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成方

作品数:78 被引量:65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3篇油藏
  • 20篇油田
  • 20篇含水
  • 20篇高含水
  • 14篇注采
  • 13篇含水期
  • 13篇高含水期
  • 10篇特高含水
  • 10篇特高含水期
  • 10篇注入井
  • 8篇流道
  • 8篇井段
  • 8篇井下
  • 8篇井下流体
  • 8篇储层
  • 7篇注水
  • 6篇油藏描述
  • 6篇油层
  • 6篇油田开发
  • 6篇剩余油

机构

  • 75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北京科技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华油集团
  • 1篇天津市地质调...

作者

  • 78篇石成方
  • 21篇田昌炳
  • 16篇叶继根
  • 12篇王正茂
  • 12篇李勇
  • 10篇朱怡翔
  • 10篇胡水清
  • 8篇雷征东
  • 7篇陈欢庆
  • 7篇周新茂
  • 7篇王凤兰
  • 6篇李蕾
  • 6篇王继强
  • 6篇王鸣川
  • 6篇朱维耀
  • 6篇刘双双
  • 6篇赵航
  • 5篇侯建锋
  • 4篇黄磊
  • 4篇李莉

传媒

  • 14篇大庆石油地质...
  • 5篇石油学报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油田化学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复杂油气藏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改善二次采油...

