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 作品数:10 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牙龈卟啉单胞菌内毒素对动脉内皮细胞IL-8分泌的影响
- 目的:了解牙龈卟啉单胞菌内毒素对动脉内皮细胞前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材料及方法:动脉内皮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内毒素、E.coli LPS和热灭活牙龈卟啉单胞菌进行培养3、6、12小时,然后测定动脉内皮细胞IL...
- 邓淑丽王颖陈晖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内毒素动脉内皮细胞固有免疫
- 牙周病的单纯性牙周治疗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牙周病的单纯性牙周治疗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诊断为牙周病的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38例患者先进行单纯性牙周治疗,牙周状况进入静止期后给予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比较单纯性牙周治疗前后及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前后测量探诊深度、牙冠长度、牙根长度和牙槽骨密度。结果单纯性牙周治疗后的探诊深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的探诊深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后的牙冠长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的牙冠长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根长度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根长度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槽嵴顶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槽嵴顶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组治疗后的根尖区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根尖区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牙周病单纯性牙周治疗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均可以改善牙周情况,增加牙冠长度,不增加牙根长度,单纯性牙周治疗增加牙槽骨的骨密度,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减少牙槽骨的骨密度。
- 蓝旭华樊彤海雷桂花瞿晓芸王颖
- 关键词:牙周病牙周治疗
- 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的ICDAS系统评估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采用ICDAS系统评估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临安市5所幼儿园2.5~4.5周岁的49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用国际龋病探测和评估系统(ICDAS)对儿童乳牙龋坏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以ICDAS系统0~2级为健康,3~6级为龋齿的标准,受检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6.80%和3.98,龋面均5.77,男女童患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釉质龋占24.44%;牙合面患龋最高,占32.90%;舌腭面患龋最少,占7.62%;咬合面和近远中面龋坏占大多数。结论临安市2.5~4.5周岁学龄前儿童龋病患病率较高。ICDAS龋病评估系统应用于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对于发现早期釉质龋坏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儿童龋病的早期防治。
- 方达峰陈希陈晖陈瑶王颖朱赟婕戴万明余静林小龙
- 关键词:乳牙龋病
- 氟对体外培养人牙胚TGF-β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氟对牙胚发育早期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牙胚体外培养模型,观察低剂量(20mg/L)和中剂量(50mg/L)的氟作用于分泌前期牙胚后,TGF-β1表达情况的变化。采用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灰度分析,并对灰度值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在分泌前期TGF-β1的表达主要在造釉器,在20mg/L、50mg/L的氟条件下从培养第4天开始TGF-β1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在牙胚发育早期,TGF-β1主要在上皮表达,TGF-β1可能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来调节内釉上皮细胞、牙乳头细胞的分化及基质的合成与分泌,低剂量和中剂量的氟显著抑制TGF-β1的表达,提示氟可能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而抑制了内釉上皮细胞和牙乳头细胞的分化及随后的基质合成与分泌。
- 王颖张安波陈晖
- 关键词:氟牙胚TGF-Β1
- 牙龈卟啉单孢菌内毒素促进饮食诱导肥胖小鼠高血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牙周炎引起的慢性炎症与糖尿病关系非常密切,而肥胖的牙周炎患者可能更容易诱发高血糖。本研究目的是观察牙周炎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内毒素对高脂引起肥胖小鼠血糖的协同作用,以及AMP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C57BL/...
- 邓淑丽王颖陈卓陈晖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小鼠血糖
- 三种根管冲洗液对根管内可疑致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 目的:通过1%聚维酮碘、3%双氧水、2.5%次氯酸钠三种不同冲洗液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进行根管冲洗,以比较三种不同根管冲洗液对根管内可疑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为慢性根尖周炎治疗过程中根管冲洗液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微生物学依据.
- 王颖吴连俊邓淑丽陈晖
- 关键词:根管冲洗液慢性根尖周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三种根管冲洗液对根管内可疑致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 目的比较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治疗过程中使用三种不同根管冲洗液进行根管预备,分析治疗前后根管内四种可疑致病菌的检出情况,了解不同冲洗液对这些可疑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为根管预备时冲洗液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微生物学依据。方法选取60...
