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远
- 作品数:219 被引量:79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近十年来我国日本文论与美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缺憾
- 2013年
- 进入21世纪1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的深化,对日本传统文论与美学的研究逐步展开,由此前的单篇文章发展到更为体系性、更有规模性的研究著作,一批优秀的著作陆续问世。但由于日本文论在中国译介滞后、研究难度大、研究基础薄弱、文化阻隔较大等种种原因,一些著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缺憾乃至错误。主要表现为原典研读缺失、范畴与关键词界定不准确乃至混乱、特征概括不到位、文论史与文学批评史撰写草率粗陋等问题。这在《"文"与日本的现代性》、《日本文论史要》和《现代日本文学批评史》等几部论著中表现得较为突出。
- 王向远
- 关键词:学术史研究学术评论日本文学
- 百年国难与“国难文学史”
- 《中国百年国难文学史》在通常所说的"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中,划分出"百年国难"(1840-1937)与"八年抗战"(1937-1945)两个时期,提出了"百年国难文学"与"八年抗战文学"两个范畴,认为1840年后的中国百年...
- 王向远
- 关键词:中国文学国难
- 文献传递
- 田汉的早期剧作与日本新剧被引量:2
- 1999年
- 王向远
- 关键词:早期剧作有岛武郎社会价值艺术价值新浪漫主义
- “译文学”的概念与体系——诸概念的关联与理论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3
- 2015年
- "译文学"学科建构的基石是若干学术概念与学科范畴,需要从自古及今、源远流长的中国翻译史与翻译思想史中加以发掘、整合与提炼,还需要将外国翻译理论与翻译思想加以参照。为此,在"译文学本体论"层面上,提出并界定了"译/翻"、"可翻不可翻/可译不可译"、"迻译/释译/创译"三组概念,以此作为译文生成的概念;又提出并界定了"归化/洋化/融化"、"正译/误译/缺陷翻译"、"创造性叛逆/破坏性叛逆"三组概念,以此作为译文评价与译文研究的概念。这两组概念又都涉及"翻译度"这个概念。通过论证这些概念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了"译文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在"译文学关联论"的层面上,阐述了"译文学"与一般翻译学、与译介学、与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关联性,从而确立了"译文学"的学科定位,论述了其独特的学术功能。今后,还需进一步强化"译文学"的理论自觉,使其在翻译文学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王向远
- 关键词:翻译研究学科建构
- 主持人语
- 《东方丛刊》自创刊伊始,就是以东方文学、东方文化研究为主要特色的。在我印象里,创刊头几年的《东方丛刊》,常设的最重要的栏目是"东方文学",它不仅刊载东方文学研究的论文、通讯和书评,定期刊载东方文学研究的论文要目及重要论著...
- 王向远
- 文献传递
- 荣格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及其东方学思想被引量:1
- 2017年
- 以荣格为代表的'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以'东方-西方'二元论作为理论空间,对瑜伽、佛教、禅宗、易经等多有参照,对西方心理学中的唯理主义加以反省批判,对东方心理文化努力加以同情的理解,指出其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相通、相似,并把'集体无意识'的象征原型的分析方法运用于东方经典的解读。但另一方面,又明确反对西方人学习模仿瑜伽、禅宗等心理修炼方式,而主张用西方自己的精神分析心理学来解决心理问题。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东西方观既超越了此前东西方文化'对立论',也超越了东西方文化'互补论',实际是主张'并立、互照',是西方的东方观的一种崭新形态。
- 王向远
- 关键词:精神分析心理学东方学
- 日本“东洋史”三种模式及东洋史观批判
- 2019年
- “东洋史”研究是日本的东方学中起步最早、影响最大的学科,大体形成了三种东洋史模式:一是桑原骘藏的“民族盛衰一邦国兴旺”模式,宗旨是将改朝换代为主要内容的国别史转换为民族、邦国关系史,莫定了东洋史的基本架构;二是白鸟库吉的“南北对抗一东西交涉”模式,把东洋史视为北方野蛮民族与南方文明民族的互相对抗而又互相消磨的历史,日本因处在这种对抗之外而保持了特殊性,而日本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则属于文化交流性质的“东西交涉”;三是宫崎市定的“西起东至一终点文明”模式,认为东洋文明起源于西亚,经过印度、中国而最终到达最东端的日本并集其大成。
- 王向远
- 关键词:国别史文明起源东方学邦国
- “汉俳”三十年的成败与今后的革新——以自作汉俳百首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日本"俳谐"一词及俳谐体的观念源自中国,后来产生了日本独特的微型诗体"俳谐"(近代以后称"俳句")。近百年来周作人、赵朴初、林林、李芒、晓帆等人对日本俳句的译介和创作,使汉俳在近三十多年来颇有创作声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表现为汉俳的理论建设滞后,特别对俳谐及汉俳的美学特质的认识和探讨还很薄弱。许多作者以中国古典汉诗词的创作思路与语言习惯来写汉俳,颇似诗词长短句;有的虽用白话,却写成了"五七五"音节的豪言壮语、政治口号。笔者以尝试写作的百首汉俳为例,主张汉俳既然是"俳",就应该具有轻妙、鲜活、潇洒、超越、机智、诙谐的俳意和俳味,在题材上应该着眼于日常化、个人化、生活化的卑俗题材,以写生、自况、讽喻、酬唱为主,务必使用俗语俳言,务求小巧轻妙、稚气清新、化俗为雅,这样才能对中国传统古典诗词的思维惯性加以转换,对一本正经的板正、暮气沉沉的老到,言志载道的传统士大夫气及诗词雅言的陈词滥调加以反思和清理,从而丰富我们的诗歌表现与审美趣味。
- 王向远
- 关键词:俳谐俳句汉俳
- 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整体观被引量:19
- 2005年
- 中国比较文学是立足于本土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全球交往的语境下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科学。中国比较文学与西方比较文学的深刻差异在于它一开始就奠基于中国文化传统,跨越了东西方文化,致力于异质文化之间文学的“互识”、“互补”和“互动”。中国比较文学是世界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它高举人文精神的旗帜,为实现跨文化沟通,维护多元文化,建设一个多极均衡的世界而努力。
- 乐黛云王向远
- 关键词:中国比较文学本土文学异质文化多元文化东西方文化
- 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的历史经验、文化功能及学术史撰写
- 2013年
- 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有了一百多年学术传统,形成了四代研究群体,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文学评论到文学研究、由非专业化到专业化、由追求功用或实用价值,到追求非实用的纯学术价值乃至审美价值的发展演变历程。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对我国的社会政治思潮、文化文学革新等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在文学史综合研究、《万叶集》及和歌俳句研究、《源氏物语》等古典散文叙事文学研究、能乐等戏剧文学研究、汉诗文研究、现代文学研究、文论与美学研究、中日文学关系史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成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史乃至整个学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知识与思想两个方面,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为今天该领域的学术史撰写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 王向远
- 关键词:中国学术史日本文学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