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超
- 作品数:42 被引量:22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苎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苎麻叶面施肥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2年
- 作物叶面施肥是补充营养元素和改善品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苎麻进行叶面施肥不但可以及时改善缺素症状,还能提高原麻产量、改善纤维品质。苎麻叶面肥料大致可以分为营养型肥料、调节型肥料和益菌型肥料。本文介绍了三类叶面肥料对苎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苎麻叶面施肥的方法,并对今后苎麻叶面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白玉超崔国贤马渊博肖呈祥赵丹博
- 关键词:苎麻叶面肥
- 水分胁迫对苎麻的影响及相关农艺措施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我国是苎麻(Boehmeria nivea L.)种植大国,苎麻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原材料之一。在苎麻生产中,土壤水分是影响苎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水分胁迫对苎麻生理特性和产量因素的影响及相关农艺措施进行了综述。
- 马渊博崔国贤白玉超孙敬钊张小龙曹诣
- 关键词:苎麻水分胁迫生理特性农艺措施
- 施氮量、种植密度和播种期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以JX0010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种植密度和播种期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地上部分营养器官干物质、生殖器官干物质、单株干物质和群体干物质变化趋势均呈"S"型曲线。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营养器官干物质所占比重降低,生殖器官所占比重逐渐升高。密度是影响群体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因子,以施氮量225 kg/hm2、密度82 500株/hm2、播期5月20日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大,达到了188.25kg/(hm2·d)。
- 代英男马一学阳会兵陈金湘白玉超
- 关键词:棉花施氮量种植密度播种期干物质
- 苎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主成分及聚类分析被引量:19
- 2019年
- 为了揭示我国丰富的苎麻种质资源,充分发掘利用其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收集的94份苎麻种质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将苎麻的7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高达90.35%;其中第一主成分以株高、茎粗、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第二主成分各个性状系数均为正,可以看作是苎麻种质农艺性状的综合反映;第三主成分以分株数、总株数的影响为主;第四主成分以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94份苎麻种质材料在阈值为3.79时聚为三个大类,可划分为高株细茎型、矮株粗茎型和1个特殊型。上述结果将苎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并将94个苎麻品种分为3种类型,为苎麻优质品种选育和多功能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李林林黄敏升崔国贤白玉超李雪玲李雪玲刘楠楠苏小惠王继龙
- 关键词:苎麻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氮素营养诊断技术及其在麻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利用氮素营养诊断技术指导施肥,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生产成本,还可减少肥料浪费并改善生态环境。氮素营养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传统诊断和无损诊断,都用来对作物生长、营养状况进行监测及诊断。但是不同的诊断方法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时要注意。本文介绍了各氮素营养诊断技术的原理、研究现状及优缺点,重点阐述了氮素无损诊断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在麻类作物上的应用前景。
- 郭婷崔国贤丁莎莎白玉超陈兵兵
- 关键词:麻类作物氮素传统诊断技术
- 苎麻营养与施肥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被引量:3
- 2012年
- 对苎麻营养与施肥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在研究苎麻的营养特性和需肥规律的基础上,力求寻找适合苎麻的新型施肥技术和方法,培育出优质高产的苎麻,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 丁莎莎崔国贤马渊博白玉超陈兵兵郭婷
- 关键词:苎麻营养平衡配方施肥
- 苎麻“3414”肥效试验及经济效益分析
- 本研究以'浏阳苎麻高产创建与高效施肥研究与示范基地'为平台,采用'3414'肥效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中苎1号'纤维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氮、磷、钾肥料的互作效应。N、P、K互作效应最高,比对...
- 曹诣佘玮崔国贤白玉超王辉
- 关键词:苎麻纤维产量
- 文献传递
- 苎麻叶片SPAD值与氮素含量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8
- 2011年
- 本文探讨利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得的叶绿素相对值(称SPAD值)预测苎麻叶片全氮含量的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的供氮水平,研究幼苗期、旺长期和成熟期两个苎麻品种功能叶片的SPAD值与全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两个品种苎麻叶片的SPAD值和全氮含量都达到了0.01水平下极显著正相关,SPAD值可以很好的反映苎麻的全氮营养状况。根据不同品种和生育时期建立了SPAD值预测叶片全氮含量的6个回归模型,预测精度在85.23%-92.08%之间。通过SPAD值能够准确、快速、无损的预测叶片氮营养状况,为确定苎麻合理的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前景广阔。
- 李朝东崔国贤谢宁丁莎莎陈兵兵白玉超
- 关键词:苎麻SPAD值氮含量
- 定位试验下败蔸对苎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通过连续7年定位试验,研究了败蔸对中苎1号(Zhongzhu-1)、多倍体1号(Tri-1)和湘苎3号(Xiangzhu-3)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对原麻产量与株高、茎粗、分株数、有效株率、鲜皮厚度、鲜皮产量和鲜皮出麻率共7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年定位试验下3个苎麻品种的平均败蔸率达到14.71%,原麻产量比高产期下降14.94%。随着年份增加,苎麻株高、有效株率和鲜皮出麻率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结果为株高年增长0.0181m,有效株率年增长0.2925%,鲜皮出麻率年增长0.1792%;苎麻茎粗、分株数、鲜皮厚度、鲜皮产量和原麻产量呈下降趋势,线性拟合结果为茎粗年降低0.0089cm,分株数年降低0.1057×104株/hm2,鲜皮厚度年降低0.001 mm,鲜皮产量年降低0.6439×103 kg/hm2,原麻产量年降低0.3634×102kg/hm2。苎麻原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鲜皮产量(r=0.9108)、株高(r=0.4226)、鲜皮厚度(r=0.4176)、分株数(r=0.2777)、有效株率(r=0.2640)、鲜皮出麻率(r=0.1235)和茎粗(r=0.0395),其中株高、鲜皮厚度和鲜皮产量与原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分株数和有效株率与原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中,鲜皮产量对原麻产量的直接通径作用最大(P=1.0446),鲜皮出麻率的直接通径作用次之(P=0.4262);株高、茎粗、鲜皮厚度、分株数和有效株率对原麻产量的直接通径作用都相对较小,但通过鲜皮产量对原麻产量有较大的间接作用。
- 白玉超王辉郭婷李林林杨瑞芳佘玮崔国贤
- 关键词:苎麻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
- 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苎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本研究共设计了4个不同的叶面肥配方,以苎麻中苎1号和多倍体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苎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叶面肥均能促进苎麻植株的生长及叶片SPAD值、根系活力、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特性的提高,且以腐殖酸复合叶面肥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苎麻叶面施肥后生长加快,长势变旺;3次叶面施肥后,中苎1号叶片SPAD值较对照提高了24.2%~41.0%,多倍体1号提高了12.3%~32.6%;根系活力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提高,并达到极显著水平。
- 白玉超崔国贤张小龙孙敬钊曹诣李雪玲黄敏升
- 关键词:苎麻叶面肥生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