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玮
- 作品数:33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_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的治疗作用(英文)被引量:6
- 2007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光法检测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内吲哚胺2,3-二氧化酶的表达情况,并以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以观察吲哚胺2,3-二氧化酶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是否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M5和ALL的白血病细胞中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9.4±11.2%和24.7±7.96%,而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仅为3±1.2%;两个白血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M5与ALL组之间在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1-甲基色氨酸(1-MT)治疗的白血病小鼠与对照组比较,肿瘤消退,生存期延长(P<0.05),部分治疗小鼠达到无病长期生存(注射肿瘤细胞后生存期超过3个月)。结论: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均表达吲哚胺2,3-二氧化酶,1-甲基色氨酸对白血病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孙静昕张王刚陈银霞赵万红田玮杨云刘苏虎
- 关键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吲哚胺2,3-二氧化酶1-甲基色氨酸
- 白血病瘤苗对小鼠巨噬细胞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自制的一种白血病瘤苗对C5 7BL 6小鼠Mφ杀伤功能的影响。 方法 :建立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 ,用自制的 3种不同的白血病瘤苗进行预防或主动免疫治疗 ,用MTT比色法检测预防或治疗 2周、4周后小鼠Mφ杀伤活性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1)随着白血病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 ,小鼠的Mφ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抑制。 (2 )灭活肿瘤细胞 +IFA +细胞因子 (rGM CSF +rIL 2 +rIL 6 )的肿瘤疫苗在提高小鼠的Mφ免疫功能方面 ,优于灭活肿瘤细胞 +IFA肿瘤疫苗 ,而仅含灭活肿瘤细胞的疫苗作用不明显。结论 :灭活肿瘤细胞 +IFA +细胞因子 (rGM CSF +rIL 2 +rIL 6 )的肿瘤疫苗可以激活以Mφ为代表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如非特异性细胞毒、免疫监视、抗原递呈等功能 ,为进一步活化T淋巴细胞打下基础 ,此种疫苗在血液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中很有潜力。
- 赵万红何爱丽张王刚王一理耿宜萍田玮宋长琐
- 关键词:白血病小鼠巨噬细胞肿瘤疫苗免疫治疗
- 表达人GM-CSF的K-562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 2004年
- 刘苏虎张王刚曹星梅张镁陈银霞田玮
- 关键词:K-562GMCSF疫苗
- 沙利度胺调节多发性骨髓瘤共刺激分子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B7共刺激分子在人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上的表达及沙利度胺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细胞培养研究沙利度胺对人骨髓瘤细胞系B7.1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7分子的表达。结果人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及患者骨髓瘤细胞缺乏B7.1分子的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8及2.19±2.13,B7.2分子的表达分别为26.4及30.28±28.1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除0.1μg/ml组外,随着沙利度胺浓度的增加,CD80分子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提高(P<0.01),5μg/ml浓度组为(17.7±1.53)%,达到最高。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不表达或低表达B7.1分子,上调B7.1分子的表达可能是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的机制之一。
- 杨云张王刚何爱丽杨惠云汪瑛田玮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沙利度胺肿瘤免疫
- 血小板冷冻保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本研究研制新型的血小板冷冻保存液,观察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液冻存前、后的形态改变,以及体外受凝血酶作用下的活化状态,同时比较添加UDP-Gal对保存液保存效果的影响。在以往单一应用较高浓度的DMSO为血小板低温保存液的基础上,自行研制新型保存液:2%DMSO+thrombosol+UDP-Gal,在不同时间分别观察血小板形态及测定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62P的表达。结果显示,在圆形、树突形、不规则形态的百分比方面冷冻保存对血小板形态有显著影响,2%DMSO+thrombosol组和2%DMSO+thrombosol+UDP-Gal组保护作用优于5%DM-SO组;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冻存后血小板表达CD62P明显下降,保存1月与3月时CD62P表达无明显差异,3种保存液组之间CD62P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3种冷冻保存液中2%DMSO+thrombosol和2%DMSO+thrombosol+UDP-Gal对血小板形态的保持效果相似,均优于5%DMSO组。冷冻保存后血小板对凝血酶的反应下降,3种保存液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保存液中添加UDP-Gal对保存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 杨惠云田玮郭颖张瑞丽张王刚
- 关键词:血小板冷冻保存CD62P
