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晶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8个家系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8例HNPCC家系资料,绘制家系图谱。结果HNPCC发病率为1.59%,8个HNPCC家系总发病人数为31例,其中结直肠癌患者为25例,肠外相关肿瘤6例,8例先证者中6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4例发病年龄小于40岁,发病部位位于右半结肠为2例,左半结肠3例,直肠3例,组织学分型以中至低分化腺癌为主;均未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例先证者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异常的为5例。结论HNPCC先证者发病年龄轻,组织学分型较好,家系成员发病率高,对其家族成员进行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将能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并降低死亡率;MMR基因突变检测对提高HNPCC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 王瑜杨磊丁彦青童晶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先证者错配修复
- 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异常在低龄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MLH1和MSH2蛋白在低龄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缺失情况,为HNPCC家系的筛选提供线索。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年龄≤5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中MLH1和MSH2蛋白的表达。结果MLH1蛋白表达异常的为19例,占29.2%;MSH2蛋白表达异常的为2例,占6.2%;MLH1和MSH2蛋白二者表达均异常为3例;MMR蛋白表达缺失的总检出率为30.8%(20/65)。结论MMR蛋白在低龄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缺失率较高,以MLH1表达异常为主。免疫组化检测MMR基因的表达也可能成为筛选HNPCC家系的一种简单、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因此把低龄子宫内膜癌作为癌家族成员纳入HNPCC初筛范围,是很有价值的。
- 童晶王瑜杨磊丁彦青周军杨红军
- 关键词:MLH1MSH2子宫内膜癌免疫组化HNPCC
- 大肠癌504例临床病理及遗传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504例大肠癌的资料。结果504例大肠癌好发年龄为41—70岁。男:女为1.48:1,差异有显著性(P〈0.01)。509个病灶部位位于直肠231个(45.38%);左半结肠135个(26.52%);右半结肠130个(25.55%),其他特殊病例13个(2.55%)。组织学分型为腺癌496例(98.41%)。青年大肠癌分化不良者占49.33%,而中老年大肠癌分化不良者只占19.35%,差异有显著性(P〈0.01)。进展期癌(Dukes分期B,C,D期)共455例,占90.28%。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有33例(6.55%),其中13例(2.57%)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20例(3.97%)符合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诊断标准。结论大肠癌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增趋势,近半数大肠癌发生于直肠,而右半结肠癌比例逐渐增加。病理类型以高中分化腺癌居多,绝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中晚期。遗传性大肠癌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高发性,应逐步完善对具有遗传背景癌家族的登记工作,及时发现大肠癌高危人群,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王瑜杨磊丁彦青童晶
- 关键词:大肠肿瘤遗传学病理学特征
- 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缺失与5-氟尿嘧啶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MMR)表达缺失与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4株大肠癌细胞株SW480、HT29、Lovo、HCT116进行细胞培养,运用MTT法分析不同细胞株对5-FU药物敏感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 MMR基因缺失的细胞株Lovo、HCT116对5-FU的敏感性要高于MMR基因完整的细胞株HT29、SW480,并且以MSI-H的大肠癌细胞株HCT116的敏感性最高,MSS的大肠癌细胞株HT29敏感性最低。流式细胞术分析Lovo、HT29的细胞周期,5-FU处理细胞后,细胞周期中S期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5-FU作用细胞后抑制了细胞的增殖速度,阻断细胞的DNA合成和复制。结论 MMR基因缺失大肠癌细胞株对5-FU的敏感性明显高于MMR基因完整大肠癌细胞株,不同浓度的5-FU药物与癌细胞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关系。
- 王瑜童晶杨磊丁彦青
- 关键词: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5-氟尿嘧啶敏感性
- 阑尾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 2008年
- 患者女,37岁。因发热20d,腹痛14d入院。患者于2007年4月初无明显诱因发热,初期伴寒战,体温最高超过40℃.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于当地抗感染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发热无明显好转,以午后发热明显,给予退热药后夜间可退热,伴大汗淋漓。治疗6d后,患者突感腹部刀割样疼痛,弥漫性全腹痛,呈持续性,无放射痛;伴腹胀,根据腹穿检查考虑结核性腹膜炎,并给于抗结核治疗。
- 杨磊王瑜童晶
-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午后发热阑尾结核性腹膜炎抗结核治疗
- 可疑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可疑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错配修复蛋白(MMR)hMLH1和hMSH2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93例可疑HNPCC中hMLH1/hMSH2蛋白。表达缺失的病例为高度可疑HNPCC。结果:193例可疑HNPCChMLH1/hMSH2表达缺失率为29.02%:不同年龄段依次为:≤30岁为40.00%,31~40岁为28.05%,41。50岁为28.71%:其中3例hMLH1和hMSH2同时表达缺失;在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和直肠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0.74%、32.65%和18.89%;有家族史的病例表达缺失率为46.15%。结论:MMR蛋白表达缺失与年龄、发病部位及家族史密切相关,并且以hMLH1表达缺失为主,MMR蛋白表达缺失是诱发青年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hMLH1/hMSH2蛋白同时表达缺失。说明二者可能协同作用HNPCC的发生。
- 王瑜童晶杨磊丁彦青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
- 留学生病理学实习课教学实践被引量:14
- 2008年
-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病理学实习课和留学生的特点,加强语言交流能力,尤其是医学英语的表达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是留学生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 杨磊王瑜童晶丁彦青
- 关键词:留学生病理学教学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相关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筛查及其与5-氟尿嘧啶敏感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 研究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作为大肠癌的一个重要临床亚型,占所有大肠癌的5%-15...
- 童晶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单核苷酸多态性药物敏感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