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玉琳

作品数:20 被引量:159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颌面
  • 8篇麻醉
  • 5篇颌面部
  • 5篇面部
  • 5篇芬太尼
  • 4篇镇痛
  • 4篇曲马多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自控镇痛
  • 3篇颌面部手术
  • 3篇颌面外科
  • 3篇外科
  • 3篇面部手术
  • 3篇静脉
  • 2篇血浆
  • 2篇药物耐受
  • 2篇药物耐受性
  • 2篇异丙酚
  • 2篇用药

机构

  • 20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罗玉琳
  • 13篇郁葱
  • 12篇张青
  • 6篇陈思路
  • 6篇饶静玲
  • 5篇肖水生
  • 2篇李思思
  • 1篇吴雨佳
  • 1篇刘平
  • 1篇李苏伶
  • 1篇李勇
  • 1篇高峰

传媒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华西口腔医学...
  • 3篇重庆医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2014第八...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咪达唑仑对门诊学龄前儿童氟烷麻醉后躁动持续时间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学龄前儿童颌面外科门诊(America society of anesthesia)短小手术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抑制作用,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择期口腔颌面部门诊手术患儿40例ASAⅠ级2~5岁,体重15~26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儿麻醉方法相同,8%七氟烷吸入1 min后置入喉罩,术中2%~3%七氟烷吸入维持,术中保持自主呼吸,M组术毕前10 min经鼻滴入咪达唑仑0.25 mg/kg,C组滴入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毕停用七氟烷,待患儿苏醒后采用儿童麻醉EA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评估并记录躁动期持续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2组儿童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M组儿童术后苏醒时间略长于C组(P<0.01),但术后躁动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离院时间无差异。结论:咪达唑仑能有效缩短学龄前儿童经七氟烷麻醉门诊口腔颌面部手术术后躁动持续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郁葱李苏伶张青陈思路罗玉琳肖水生
关键词:咪达唑仑七氟烷苏醒期躁动
氯胺酮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胺酮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易位活化的影响及氯胺酮的抗炎效应。方法:HUVECs分为4组:C组(空白对照组)、L组(加入1μg/ml LPS)、KL1组(3μg/ml的氯胺酮+1μg/ml LPS)、KL2组(30μg/ml的氯胺酮+1μg/ml LPS)。采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HPIAS2000图象分析系统,测定NF-κB p65亚基的易位活化表达。结果:KL1组、KL2组能抑制LPS作用下HUVECs内的NF-κB p65易位表达(P<0.05)。结论:LPS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的表达,而氯胺酮可以抑制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可能与剂量呈正相关。氯胺酮的抗炎机制可能是在核因子-κB转录水平上实现的。
高峰罗玉琳郁葱吴雨佳
关键词:氯胺酮脂多糖核因子-ΚB脐静脉
血浆稳态氧化氮产物与老年颌面外科手术后谵妄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老年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术后谵妄(PD)的发病率,研究血浆稳态氧化氮产物浓度与PD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术前(T0),术毕(T1),术后12、24、48h(T2、3、4)PD等级评分[采用谵妄评定量表98修订版(DRS-R-98),DRS-R-98评分高于15.25分者诊断为PD];并测定血浆稳态氧化氮产物(NOx)浓度。结果NOx浓度在T1、2、3明显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4DRS-R-98评分明显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4d内发生PD者NOx浓度在T1、2、3明显高于未发生P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颌面外科PD发生率为20%;NOx浓度与PD相关,可以作为老年颌面外科PD的预警指标。
郁葱陈思路张青肖水生罗玉琳
关键词:老年患者
小儿颌面部手术的围术期呼吸管理被引量:3
2010年
小儿颌面部手术的围术期并发症多为呼吸问题,随着麻醉技术和药物的不断进步,小儿麻醉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但是仍时有意外发生。我国各地区由于麻醉设备及麻醉医生技术水平相差较大,小儿麻醉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小儿口腔颌面部手术直接在口腔颌面部操作,邻近呼吸道,增大了围术期呼吸管理的难度,更增加了小儿麻醉的风险。本文对小儿颌面部手术的围术期呼吸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述评。
罗玉琳
关键词:小儿颌面部手术围术期呼吸管理
小儿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并发症探讨被引量:29
2002年
罗玉琳张青饶静玲