年份

  • 7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2
  • 1篇1997
  • 1篇1996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高渗油田高含水后期精细开发调整关键技术
叶继根1石成方田昌炳纪淑红周新茂胡水清高兴军傅秀娟黄磊鲍敬伟王继强刘天宇高大鹏王珏赵航
国内多数原油产量是来自高含水的油田,高含水油田已成为中国原油产量的主体。特高含水期油田如何控水、控递减、有效提高水驱采收率,这些都是世界性难题。中国陆相砂岩油田水驱开发持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借鉴技术少,针对油田现实需求...
关键词:
万向节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万向节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万向节结构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单节,相邻的两个单节能轴向相对滑动地连接,相连接的两个单节具有同轴固定的第一配合状态和能相对偏转的第二配合状态,相连接的两个单节通过轴向相对滑动在第...
钱其豪李保柱李勇胡水清吴桐张琪赵航李蕾周新茂石成方郑洁罗洪刘双双慕云涛
文献传递
聚驱油藏注蒸汽热采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对聚驱或聚驱后的油藏继续开采,提高采收率的聚驱油藏注蒸汽热采方法,聚驱开采的油藏转入热采蒸汽吞吐和蒸汽驱,1)选定聚驱油藏满足以下条件:油层深度<3000m,剩余油饱和度>0.30,油层总厚度>5.0m,净总...
张义堂计秉玉廖广志李秀娈石成方李莉沈德煌哈斯刘尚奇赵郭平张建刘誉松邱德友李晓玲
文献传递
快速预测水驱油井分层动态指标的新方法被引量:4
2017年
中国水驱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甚至特高含水开采期,平面矛盾和层间矛盾加剧,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经济有效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为满足油田快速、准确识别优势渗流通道和治理低效无效循环的需要,基于油藏数值模拟和水驱规律曲线方法,提出了一种快速预测单井分层动态指标的方法。对大庆油田筛选出的10条天然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了研究,发现采出程度与水油比在半对数坐标系中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回归出了这一线性关系表达式中斜率和截距与渗透率的关系,从而得到了不同渗透率下采出程度与含水率(或水相分流量)之间的关系式。对单井产液量进行劈分,与得到的关系式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油井分层动态指标预测模型,并提出了采用实际生产动态数据对产量的修正方法。与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计算进行了对比,两者水驱采收率计算结果最大误差为2.72%.对实际生产区块动态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方法简便易掌握,能够高效、准确地对水驱油藏分层动态指标进行预测,解决了常用预测方法耗时长、计算复杂、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等问题。
董驰宋考平石成方朱孟高崔晓娜刘柱
关键词:水驱油田水驱特征曲线
同井多层自我注采的井下流体分离自驱井及开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井多层自我注采的井下流体分离自驱井及开采方法,自驱井包括:母井,其设有互不连通的注入流道和采出流道;分支井组,包括至少一个注入井段和至少一个采出井段,至少一个储层中设有分支井组,注入流道通过注入井段与多个...
王锦芳王正茂谢雯田昌炳石成方朱怡翔李保柱叶继根高兴军李勇郝银全刘文岭胡水清王玉学马朋善陈欢庆
同井同层中自我注采的自驱井及开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井同层中自我注采的自驱井,包括:直井段,设有油管和套管,套管套设于油管外,油管与套管之间形成油套环空;至少一个采出井段,位于井下储层中,至少一个采出井段与油管连通而形成采出通道,采出通道内设有第一采出机构...
王锦芳郑兴范王正茂谢雯田昌炳石成方李保柱许磊高小翠郝银全任殿星侯建锋王文环雷征东陶珍秦勇胡亚斐
特高含水期油田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公式推导被引量:14
2020年
目前国内部分水驱油藏都进入了特高含水阶段,对于特高含水油藏来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会发生上翘的现象,这也导致推导出的水驱特征曲线在油田特高含水期产生上翘,使得运用常规水驱特征曲线对实际油田生产进行预测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基于实际油田的数据资料,通过对不同油田区块多条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上翘后的部分进行拟合分析,给出了新的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表达式;同时,根据新的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表达式推导出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油田的生产。结果表明,新型水驱特征曲线能够很好地预测常规水驱特征曲线产生上翘后的油田生产动态,对特高含水阶段的预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王英圣石成方王继强
关键词:水驱特征曲线水驱开发可采储量
高含水阶段重新认识水驱油效率被引量:85
2012年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从影响水驱油效率的主要内在和外在因素出发,分析高含水阶段水驱油效率变化的可能性。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尤其是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润湿性等;外在因素主要为水驱条件,包括注水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及油水黏度比等。根据水驱油效率的定义、实验室测定及矿场应用情况,尝试分析水驱油效率变化的机理,提出了高含水阶段储集层润湿性及孔隙结构变化将导致临界毛管数的降低,使残余油饱和度减小,进而提高水驱油效率。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应加强对水驱油效率的关注,从3个层次加深对水驱油效率的研究,首先是水驱油效率的实验取值,其次要研究不同储集层水驱油效率的经济界限,最后要从毛管数出发,着眼于经济有效地提高水驱油效率的技术研究方向。
纪淑红田昌炳石成方叶继根张祖波傅秀娟
关键词:水驱油效率润湿性
特高含水期油藏动用状况评价方法被引量:12
2019年
A油田经过多年注水开发,目前已整体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阶段。针对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油层动用状况、剩余可采潜力分析和无效水循环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油田实际数据为基础,作出驱油效率累计分布曲线,对比均质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并运用数学方法回归拟合曲线,建立了一套油层动用状况的动态评价方法。用该方法评价了B区块油层的动用状况、水驱开发剩余潜力、无效循环厚度和无效循环水量,评价结果较为准确。该方法对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调整具有前瞻意义,不仅能方便快速的判断油田目前已动用情况,还能判断油田的剩余开采潜力,更是对特高含水期无效水循环问题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和理论依据。
柳涵石成方王继强李军李森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无效循环
驱替单元与精细开发
2021年
在我国绝大部分中高渗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情况下,剩余油高度分散,要挖潜必然要走向精细开发的道路。要实施精细开发,就必须明确什么是“最小可控单元”,从而对其进行精细描述,掌握其地质与驱替状态,然后才能对其进行控制和调整。研究表明,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出现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无效循环越来越严重”和“井间层内剩余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治理存在于井间层内的无效循环和挖掘井间层内剩余油成为今后开发调整的主攻方向。最小可控单元——“驱替单元”的描述与调整必将成为精细开发调整的重要理论和技术支点。
石成方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