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1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一例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磁共振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高热、头痛、头晕、癫痫发作等表现,头颅MRI提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灶,呈类圆形,增强扫描无强化,经抗病毒、激素治疗2周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复查头颅MRI胼胝体压部病灶完全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具有多种病因、独特临床影像综合征,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良好。
- 张书刚钱敏张尧余年胡军逯恒东陆杰
- 关键词:可逆性磁共振成像
- 3D打印截骨槽导板与定位钉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比较3D打印截骨槽导板与定位钉导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2例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骨科行单侧TKA的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21例,A组为截骨槽组,B组为定位钉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行下肢全长CT扫描,局部膝关节MRI扫描,所得数据均存为Dicom格式。将Dicom数据导入到Mimics 17.0软件中,利用CT、MRI数据建立具有局部软骨厚度的膝关节三维模型。将模型导入到3-matic软件中,根据模型特征进行模拟截骨,截骨后A组设计为截骨槽导板,B组设计为定位钉导板,最后进行导板的3D打印并记录两组导板打印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断裂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HKA)、冠状面股骨组件角(frontal femoral component,FFC)、冠状面胫骨组件角(frontal tibial component,FTC)、矢状面胫骨组件角(lateral tibial component,LTC)偏移值及术后1、3、6、12个月的膝关节协会膝关节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结果截骨槽组和定位钉组导板打印时间分别为(152±25)min和(156±23)min(P>0.05)、断裂率分别为14.3%和0%(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38.1±7.3)min和(31.2±6.5)min(P<0.05)、术后出血量分别为(197.3±46.4)ml和(220.5±38.5)ml(P>0.05),两组术后的假体特征角度:HKA偏差[(1.7±1.3)°vs.(1.6±1.5)°](P>0.05)、FFC偏差[(1.2±0.8)°vs.(1.3±1.2)°](P>0.05)、FTC偏差[(1.2±1.4)°vs.(1.4±1.5)°](P>0.05)、LTC偏差[(3.2±1.3)°vs.(3.5±1.6)°](P>0.05)。术后1、3、6、12个月的K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截骨槽导板与定位钉导板在TKA中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定位钉导板稳定性更好。
- 刘帅姚庆强田书畅胡军周进魏波顾强荣徐燕王黎明
- 关键词:骨关节炎计算机辅助设计
- 人工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国内研究的Meta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对国内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HA)与内固定(IF)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进行Meata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根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 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2000年至2012年,获取采用HA和IF治疗国内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比较的相关文献。比较HA和IF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指标,包括术后1年死亡率、再手术率、一般并发症、主要产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tata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随机对照试验4篇,非随机对照试验20篇),包括2738便患者。HA组与IF组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7,95%CI(0.44,2.11),P=0.929]。HA组患者术后一般并发症[OR=0.48,95%、CI(0.31.0.74),P=0.001]、主要并发症[OR=0.35,95%、CI(0.27,0.44),P〈0.001]及再手术率[OR=0.24,95%CI(0.18,0.33),P〈0.001]均明显低于IF组,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则明显优于IF组[OR=2.15,95%CI(1.73,2.6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国内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HA的疗效优于IF。
- 胡军惠宇坚朱辰蕾范卫民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META分析
- 3D打印快速原型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快速成型制造技术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DDH患者依据CT数据进行3D打印原型制造,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量髋臼前后径、深径、髋臼后壁的厚度、股骨偏心距,查找真臼、髋臼中心点;再基于3D快速原型进行手术模拟,测量使用假体大小,并与术后实际使用值对比。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2周、1月、3月、6月、12月的Harris评分。结果:髋臼各径线的测量值与实际值无显著性差异,髋臼旋转中心点寻找准确,假体使用与术前计划一致。3D打印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常规手术。术后随访1月内的Harris评分3D打印组占优。结论:3D打印技术可提高DDH的关节置换手术精度及疗效。