- 王颖吴连俊邓淑丽
- 关键词:根管冲洗液慢性根尖周炎
- 文献传递
- 3种根管冲洗液对根管内可疑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对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治疗过程中采用3种不同根管冲洗液进行根管预备,分析治疗前后根管内4种可疑致病菌的检出情况,了解不同冲洗液对这些可疑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为根管预备时冲洗液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微生物学依据。方法选取60颗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单根管),根据根管预备时采用不同冲洗液随机分为3组(每组20颗):Na Cl O组(根管冲洗液为2.5%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H2O2组(根管冲洗液为3%双氧水,hydrogen peroxide); PVP-I组(根管冲洗液为1%聚维酮碘,Povidone iodine,怡速欣)。分析根管治疗前后临床指数(clinical periapical index,CPI);同时采集根管预备前后患牙根管内感染物,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合成针对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 g)和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P. e)的16S r D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比较分析E.f、F.n、P.g及P.e的检出率和检出量。结果 3组治疗前、后E.f、F.n、P.g和P.e的检出率相同,但可疑致病菌的检出量均有下降。其中3组间比较E.f、F.n和P.g检出量的下降率经统计学检验有差异(P<0.05),而P.e检出数量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 2组间比较发现Na Cl O组和PVP-I组间E.f、F.n和P.g检出量的下降率统计学检验无差异(P>0.05); Na Cl O组和PVP-I组分别与H2O2组比较,E.f、F.n和P.g检出量的下降率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I组P.e检出量的下降率大于H2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3种不同根管冲洗液进行根管预备,能明显地减少感染根管内的E.f、F.n、P.g和P.e的量;与3%双氧水比较,用2.5%NaClO和1%PVP-I根管冲洗液对E.f、P.g和F.n抑制作用更明显;用1%PVP-I对P.e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 王颖吴连俊吴红霞赵永旗陈晖邓淑丽
- 关键词:根管冲洗液慢性根尖周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治疗后龈下菌斑中优势菌的变化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中间普氏菌(Pi)的拷贝数,以了解qRT-PCR对2种牙周致病菌检测的敏感性和牙周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分别采用龈下刮治、牙周袋内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派丽奥)给药和两者综合治疗,采集治疗前、后(7d)龈下菌斑,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合成针对Pg和Pi的16S rRNA基因的特异引物,运用qRT-PCR法检测Pg和Pi的拷贝数。采用SAS 9.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Pg、Pi在不同样品组中检测到的绝对拷贝数数量分别为103~106和102~106,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和绝对拷贝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的Pg数量比治疗前下降,其中综合治疗组和派丽奥治疗组下降率显著高于龈下刮治组。Pi的数量在派丽奥治疗组和龈下刮治组治疗后无显著减少,但在综合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qRT-PCR法能快速鉴定和精确定量Pg和Pi;综合治疗法比单一疗法能更有效抑制Pg和Pi。
- 邓淑丽王颖何佳燕陈卓陈晖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
- 口腔乳杆菌和变形链球菌在儿童龋病检测中的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对儿童龋病患者口腔乳杆菌和变形链球菌进行检测,探讨口腔乳杆菌和变形链球菌在儿童龋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龋病儿童5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无龋病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口腔中乳杆菌和变性链球菌进行检测,分析其与儿童龋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儿童口腔中乳杆菌阳性率、变性链球菌阳性率及乳杆菌+变形链球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口腔中乳杆菌+变形链球菌均阴性的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中龋组和高龋组儿童口腔中乳杆菌阳性率、变形链球菌阳性率及乳杆菌+变形链球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龋组和高龋组儿童口腔中乳杆菌+变形链球菌均阴性的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中龋组和高龋组之间乳杆菌阳性率、变性链球菌阳性率及乳杆菌+变形链球菌阳性率比较没有差异(P>0.05)。儿童口腔乳杆菌和变形链球菌和儿童龋病显著相关(P<0.05)。结论儿童口腔乳杆菌和变形链球菌和龋病的发生显著相关,是儿童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 黄林江宣桂红杨洲王颖
- 关键词:口腔乳杆菌变形链球菌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