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晓红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内皮细胞抗体检测在早期流产中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ies,AECA)预测早期流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产检并完善AECA的无自身免疫病史孕妇122例。根据早期流产史(流产时孕周<12周),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期流产组和对照组,采用t检验、非参数Wilcoxon检验、Chi-square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流产的相关因素。随访孕妇的自然流产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AECA阳性和AECA阴性孕妇的自然流产率。结果:(1)共纳入122例孕妇,其中早期流产组35例(28.7%),平均年龄(32.1±6.1)岁;对照组87例(71.3%),平均年龄(30.7±5.1)岁。早期流产组有更多的妊娠次数[3(2,4)vs.1(1,2),Z=-6.402,P<0.001]和高血压合并症(11.4%vs.1.1%,P=0.024)。早期流产组AECA的阳性率(34.3%vs.8.0%,χ^(2)=13.070,P<0.001)和免疫球蛋白G升高的比例(17.1%vs.4.6%,P=0.032)显著高于对照组。(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次数增加(OR=4.149,95%CI:2.287~7.529,P<0.001)、AECA阳性(OR=4.288,95%CI:1.157~15.893,P=0.029)、免疫球蛋白G升高(OR=6.177,95%CI:1.156~33.015,P=0.033)是早期流产的危险因素。(3)将122例孕妇分为AECA阳性组(19例)和AECA阴性组(103例),生存分析显示,孕12周时AECA阳性组的胎儿生存率显著低于AECA阴性组(84.2%vs.96.1%,P=0.035)。结论:妊娠次数增加、AECA阳性及免疫球蛋白G升高是导致早期流产的显著危险因素;AECA的检测有助于预测早期流产,可以为改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
- 罗靓李云王红彦相晓红赵静孙峰张晓盈贾汝琳李春
- 关键词:抗内皮细胞抗体早期流产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nterstitial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98例RA患者,分析其中RA-IPF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比较合并和不合并IPF的RA患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吸烟及用药史等,系统分析RA-IPF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198例RA患者中30例合并IPF,占15.2%(30/198)。所有RA-IPF患者均存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HRCT)改变,其中63.3%(19/30)患者胸部X线提示IPF,46.7%(14/30)患者有呼吸道症状,50.0%(15/30)患者存在肺底Velcro啰音。30例RA-IPF患者中均无杵状指,仅1例伴低氧血症。多数患者IPF发生于关节症状之后。(2)合并IPF的RA患者组年龄明显高于不合并IPF组[(65.50±9.71)vs(55.22±12.98)岁,P<0.01];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ies,AKA)阳性率明显增高(61.5%vs35.9%,P=0.014);RA-IPF组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不合并IPF的RA患者[(4.38±2.08)vs(3.20±2.12),P=0.01]。两组患者病程、吸烟史和用药史、IgM型类风湿因子、IgG型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SSA抗体、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IPF患者多数临床表现轻微,老年患者多见,AKA和抗CCP抗体可能是与RA-IPF密切相关的重要抗体。
- 李茹李霞张晓苹相晓红栗占国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肺纤维化
- 抗类瓜氨酸化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抗类瓜氨酸化抗体(anti-carbamylated fibrinogen antibodies,抗Car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意义,SLE是否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一样,存在大量针对类瓜氨酸的自身抗体,抗CarP抗体与关节损伤及疾病活动度高度相关。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05例确诊的SLE患者和7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抗CarP抗体水平,收集其他SLE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SLE中存在抗CarP抗体,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抗Car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SLE患者相比,在以下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心磷脂抗体、抗dsDNA抗体、D-二聚体、IgA、IgG、补体C3、补体C4、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P<0.05)。与SLE其他自身抗体相比,抗CarP抗体的阳性率(21.9%)高于抗Sm抗体(15.24%),与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22.86%)阳性率相似;在SLE特异性抗体阴性的患者中可检测到抗CarP抗体,其阳性率分别为:抗Sm(-)组20.2%(18/89),抗dsDNA(-)组9.3%(4/43),抗核小体抗体(-)组12.5%(6/48)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组20.9%(17/81)。而且,抗CarP抗体水平与病程、补体C3、补体C4、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ESR、CRP、IgA、IgG、RF、抗心磷脂抗体、抗dsDNA抗体及D-二聚体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中抗CarP抗体水平升高,抗CarP抗体与SLE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具有相关性。