- 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评估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在辅助白血病临床诊断和药物疗效判定方面的价值。方法5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中位年龄54(18~80)岁;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47(2~64)岁。另有22例非CML或APL患者(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6~55岁)。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临床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血病融合基因M-bcr/abl或PML/RARα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56例CML患者的M-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96.4%(54/56);9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77.8%(7/9)。②5例CML患者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定量检测M-bcr/abl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或转阴(4/5),伊马替尼治疗CML效果优于应用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的患者。结论实时定量RT-PCR技术操作简便,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准确性高,在辅助临床诊断和白血病患者药物疗效判定方面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王剑利张王刚蒙昕曹星梅陈银霞何爱丽张鹏宇田玮
- 关键词:白血病融合基因
-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1-甲基左旋色氨酸对白血病小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肿瘤可使机体处于病理性免疫耐受状态,从而不识别肿瘤抗原。最近有研究提示肿瘤细胞及引流淋巴结内的抗原呈递细胞分泌一种名为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的免疫调节酶可以引起免疫耐受。IDO是一种含铁血红素蛋白单体和黄素依赖酶,可催化体内色氨酸的分解。研究表明很多实体肿瘤都表达IDO。我们初步检测了急性白血病患者IDO的表达和作用,以探讨白血病免疫耐受的发生机制。
- 孙静昕赵万红张王刚陈银霞田玮杨云刘捷
- 关键词:吲哚胺色氨酸抑制剂免疫耐受状态小鼠
- IL-15联合GM-CSF对急性白血病NK细胞作用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 选择细胞因子IL-15和GM-CSF作为刺激物,观察其对急性白血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 分离健康成人及化疗缓解后的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加入IL-2、IL-15、GM-CSF培养,MTT法检测PBMC及活化后的PBMC对白血病K562的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并计数NK/PBMC比例。结果 正常人及化疗缓解组PBMC经过IL-15、IL-15+GM-CSF分别作用后,细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殖。化疗后缓解的增殖程度均小于正常人。正常人及化疗缓解组PB MC联合应用IL-15和GM-CSF后对k562杀伤活性优于单用IL-15。缓解组对k562的杀伤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化疗缓解后病人的NK/PBMC比例低于正常人。经联合应用IL-15、GM-CSF孵育后NK/PB MC高于正常人。结论 正常人及白血病患者PBMC与IL-15和GM-CSF联合孵育, 能有效刺激PBMC增殖,提高NK/PBMC的比例。通过正常人及白血病患者的PBMC对K562的杀伤能力,间接反应IL-15和GM-CSF能有效激活外周血NK细胞,增加杀伤活性。
- 曹星梅王欢张王刚杨惠云田玮张慧何爱丽
- 关键词:NK细胞IL-15
- CpG寡核苷酸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刺激作用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观察CpGODN、GM CSF、CD40 L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免疫刺激作用 ,以期筛选出一种高效的疫苗佐剂。方法 用CpGODN 2 0 0 6、GM CSF、CD40 L刺激正常人PBMC ,48h后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 γ、IL 12及IL 10水平 ;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BMC上CD40、CD86、HLA DR的表达。结果 CpGODN 2 0 0 6能诱导正常人PBMC分泌较高水平的IL 12、IFN γ ,抑制IL 10的分泌 ;上调PBMCCD40、CD86、HLA DR表达的作用最强。结论 CpGODN 2 0 0 6是一种免疫刺激作用强大的新型佐剂 ,可用于多种疫苗的制备。
- 郭勇曹星梅刘捷田玮张王刚姚煜
- 关键词:CPG寡核苷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刺激作用
- 新型共刺激分子CD137抗白血病作用的体外研究
- 2009年
- 本研究探讨新型共刺激分子CD137(4-1BB)在人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单克隆抗体hCD137mAb在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增强细胞杀伤作用的抗白血病功能。应用FACS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正常人T淋巴细胞上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前后不同时相CD137的表达。在HL-60细胞和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用MTT比色法测定hCD137mAb、PHA对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用FACS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对T细胞表面上IFN-γ和IL-4分泌水平的影响。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C)体系中,研究不同效靶比例时hCD137mAb增强T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抗白血病作用。结果表明:①T细胞未经PHA刺激几乎不表达hCD137,经PHA活化后开始表达,且随着时间延长表达率逐渐增高,第7天为高峰(FACS法为56.4%±1.98%,间接免疫荧光法为52.8%±2.01%)。②MTT法检测提示,单独使用hCD137mAb不能刺激T细胞增殖(增殖指数1.002±0.011),但其与PHA伍用可增强后者刺激活性(增殖指数2.161±0.102)约2倍(增殖指数4.705±0.133)。③在PHA存在时,hCD137mAb可使IFN-γ在T细胞上表达增加到大约2倍,而对IL-4几无影响。④hCD137mAb明显增强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杀伤活性,且共刺激活性在40:1效靶比时最强,杀伤百分比增加到大约2倍。结论:新型共刺激分子CD137具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应用hCD137mAb是一种有效排斥白血病的免疫策略,且安全、简便,本研究为其用于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 马肖容张王刚田玮陈银霞
- 关键词:共刺激分子CD137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