洋王云霞李哲熊亦雯胡继君管一春孙丽君
- 关键词:印迹基因冷冻胚胎移植胎盘新生儿出生体重
-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药物保胎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黄体功能不全(LPD)所致先兆流产药物保胎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79例LPD所致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保胎治疗后妊娠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48例)与结局良好组(23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PD所致先兆流产药物保胎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然流产、早期阴道出血、宫内大血肿、甲状腺功能减退、尿I-HCG/HCGRP阳性2比例低、治疗前β-HCG<平均值、治疗前孕酮<平均值是LPD所致先兆流产药物保胎治疗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PD所致先兆流产药物保胎治疗后仍存在流产风险,其妊娠结局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保证患者顺利分娩。
- 马晓娟胡继君李园园
- 关键词: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
- 拮抗剂灵活方案添加拮抗剂后平均LH水平对IVF/ICSI鲜胚移植临床结局及累积活产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GnRH-A)灵活方案促排卵添加GnRH-A后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对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鲜胚移植临床结局及累积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后行IVF/ICSI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685例患者资料。采用四分位数法以添加拮抗剂后患者每次监测血清LH水平(根据卵泡生长速度及患者需要,通常为2次)直至扳机日血清LH水平的平均值进行分组,分为A组(小于纳入人群平均LH水平的第25百分位数,LH<1.25 U/L,n=166)、B组(处于纳入人群平均LH水平的第25~50百分位数,1.25 U/L≤LH<1.91 U/L,n=174)、C组(处于纳入人群平均LH水平的第50~75百分位数,1.91 U/L≤LH<2.85 U/L,n=171)和D组(大于纳入人群平均LH水平的第75百分位数,2.85 U/L≤LH≤7.55 U/L,n=174)。比较4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胚胎实验室指标、鲜胚移植周期临床结局指标及累积活产率。结果经多因素线性回归矫正混杂因素后,C组患者的优质胚胎数、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0.600,95%CI:0.086~1.114,P=0.022;B=0.134,95%CI:0.052~0.216,P=0.001)。D组患者的优质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0.771,95%CI:0.259~1.284,P=0.003;B=0.730,95%CI:0.205~1.255,P=0.007;B=0.085,95%CI:0.003~0.167,P=0.04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后,A组患者与B、C、D组患者的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累积活产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OR=2.439,95%CI:1.169~4.974,P=0.014)。结论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应用GnRH-A灵活方案促排卵,添加GnRH-A后平均LH水平对鲜胚移�
- 黄江笛张彩华董孝贞杨如雪张贺博胡继君张俊韦刘端管一春孙丽君
- 关键词:卵巢储备功能黄体生成素
- 三种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微刺激、安宫黄体酮(MPA)微刺激与拮抗剂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IVF/ICSI助孕的POR患者共1 42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C+LE+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方案(A组,674个周期)、MPA+hMG方案(B组,496个周期)和拮抗剂方案(C组,257个周期)促排卵,常规行IVF/ICSI。观察上述3组患者临床、实验室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Gn用量[(2 590.88±742.85)IU]、Gn使用时间[(9.3±2.3)d]低于B组[(2 739.11±862.84)IU,(9.8±2.9)d](P=0.006,P=0.002)和C组[(2 765.22±714.43)IU,(9.9±2.8)d](P=0.003,P=0.007),获卵数(3.6±2.7)、2PN数[2(1,3)]高于B组[(3.0±2.6),1(1,3)](P=0.002,P=0.015);C组的获卵数(4.4±2.7)、2PN数[2(1,4)]、可利用胚胎数[2(1,3)]、优质胚胎数[1(0,2)]均高于A组[3.6±2.7,2(1,3),1(1,2.25),0(0,1)](P<0.001)和B组[3.0±2.6,1(1,3),1(0,2),0(0,1)](P<0.001);A组扳机日LH值[(7.96±5.76)mIU/L]高于B组[(3.74±3.54)mIU/L](P<0.001)和C组[(2.76±3.88)m IU/L](P<0.001),但A组的提前排卵率与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未获卵率(4.5%)低于B组(8.2%)(P=0.008)和C组(9.7%)(P=0.002);A、B、C 3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7.3%、24.5%、29.7%,累积妊娠率分别为34.6%、29.6%、35.2%,活产率分别为22.7%、20.2%、25.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刺激方案中CC、MPA与拮抗剂方案相似,均已起到明显的降调节作用。对POR患者而言,拮抗剂方案较微刺激方案临床效果好,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较多。微刺激方案中CC+LE方案与MPA方案比较,Gn用量及使用时间少,获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多。3种方案的临床妊娠率、累积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孙丽君赵贝胡继君冯营营张俊韦李哲
-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
- PPOS方案促排卵全胚冷冻患者首次冻融胚胎移植时机对临床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应用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MPA)行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 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全胚冷冻患者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时机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PPOS方案促排卵全胚冷冻后首次FE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促排卵周期取卵日与首次FET日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A组为取卵后首次月经周期进行移植(时间间隔≥24 d且<45 d,n=80),B组为取卵后至少间隔1个月进行移植(时间间隔≥45 d,n=1040)。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促排卵情况、胚胎实验室指标、首次FET周期相关指标、临床及围产期结局。结果匹配前A组年龄[38(35,41)岁]明显高于B组[37(32,40)岁,P=0.020]。PSM后A组为80个周期,B组为240个周期。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促排卵周期资料、胚胎实验室指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围产期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取卵后至少间隔1个月行FET,PPOS方案取卵后首次月经来潮周期行FET并不会影响临床及围产期结局。可根据患者情况考虑在取卵后尽早行FET,以缩短患者到达首次活产的时间。
- 杨如雪黄江笛张彩华徐影张亚李丹阳张俊韦任炳楠胡继君管一春孙丽君
- 关键词: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