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韵洁

作品数:2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检察官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检察
  • 4篇诉讼
  • 4篇未成年
  • 4篇未成年人
  • 3篇农村
  • 3篇起诉
  • 3篇纠纷
  • 3篇纠纷处理
  • 2篇刑事
  • 2篇刑事案件
  • 2篇学位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社会
  • 2篇社会转型
  • 2篇社会转型期
  • 2篇司法
  • 2篇农村纠纷
  • 2篇起诉制度
  • 2篇未成年人刑事...
  • 2篇文献资源

机构

  • 15篇国家检察官学...
  • 5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作者

  • 20篇王韵洁
  • 1篇罗淦
  • 1篇李可书

传媒

  • 5篇中国检察官
  • 3篇人民检察
  • 2篇人民论坛(中...
  • 1篇传媒
  • 1篇河北法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学术探索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吉林工程技术...
  • 1篇预防青少年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9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际私法的困惑与反思
2011年
作为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国际私法的涉外性为其带来一些困惑必不可免。涉外引起多元,多元带来冲突和国际性显得理所当然,趋同、和谐、本土性又是它们赖以生存和进步的必然和客观的相对面,对这些进行反思也纳入具体制度进行价值评判和实践取舍也在情理之中。像任何其它部门法因其本身所存在的限制一样,在这些因素中挣扎并克服以摆脱这种困境是其不断前进和获得发展的前提。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各种困惑因素一方面的确是限制和束缚了国际私法的追求方向和目标价值的实现,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国际私法在"斗争"中反思和寻求自己的方向然后向该方向前进的道路。
李可书王韵洁
关键词:趋同本土性
社会转型期农村纠纷处理机制研究——鲁东L市的实践解读
农村社会的纠纷类型以及相应的纠纷解决模式能反映出中国法治在农村的运行状况,因此乡土社会的纠纷研究一直是法学界关注的热点。当下,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村正在经历着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层面的变革,乡土社会也在向着“半熟人”社会甚至“...
王韵洁
关键词:农村纠纷处理
检察机关参与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研究——兼评全国首例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撤销监护权案被引量:3
2016年
全国首例由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民政部门申请撤销监护权案件的审理,是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领域的一次力举。但是支持起诉所遭遇的理论以及现实尴尬都迫切需要我们寻找新的路径,而家事诉讼则是检察机关参与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的前路所在。
王韵洁
关键词:检察机关家事诉讼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用分析
2019年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中增设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程序中一项制度.但关于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标准、所附条件、考察制度、救济程序等方面都规定的较为笼统,这就导致了该制度适用率大大降低.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基层人民检察院探索的“一个核心、两项支撑、多元帮教”的附条件不起诉案件办理模式为视角,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建立以检察机关为主导,将案件办理的重点集中在考察条件的设置和考察期的帮教方面,同时辅助以专业的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化支持体系,以期实现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初衷.
刘力萍王韵洁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心理评估社会支持
检察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兼谈中国检察文献中心文献资源建设
2016年
本文界定检察学文献的范围、分析检察学文献的类型及其收集方式,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检察文献中心的资源建设过程。
王韵洁
关键词:检察学资源建设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难点与完善
2020年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其中的亮点之一便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2012年修订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在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附条件不起诉的实施细节。最高人民检察院2017年发布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指引(试行)》也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进一步细化,解决了部分实务中的疑难问题。
王韵洁刘力萍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指引
检察博士学位论文资源综述
2016年
文章从检察博士论文资源的概况和特征入手,介绍了中国检察文献中心收藏的检察博士论文的资源特点等情况,以期实现对该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王韵洁
新时代司法传媒生态构建研究——评《我国司法公信力建设中的传媒角色研究》
2024年
新时代下,构建一个公正、健康、和谐的司法传媒生态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其不仅能够在司法实践与公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便于进行司法宣传与普法,推动司法改革与法治化进程,还能够影响到社会公众对立法、司法等一系列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增强司法公信力。《我国司法公信力建设中的传媒角色研究》一书是我国具有建设性的司法公信力传播策略研究的最新力作。本书作者基于角色理论分析了司法公信力建设中记录者、宣传者、监督者等不同角色的建构问题,以期在司法公信力形成研究、困境研究、传媒生态研究中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司法公信力建设之路。在新时代司法传媒生态建设中,记录者、宣传者、监督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相互独立之间寻求合作,在互斥的张力之间达至平衡,这些角色的对立、合作与冲突一直贯穿于司法传媒生态构建的全过程。
王韵洁
关键词:传媒生态传媒角色宣传者生态构建
非正规就业妇女劳动权益保护刍议——以北京市家政服务行业为例
2013年
以家政行业为代表的非正规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但是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屡受侵害,而这些行业中的大部分劳动者都是妇女。如何保障非正规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已日益引起理论界以及实务界的关注。目前,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并未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因此,当她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无法可依,投诉无门。国家应将家政服务行业等非正规就业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切实保障这些职业妇女的劳动权益。
王韵洁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家政劳动权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司法官职业道德探析
2015年
清末改制以来,行政司法不分的格局得以改变,司法官员从行政序列中独立出来,司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当局通过制定法律、行政命令甚至党内纪律的形式对司法官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规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实践背离文本的情况却是常态,司法权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现实也使得司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成为无源之水,司法官职业道德也随着国民政府的日益溃败而江河日下。
王韵洁侯逾婧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司法官职业道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