- 周进姚庆强胡军张翔冒锋涌魏波刘帅徐燕王黎明
-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D打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 3D打印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快速原型制造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膝关节骨关节炎(OA)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32例于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拟行TKA的患者,简单随机法分为3D打印组和常规手术组两组,各组16例。3D打印组行基于膝关节CT数据的3D打印原型制造,常规手术组行常规的TKA。测量股骨与胫骨解剖轴,确定股骨远端与前后髁截骨平面及截骨量、胫骨平台截骨角度及截骨量、胫骨与股骨的假体型号,并与手术实际使用值对比。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 d与1、3、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中计量资料采用双侧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股骨远端截骨厚度、胫骨平台截骨厚度、股骨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VAS与KSS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D打印组术前计划的股骨远端及胫骨平台截骨厚度与实际值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7,P<0.05);3D打印组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5,P<0.05)。3D打印组术后无膝内外翻畸形、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3D打印组术后1 d、1个月的VAS评分、KSS评分均优于常规手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打印可准确构建解剖原型,可提升TKA手术的精度与疗效。
- 胡军姚庆强刘帅周进张翔冒锋涌顾强荣徐燕王黎明
- 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8
- 2016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快速原型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2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1例行基于CT数据的3D打印原型制造,测量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进钉入路与方向,并与手术实际使用值对比。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JOA评分,并与B组12例非3D打印组比较。结果:A组使用内固定的术前计划各参数值与术中实际使用值无显著性差异,内固定位置与骨折复位均满意。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优于B组。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内固定相关发生,JOA评分术后1周、2周、1月均优于与常规手术,两组术后神经损伤恢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D打印可准确构建解剖原型,可提升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折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精度与疗效。
- 杨泗华张翔于一凡姚庆强刘帅周进胡军顾强荣徐燕王黎明
- 关键词:3D打印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
- iASSIST智能辅助定位系统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i ASSIST辅助定位系统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TKA)术中应用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方法:2016年4至6月行TKA手术4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20例(A组)采用i ASSIST辅助TKA手术,对照组20例(B组)采用常规TKA手术。测量并比较两组的冠状面髋-膝-踝(hip knee ankle,HKA)角、冠状面股骨组件角(frontal femoral component,FFC)角、冠状面胫骨组件(frontal tibial component,FTC)角、矢状面股骨组件屈曲(lateral femoral flexion,LFF)角、矢状面胫骨组件(lateral tibial component,LTC)角的偏移值;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满意度以及术后1天、1周、2周、1月、3月的VAS与KS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术后偏差值的HKA、FFC、FTC、LFF、LTC均小于B组。手术时间A组长于B组,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在术后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优于B组,术后1天、1周、2周、1月的VAS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1月的KSS评分A组优于B组(P<0.05),术后3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 ASSIST膝关节辅助定位系统可以实现TKA手术精确的术中截骨定位,可以帮助提高TKA的手术联系,其远期结果值得进一步随访。
- 田书畅姚庆强刘帅周进胡军于一凡陈杰魏波蒋红兵王黎明
-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智能导航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下肢力线
