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 作品数:60 被引量:297H指数:11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PSA阶段变化建立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预测新模型及评估
- 董振阳王海峰王燕鲁欣瞿旻陈锐施振凯朱峰孙颖浩高旭
- 3-T 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最优b值探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以磁共振超声融合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究3-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优b值。方法前瞻性招募临床拟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43例,于穿刺前行包括常规T2WI及10个b值(0、50、100、150、200、500、800、1 000、1 500、2 000s/mm2)DWI在内的MR检查。采用DWI联合T2WI对病灶进行分析判断,根据MR诊断结果选择穿刺方式。MR提示有可疑病灶者行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未提示可疑灶者行单纯系统穿刺。选择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测量不同b值病灶及正常组织的DWI信号强度。采用Wilcoxon Signed Ranks非参数配对检验分析不同b值病灶和正常组织信号强度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b值诊断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入组病例共43例,22例确诊为前列腺癌,1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5例为前列腺炎。在确诊为前列腺癌的22例中,16例病灶在b值为1 500s/mm2 DWI上显示较为清晰,6例病灶在b值为2 000s/mm2 DWI上显示较为清晰。Wilcoxon Signed Ranks结果显示当b值为500s/mm2时病灶和正常组织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在其他b值图像上病灶和正常组织信号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ROC曲线分析提示b值为1 500s/mm2时AUC最大(0.933)。当诊断的信号强度cut-off值为49.2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09和0.909。结论3-T MR DWI在b值为1 500s/mm2时具有最佳显示病灶能力,在b值为500s/mm2时无法区分诊断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
- 阳青松王振陈玉坤陈录广马超高旭王燕余勇伟陆建平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扩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
- 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危险因素的单中心研究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生存曲线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至2015年3月1 122例行根治手术的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排除失访及术前、术后进行辅助治疗患者,883例纳入研究.生化复发定义为患者术后未进行内分泌治疗及放疗,随访过程中连续2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0.2 μg/L.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生化复发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对确诊时年龄,术前PSA,手术方式,不同手术方式下早、中、后期手术,术后病理情况(包膜是否侵犯、精囊是否侵犯、切缘是否阳性、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Gleason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7个月.883例患者中251例发生生化复发,总生化复发率为28.4%,患者3、5年无生化复发生存率为60.5%和45.3%.术后Gleason评分>7(HR=1.774,95% CIl.358~2.316,P<0.001)、术前PSA≥10 μg/L(HR=1.758,95% CI 1.288 ~2.399,P<0.001)和精囊侵犯(HR=1.512,95% CIl.049 ~2.177,P=0.027)均是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 术前PSA、精囊侵犯和术后Gleason评分是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需要更大样本量及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进行验证.
- 瞿旻高旭侯建国王林辉许传亮杨波王海峰王燕孙颖浩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生化复发
- 单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最初100例报告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总结单术者最初100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ic-assistedlaparoscopicradicalprostatectomy,RALR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者快速度过RALRP学习曲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1月单术者最初100例RALRP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0~87岁,平均67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3~214.0μg/L,平均值20.3μg/L。临床分期T1a~T2b期89例,T2c期4例,T3a~T4期7例。低危患者16例,中危患者37例,高危患者47例。采用移动平均法对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学习曲线分析。结果100例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120~480min,平均221min(包括机械臂放置时间)。术中出血量50~800ml,平均207ml,术中输血2例。切缘阳性26例(26%)。术后3个月尿控恢复(尿垫使用≤1块)80例(89%);另10例随访不足3个月,其中5例尿控恢复。对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分析提示,85~90例后进入比较稳定的时期。结论RALRP学习曲线短,即便处于学习初期,患者总体治疗效果仍较好。
- 高旭王海峰王燕马春飞常易凡孙颖浩
- 关键词:机器人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在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对患者术后肾功能的短期影响.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因肾恶性肿瘤入院,并接受同一术者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患者的...
