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肾康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保肾康对尿微量白蛋白 (mALB)、尿转铁蛋白 (TRF)、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β2 微球蛋白 (β2 MG)的影响与预防紫癜性肾炎的价值。方法 88例过敏性紫癜分为一般治疗组和保肾康治疗组 ,定期观察尿上述四项蛋白与尿常规的变化。结果 治疗 3个月时 ,对照组与治疗组尿mALB、TRF、β2 M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P <0 .0 1)。治疗 6个月时对照组与治疗组尿mALB、TRF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P <0 .0 1)。治疗 3、6个月时尿常规异常人数具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保肾康可缩短尿mALB、TRF、β2 MG升高的时间 。
- 徐益群王懿林石军潘筱
- 关键词:保肾康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尿微量蛋白尿转铁蛋白
- 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测定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判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测定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判断的作用。方法分别监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急性期、恢复期的肺部喘鸣音、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PETCO2和PaCO2,并对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喘鸣音分级与PETCO2、PaCO2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测得的PETCO2、PaCO2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01);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的PETCO2和PaCO2均呈正相关(P<0·01);喘鸣音分级与PETCO2、PaCO2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PETCO2监测无创、简便、可连续监测,对病情判断有指导意义,是评价通气功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王兴伟王吉安石军
- 关键词:细支气管炎病情判断
- 培美他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8例临床疗效观察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培美他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培美他尼雾化吸入治疗 3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 4 0例常规输液治疗患儿的疗效对比。结果 :(1)培美他尼雾化吸入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 .0 5 )。(2 )治疗组在平喘及肺部口罗音吸收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培美他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具有明显抗炎、平喘及祛痰作用 。
- 王召安石军
- 关键词:培美他尼雾化吸入毛细支气管炎疗效
- 窒息新生儿心脏收缩时间间期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心脏收缩时间问期(STI)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轻度窒息27例、重度窒息18例及正常新生儿14例行二维超声及STI测定,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新生儿比较;轻、重度窒息组心脏的腔室大小和室壁厚度无变化(P>0.05)。轻、重度窒息组与正常新生儿相比,急性期右室射血时间(RVET)显著缩短(P<0.05);重度窒息组右室射血前期时问(RPEP)延长。重度窒息组RPEP/RVET急性期和恢复期均较正常和轻度窒息组明显增大(P<0.05)。急性期重度窒息组较正常新生儿的左室射血前期时间(LPEP)显著延长(P< 0.05)。急性期和恢复期重度窒息组RPEP/RVET增大患儿较轻度窒息组增多,急性期RPEP/RVET增大患儿心衰发生及远期致残率较RPEP/RVET正常增加。结论窒息对新生儿心功能的影响右心重于左心,RPEP/RVET增大者临床表现较重,致残可能性较大。
- 石军薄辉郎东明
- 关键词:心脏收缩时间间期窒息超声心动图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临床表现及CT分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 6 4例HIE患儿临床表现及CT分度对预后的影响 ,与同期收治的HIE非残儿进行了对照。结果 ①临床表现为轻、中、重度的致残率分别为 6 .2 5 %、2 9.0 3%、6 4 .71%。②CT改变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患儿的致残率分别为 5 .2 6 %、10 %、2 5 %和 73.6 8%。③重度窒息 (生后 1分钟Apgar评分 <3)、临床表现重度、CT改变重度估测HIE预后不良的准确性分别为 70 .31%、79.6 8%和 85 .93%。结论 重度窒息、CT改变和临床表现重度患儿发生残疾的可能性较大 。
- 王召安石军马晓欣
- 关键词:新生儿脑缺血脑缺氧预后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的研究
- 2002年
- 目的 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是否存在Th1/Th2失衡。方法 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儿外周血淋巴因子蛋白产生。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IL-4、IL-6、IL-10明显增高,IL-2降低。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Th1类和Th2类淋巴因子产生有重叠,可能存在细胞间相互作用,不能用某一亚群过度活化解释。
- 王懿林徐益群石军徐丽云潘筱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淋巴因子TH1/TH2
-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54表达的研究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5 4在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 2 4例HSP患儿及 2 0例正常小儿外周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 (AMS)CD11b、CD5 4的表达。结果 (1)HSP组与对照组比较 :淋巴细胞 (L)、单核细胞 (M )、多形核细胞 (PMN)表面CD11b、CD5 4的阳性细胞百分率 (PPC)和 (或 )平均荧光强度 (MFI)普遍上调 (P <0 .0 5或P <0 .0 1) ,其中以M的AMS上调最为显著 ;(2 )HSP肾炎组与HSP非肾炎组比较 :三类白细胞表面CD11b、CD5 4的PPC和 (或 )MFI表达上调 ,CD5 4表达显著上调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1)AMS在HSP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在三类白细胞表面CD5 4表达均同时上调的水平有可能作为判断HSP病情程度的免疫学指标 ;(3)本研究结果可能为HSP的抗黏附疗法提供了一些依据。
- 郎东明石军
- 关键词:白细胞CD54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期C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急性期C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比分析致死、致残组和非残组HIE患儿的特点 ,计算轻、中、重度CT改变 ,估测HIE预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6 4例HIE中 ,CT正常 19例 ,CT异常 4 5例 ,其中轻度异常 10例 ,中度异常 16例 ,重度异常 19例。重度CT改变估测HIE预后不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6 9.2 3%、97.36 %和 85 .93% ;轻、中度CT改变估测的敏感性不高 ,特异性不强。结论 重度CT改变的HIE患儿发生死亡及残疾的可能性较大 ,应重点观察随访。
- 郎东明石军
- 关键词:脑缺氧脑缺血预后
- 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5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表达意义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RSVP)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表面 CD11b、CD5 4在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 30例 RSVP患儿 (轻型 2 0例、重型 10例 )及 2 0例正常小儿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 (AMS) CD11b、CD5 4的表达。结果 :(1) RSVP组与对照组比较 :淋巴细胞 (L )、单核细胞 (M)多形核细胞(PMN)表面 CD11b、CD5 4的阳性细胞百分率 (PPC)和 /或平均荧光强度 (MFI)普遍上调 (P <0 .0 5或 P <0 .0 1) ,其中以 M的 AMS上调最为显著 ;(2 )重型 RSVP组与轻型组比较 :L、M表面 CD11b 的 PPC和 /或 MFI表达上调 ,3类白细胞表面CD5 4的 PPC和 MFI表达均显著上调 (P <0 .0 5或 P <0 .0 1)。结论 :(1) AMS在 RSVP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在 3类白细胞表面 CD5 4表达均同时上调的水平有可能作为判断肺炎病情程度的免疫学指标 ;(3)本研究结果可能为肺炎的抗粘附疗法提供一些依据。
- 郎东明石军闫旭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流式细胞术
- 早期加维生素D对婴儿骨矿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加维生素D(VitD)的必要性。方法 :将单纯母乳喂养 (16例 )和母乳加VitD喂养婴儿 (2 5例 )进行骨密度测量比较。结果 :母乳喂养儿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较母乳加VitD喂养儿明显降低。结论 :在婴儿早期加用VitD对婴儿骨骼发育有促进作用 ,母乳喂养早期加用VitD是非常必要的。
- 薄辉石军
- 关键词:骨矿物质婴儿母乳喂养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