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作品数:33 被引量:131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语言文字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更多>>
一次失败的窃火——中国第一种小说期刊《海上奇书》论略 被引量:2 2006年 《海上奇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种小说期刊,它的创刊在新闻出版史和小说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表明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向细密化分工,出现了以刊载小说为主的专业刊物。同时,它的问世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小说创作方式和传播模式的诞生,对于研究刊载其上的晚清方言小说《海上花列传》也具有版本学的价值。 王燕关键词:韩邦庆 中国古代小说中“头发”书写的文化意蕴 2024年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头发”书写呈现出神异化与现实化两条路径,与中华民族“须发崇拜”的传统文化语境密切相关。从“头发”书写的神异化角度看,发与人体相互感通、精怪截发吸食人精等小说情节,反映了原始巫术观念影响下人们对头发“神化”功能的吸纳与利用。从“头发”书写的现实化角度看,头发常与传统忠孝节义观念相联结,“截发”“赠发”故事揭示了“美德”与“自我牺牲”之间的潜在关联,成为古人身体观、性别观的反映符码。“头发护体”母题凸显了头发的特殊物理属性与超现实效用,亦为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思路启迪。从文学角度对头发的文化意蕴加以分析,为考察中国古代发文化的丰富性及融通性提供了新视角。 王燕 张宇辰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 头发 文化 十九世纪西方人视野中的《三国演义》——以郭实腊的《三国志评论》为中心 被引量:4 2016年 《三国志评论》是英语世界对于《三国演义》的第一次系统解读,1838年9月刊载于近代著名英文报刊《中国丛报》,虽然是一篇书评,但它对于中国小说的海外传播却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考订出该文的作者是第一位清代德国来华新教传教士郭实腊,在此基础上,结合他对于中国文学的整体理解与认识,分析了这篇书评四方面的问题:情节译介、人物重构,以及译介者对于《三国演义》的总体评价和译介缘由。在郭实腊的大力推介下,中国历史小说得到了清代来华西士的广泛认同,在当时几乎造就了一枝独秀的文体神话,这对于推动中国小说的海外译介意义重大。 王燕关键词:《三国演义》 历史小说 德译《中国童话》与《西游记》学术探究 被引量:5 2017年 1923年,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一文中提出孙悟空形象来自印度神猴哈奴曼,这是20世纪孙悟空形象研究的一大突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术观点。根据1914年出版的德译《中国童话》,最早将孙悟空与哈奴曼联系在一起的并非胡适,而是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同时,胡适认为《西游记》是一部"童话小说",这一观点与卫礼贤的相关论述也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卫礼贤的学术观点在《西游记》研究史上具有开启先河的重要意义。只是由于胡、卫二人"个人才性"的不同,以及当时中西方"文化转向"的差异,致使胡适在发表相关观点时,没有彰显卫礼贤的学术贡献。 王燕关键词:孙悟空 童话小说 汤姆斯与《三国演义》的首次英译 《三国演义》何时开始传人英语世界的?最早的译介者是如何翻译和看待这部作品的?该译文在西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国演义》的首次英译是这部经典之作西传的逻辑起点,起点的确切定位与深入分析,对于探讨《三国演义》的西行之旅至关重... 王燕关键词:《三国演义》 汉英翻译 谢卫楼与曹操形象的海外建构 被引量:1 2018年 19世纪美国汉学家谢卫楼撰写的《曹操生平及时代概况》,是英语世界首次系统解读曹操形象的长篇大论。该文不仅将三国时代置于世界版图的历史框架,而且为曹操形象的海外建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场域。曹操由此不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代奸雄,更不是民间舞台上的白脸奸相,他甚至走出了中国语言的文化传统,被用英文符码打造成一个拿破仑式的军事奇才。 王燕关键词:三国演义 汤姆斯与《三国演义》的首次英译 被引量:8 2017年 《三国演义》的首次英译是这部经典之作西传的逻辑起点,起点的确切定位与深入分析,对于探讨《三国演义》的西行之旅至关重要。1982年,王丽娜女士在《(三国演义)在国外》一文中指出: 王燕关键词:《三国演义》 英译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19世纪英国汉学家亚历山大《貂蝉》剧本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1869年,英国业余汉学家亚历山大(George Gardiner Alexander)根据《三国演义》中的“连环计”,创作了五幕剧《貂蝉》(Teaou-Shin:A Drama from the Chinese),开创了以西方戏剧改编三国故事的先河,创造性地完成了从中国小说到西方戏剧的文体转换,使这部著名的东方“演义”在英语世界迎来了“后起的生命”(afterlife)。然而,长久以来,学术界对于亚历山大其人其作均缺乏研究,这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契机。本文在广泛搜集第一手英文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亚历山大的来华背景与学术著述,探讨他对“连环计”故事的情节改编与重构,分析了他对人物形象的设置与塑造,同时联系当时的英国戏剧生态与中西文化交流,总结《貂蝉》一剧在19世纪的文化接受与学术贡献。 王燕 卜嘉辉关键词:英国戏剧 连环计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淫书”《红楼梦》——以艾约瑟《红楼梦》书评为中心 被引量:1 2016年 英国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在评价第一个以单行本发行的《红楼梦》英译本时,批评《红楼梦》是一部缺乏道德良知的"淫书",乃"左拉主义"的最邪恶的发展,堪比庞贝古城的色情雕塑和壁画。本文结合评论者的观点和立场,尝试着揭示其批评表象背后的态度与观念,以及这种批评形成的历史语境与文化机制。目前学界对于十九世纪《红楼梦》英译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别译者和译作,对于当时的海外评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在此情况下,重审艾约瑟的相关评论就显得尤为必要。 王燕关键词:艾约瑟 红楼梦 罗伯聃与“刘老老一进荣国府”的英译研究 2020年 道光丙午年,英国驻宁波首任领事罗伯聃在他编辑的汉语教材《中国话》(The Chinese Speaker)中,完整翻译了《红楼梦》第六回中的故事“刘老老一进荣国府”,从而跻身译介《红楼梦》早期业余汉学家之列。结合罗伯聃的汉学成就,分析其译介缘由,考察出译文所据中文底本最接近“东观阁本”,指出经过罗伯聃校勘的第六回印制精良,错字最少,成了这部经典之作西传史上的精校文本。同时,结合《意拾喻言》的“直译”与“意译”,探讨了《红楼梦》的翻译方法,对于译文中出现的增补文字、注释文字、翻译错误,也做了仔细辨析。 王燕关键词:《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