- 李英妮相晓红赵静李云孙峰王红彦贾汝琳胡凡磊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
- 自然杀伤T细胞样细胞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样(NKT-like)细胞在SSc患者中的表达,探索NKT-like细胞与SSc实验室指标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NKT-like细胞在SS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和住院就诊的46例SSc患者(SSc组),年龄及性别与之匹配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收集SSc组和HC组外周血NKT-like细胞和其他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数量和百分比。同时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测定其他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2组间差异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或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NKT-like细胞和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与HC组[165(72,226)个/μl]相比,SSc组外周血中NKT-like细胞数量[30(19,58)个/μl]及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69,P<0.001)。相关性分析可见,NKT-like细胞数量与总T细胞(r=0.56,P<0.001)、CD4+T细胞(r=0.42,P=0.004)、CD8+T细胞(r=0.60,P<0.001)、B细胞(r=0.50,P<0.001)及NK细胞(r=0.33,P=0.024)呈正相关;NKT-like细胞所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8+T细胞所占百分比呈正相关(r=0.34,P=0.020),与其他淋巴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P>0.05)。NKT-like细胞降低组ESR较NKT-like细胞正常组显著升高[15(9,28)mm/1 h与8(4,16)mm/1 h,Z=-2.04,P=0.042]。NKT-like细胞数量与ESR呈负相关(r=-0.34,P=0.019)。结论SSc患者外周血NKT-like细胞存在数量和比例明显降低,NKT-like细胞不仅与多种淋巴细胞亚群呈正相关,而且与反映疾病活动度的ESR呈负相关。NKT-like细胞可作为监测SSc疾病活动的一种指标。
- 李燕马向波周新华王昱澍贾园贾园赵静相晓红李云李英妮
- 关键词:淋巴细胞血沉自然杀伤T细胞
- 育龄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卵巢功能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育龄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女性患者的卵巢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4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明确诊断的SLE女性患者107例,年龄20~40岁,同时选取40例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健康对照及SLE患者血清中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通过病例检索形式收集SLE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用药情况(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分析SLE患者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前后血清中AMH水平的变化。结果:(1)SLE患者的AMH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475(0.344,3.030)μg/L vs.2.934(1.893,4.761)μg/L,P<0.001]。(2)SLE患者月经正常组AMH水平显著高于月经不规律组[1.931(0.638,3.414)μg/L vs.0.335(0.159,1.527)μg/L,P=0.004],AMH降低组与AMH正常组在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24,95%CI:1.033~1.224,P=0.007)和病程(OR=1.100,95%CI:1.017~1.190,P=0.018)是AMH下降的危险因素。(4)接受泰它西普治疗6个月后,患者AMH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2.050(0.763,4.259)μg/L vs.治疗前1.988(0.473,2.822)μg/L,P=0.043];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6个月后,患者AMH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026(0.376,2.267)μg/L vs.治疗前1.545(0.503,3.414)μg/L,P=0.127]。结论:育龄期SLE患者存在卵巢功能下降,年龄和病程是其危险因素;生物制剂的使用对于育龄期SLE患者的卵巢功能有较好的安全性。
- 陈丹丹陈丹丹李云相晓红相晓红李英妮李英妮赵静李春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卵巢功能
- 衣康酸或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衣康酸或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属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医药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研究发现,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LPS刺激后生成衣康酸的能力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而且衣康酸合成缺陷会促进关节炎...
- 栗占国李静曹璐璐靳家扬蔡璇琳相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