关键词: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并发症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通道电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大鼠脊髓背侧神经元NMDA受体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NMDA受体电流.原代培养的E14SD大鼠脊髓背侧神经元(DH细胞)3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0):...
李思思郁葱罗玉琳
关键词:哌啶类药物耐受性
曲马多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了解曲马多作为麻醉辅助用药 ,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患者随机分成曲马多组 (T组 )和哌替啶组(P组 ) ,采用曲马多2mg/kg(≤100mg/次 )及哌替啶1mg/kg(≤50mg/次 ) ,5分钟滴完后 ,观察其5、10、20、30分钟HR、SPO2、VT、VE 及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结果 :P组与T组均有PaCO2 轻度上升 (P>0 05) ,P组VT、VE 及SPO2 短期下降明显并低于T组 (P<0 01) ,而T组用药前后各参数无明显变化 (P>0 05)。结论 :提示哌替啶有明显呼吸抑制作用 ,而曲马多麻醉期间辅助用药无进一步降低每分通气量之虑 ,但应注意用量及滴注速度。
罗玉琳
关键词:曲马多通气功能麻醉辅助用药哌替啶
氯胺酮对儿童颌面外科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儿童颌面外科短小手术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y agitation,EA)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口腔颌面部手术患儿3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uesthesiologists,ASA)Ⅰ级2~5岁,体重15~26 kg,随机分为2组,氯胺酮组(K组,n=20)和对照组(C组,n=15),2组患儿麻醉方法相同,8%七氟烷吸入诱导后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后经鼻气管插管,术中机械通气2%~3%七氟烷吸入维持,K组术毕前10 min静脉推注氯胺酮0.5 mg/kg,C组生理盐水,2组均于术毕停用七氟烷,待患儿苏醒后采用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量表评估并记录EA发生率,不良反应和监护室停留时间。结果:2组儿童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K组儿童术后EA发生率明显少于C组(P<0.01),但术后不良反应及监护室停留时间无差异。结论:氯胺酮能有效减少儿童经七氟烷麻醉口腔颌面部手术术后苏醒期EA发生率。
陈思路罗玉琳郁葱张青
关键词:氯胺酮七氟烷苏醒期躁动儿童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评价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时,机体对伤害性应激反应。方法:40例颌面部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静脉麻醉组20例(微泵持续输入异丙酚加芬太尼)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组(吸入异氟醚1.5%-2%)。在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分钟,切皮后1分钟,手术探查时和病变器官切除时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异丙酚静脉麻醉组与异氟醚麻醉组在各测定时点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血流动力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异丙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对机体的应激反应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结果相似,均能较好地抑制机体对创伤性刺激的应激反应。
罗玉琳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颌面部肿瘤
丙泊酚和异氟醚麻醉对舌癌围术期患者细胞因子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异氟醚麻醉对舌鳞癌围术期患者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拟行舌鳞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异氟醚组(I组)。P组手术中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5~8 mg.kg-1.h-1;I组麻醉维持采用异氟醚,维持呼气末浓度为体积分数0.6%。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 h(T2)和术后48 h(T3)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并记录4个观测点的平均动脉压和直肠温度。结果两组患者T1、T2和T3时的IL-6、IL-10质量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均于T1点达到峰值,术后24 h开始回落;I组IL-6质量浓度在T1点时高于P组(P<0.01),而IL-10质量浓度在T1、T2点时低于P组(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直肠温度在4个观测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对舌癌根治术术后炎症反应比异氟醚轻,对预防严重并发症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
郁葱罗玉琳肖水生张青陈思路
关键词:丙泊酚异氟醚舌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