- 杨庆徐斌肖成武王燕盛佳雁孙颖浩
- 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保留性神经的技术改进及短期随访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分析长海医院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视频资料和患者术后的短期随访结果,总结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保留性神经的技巧。方法 分析自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的80例在我院行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视频资料(80例手术由4名术者分别完成),筛选采用我中心建立的改良的“面纱”技术,即“头盔”技术的保留双侧性神经的手术9例,保留单侧性神经的手术5例,分析其手术技巧,并进行了短期性功能随访。结果 14例手术均为经腹膜途径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15-382 min,平均175 min;患者术中出血量50-1400 ml,平均145 ml,术中输血1例,术后2-4 d下床活动,14 d拔除导尿管。术后住院天数为6-19 d,平均9 d。术后4周血清PSA均〈0.01 ng/ml。术后3个月尿控有效率(以每天应用尿垫≤1块为标准)为92.9%(13/14)。术后3个月能恢复完整性过程的共5例(其标准为ESI或者SHIM〉17分)。保留双侧性神经的9例中有4例恢复,保留单侧性神经的5例中有1例恢复。结论 “头盔”技术能够保留更多的前列腺周围的筋膜,并尽量减少了耻骨前列腺韧带等尖部结构的破坏,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尿控和勃起功能。
- 高旭王海峰杨波马春飞王辉清鲁欣王燕李耀明方梓宇施振凯施挺侯建国许传亮盛夏孙颖浩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手术随访
- 单中心中国初诊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界定国人初诊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高危因素,初步确定骨转移极低风险患者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5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初次确诊的49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确诊后均行^(99m)Tc MDP注射的全身骨骼ECT扫描。分析所有患者确诊时的年龄、穿刺前末次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临床T分期、前列腺穿刺Gleason评分及骨扫描、相应MRI/CT结果。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得出预测骨转移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496例患者中,81例(16.3%)存在骨转移。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的年龄无差异,但骨转移组患者PSA水平大于无骨转移组(P<0.001)。随着PSA水平、临床T分期或穿刺Gleason评分升高,骨转移风险增大(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前PSA>20ng/mL、临床T分期为T3~T4和活检Gleason评分≥8是骨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PSA>50ng/mL和活检Gleason评分≥8是骨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初诊PSA≤20ng/mL且Gleason评分≤6的79例前列腺癌患者无一例出现骨转移。结论初诊PSA≤20ng/mL且Gleason评分≤6的中国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非常低,这部分患者在初诊时不需要行骨扫描检查。
- 唐亮高旭许传亮陈国强王燕王海峰孙颖浩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骨转移前列腺特异抗原
- 多参数MRI与经直肠超声实时融合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研究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 评价多参数MRI与经直肠超声(TRUS)实时融合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对32例经多参数MRI发现可疑前列腺癌病灶的患者行MRI/TRUS融合前列腺靶向穿刺.每例患者多参数MRI发现可疑灶数目1~2个.年龄47~ 82岁,中位年龄64岁.穿刺前PSA 1.11 ~33.54 ng/ml,中位PSA 8.73 ng/ml,其中PSA< 10 ng/ml者13例,10~20 ng/ml者10例,>20 ng/ml者9例.患者首先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2针前列腺系统穿刺,后将患者MRI DICOM格式文件导入超声系统(GE,Logiq E9),将TRUS图像与MRI影像实时融合,锁定平面,对可疑病灶进行靶向穿刺,每个可疑灶穿刺2~3针.结果 本组32例多参数MRI发现可疑病灶患者,行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和靶向穿刺活检共诊断前列腺癌21例.其中,4例系统穿刺结果阳性靶向穿刺结果阴性,1 1例系统穿刺结果和靶向穿刺结果均阳性,6例靶向穿刺结果阳性而系统穿刺结果阴性.前列腺系统穿刺诊断共15例,靶向穿刺诊断共17例.系统穿刺Gleason评分6~8分,平均7.13分,Gleason评分≤6分、7分、≥8分者分别占20% (3/15)、46.7% (7/15)、33.3% (5/15);靶向穿刺Gleason评分6~10分,平均7.47分,Gleason评分≤6分、7分、≥8分者分别占17.6%(3/17)、47.1% (8/17)、35.3% (6/17).11例系统穿刺和靶向穿刺结果均阳性的患者中,3例靶向穿刺Gleason评分较系统穿刺高.结论 MRI/TRUS融合靶向穿刺可有效提高前列腺穿刺阳性率并降低高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的漏诊率,其进一步推广依赖于前列腺肿瘤病灶精确成像和影像融合技术的发展.
- 高旭王燕王海峰阳青松常易凡施挺朱峰何必鸣金修才许传亮孙颖浩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超声波检查穿刺活检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3位手术经验背景不同的术者实施的350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48~87岁,平均67岁.术前PSA 0.308~214ng/ml,中位PSA 12ng/ml.术前肿瘤临床分期T1aN0M0~T3bN1M0期,其中≤T1c期74例,T2a期119例,T2b期63例,T2c期68例,≥T3a期26例.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作为学习曲线的衡量指标.结果 手术时间120 ~ 555min,平均220.5min.术中出血量20~1300ml,平均216.3ml,术中输血5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4~ 32d,平均9.3d.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中出血明显减少(P<0.01),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3位术者均成功度过第1个学习曲线,其中1位术者进入第2个学习曲线平台期.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呈现双平台模式,而术者在学习该术式前的外科背景会影响对该术式的学习.
- 朱峰高旭杨波王林辉许传亮王海峰王燕任善成施振凯马春飞瞿旻孙颖浩
- 关键词:前列腺癌
- 前列腺癌门诊科研病历系统构建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总结前列腺癌门诊科研病历系统的构建过程及实际临床应用的体会。方法为了解决门诊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病历资料不全导致无法进行科研统计分析的困扰,医院泌尿外科与信息科合作,于2016年1月开始开发可与医院门急诊医生工作站对接的前列腺癌门诊科研病历系统。首先将所有可能于门诊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分成不同类别,然后根据各类型患者的特点分别设计病历模块,最后在临床试用过程中不断进行缺陷修复和质量优化。结果根据前列腺癌患者的不同特点,将前列腺癌门诊科研病历系统细分为确诊后治疗前模块、根治术后模块、初始内分泌治疗模块及初始放疗模块,在每个模块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关键信息以供填写,并提供可选病史以满足扩展性需求。在临床试用过程中,针对部分患者就诊时病历资料不全导致无法完整录入所有信息的情况,将各模块中需要填写的关键内容分为必填项和选填项,并加入时间限制,在保证信息完整的基础上对实际临床操作提供便利。此外,加入下拉框及可选框来简化输入过程,以提高临床操作效率。最后,实现系统的数据质控和导出功能,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看门诊医师填写病历的数量和质量,也可以批量导出数据以供临床研究使用。结论前列腺癌科研病历系统的构建不但很大程度上增加前列腺癌患者信息的获取,也为科研与临床工作的结合统一提供一个范例。
- 施挺高旭王海峰王燕许传亮孙颖浩
- 关键词:前列腺癌病历门诊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