- 脑灰质异位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定量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异位灰质及其周边白质纤维束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中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MRI证实的脑灰质异位患者DTI图像。观察DTI及DTT图像灰质异位区周围脑白质形态,并在DTI图像上测量异位灰质及其周围脑白质、对侧脑白质及正常位置脑灰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异位灰质区脑白质与对侧大脑半球相同位置脑白质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并比较异位灰质区与正常位置灰质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0例患者中Ⅰ型室管膜下型灰质异位有2例;Ⅱ型皮层下灰质异位有5例;Ⅲ型带状性灰质异位有1例;兼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又出现Ⅳ型即混合型有2例。异位灰质区脑白质走行发生异常,呈受压推移或聚拢改变,无消融;异位灰质区脑白质与对侧大脑半球相同位置脑白质区的FA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435,P=0.669);异位灰质区与正常位置灰质间的FA值大致相同(T=-0.000,P=1.000)。结论:异位灰质区白质纤维束形态发生改变,FA值与对侧白质纤维束相比,无明显下降;DTT可清晰显示异位灰质区脑白质的走行方向及形态。
- 柴学刘文肖朝勇袁哲星黄清玲胡军李宗鸿杨庭才
- 关键词:脑疾病癫痫水管周灰质磁共振成像
- iASSIST智能导航系统与三维打印个性化膝关节截骨导板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比较iASSIST智能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iASSIST-TKA)与三维(3D)打印个性化膝关节导板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PSI-TKA)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骨科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47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0例,女性27例,年龄57~77岁,平均(63.8±8.2)岁。采用电脑随机分组,iASSIST-TKA组23例,PSI-TKA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冠状面髋-膝-踝(HKA)角、冠状面股骨组件(FFC)角、冠状面胫骨组件(FTC)角、矢状面股骨组件屈曲(LFC)角、矢状面胫骨组件(LTC)角的偏移值;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7 d、14 d、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膝关节评分(KS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或χ2检验,配对设计差值及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KA角、FFC角、FTC角、LFC角、LTC角的偏移值均〈3°(-2°~2°),两组间各测量角的偏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10~0.000,P=0.542~1.000)。与PSI-TKA组相比,iASSIST-TKA组手术时间长[(80.7±8.8)min比(60.2±7.8)min]、引流量多[(210.7±32.1)ml比(185.5±30.2)ml]、平均住院时间短[(5.4±2.4)d比(6.7±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0~8.460,P=0.000~0.033);iASSIST-TKA组和PSI-TKA组术中出血量[(18.4±5.4)ml比(17.3±6.2)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0,P=0.521)。与iASSIST-TKA组相比,PSI-TKA组术后1 d、7 d的VAS降低(4.8±0.6比5.5±0.9、3.6±0.8比4.3±0.9),KSS临床评分(49.3±5.5比44.2±6.4、54.9±4.0比50.8±4.2)和功能评分(44.1±2.9比41.2±3.5、49.6±3.8比46.6±3.2)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20~3.150,P=0.001~0.007�
- 田书畅姚庆强殷信道刘帅周进胡军李佳怡闪荣蒋红兵王黎明
- 关键词:智能导航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 探讨1H-MRS定量分析在脑实质区胶质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定量分析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代谢产物在脑实质区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8例脑实质区胶质瘤的1H-MRS图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标准,将病例分为两组:低级别胶质瘤组(Ⅰ~Ⅱ级,24例)和高级别胶质瘤组(Ⅲ~Ⅳ级,34例)。测量肿瘤实质区代谢物及对侧相应脑组织代谢物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8例脑胶质瘤实质区的rCho、Cho/Cr较对侧正常区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余代谢物及比值呈不同程度降低。在两组胶质瘤中,肿瘤实质区rNAA、Cho/Cr、NAA/Cr、NAA/Cho值及Lac峰存在显著差异(P〈0.05)。(2)肿瘤实质区rCho、Cho/Cr与肿瘤级别呈正相关,rNAA、NAA/Cr、NAA/Cho与肿瘤级别呈负相关,其中rNAA及NAA/Cho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5、-0.616。(3)经ROC分析发现rNAA、NAA/Cr、NAA/Cho鉴别胶质瘤分级的曲线下面积大于0.5,肿瘤实质区rNAA鉴别胶质瘤分级的最佳截断值为0.20(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1.8%);肿瘤实质区NAA/Cr鉴别胶质瘤分级的最佳截断值为0.35(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5.9%);肿瘤实质区NAA/Cho鉴别胶质瘤分级的最佳截断值为0.19(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67.6%)。结论依据1H-MRS定量参数分析,肿瘤实质区NAA、NAA/Cr、NAA/Cho鉴别脑实质区胶质瘤分级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稍高特异度,有助于脑实质区胶质瘤的分级诊断,而肿瘤实质区rCho、Cho/Cr在脑实质区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姜亮刘文肖朝勇李宗鸿胡军殷信道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磁共振波谱学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