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荣
- 作品数:74 被引量:27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栗疫病菌不同毒力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7
- 1996年
- 对不同毒力、含或不含dsRNA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含dsRNA的弱毒力菌株的分生孢子后代,可分化出白色和桔黄色两种菌落类型,菌落白色的单孢菌株,可继续分化出白色和桔黄色两种类型的后代,桔黄色的单孢菌株保持稳定,不再发生分化。不含dsRNA的菌株,未见培养性状发生分化。对含dsRNA的弱毒力菌株的第2代两种类型的单孢菌株进行了毒力测定和dsRNA检测,桔黄色的单孢菌株的毒力水平达到或接近强毒力菌株的水平,不含dsRNA;而白色的单孢菌株的毒力很弱,且都含有dsRNA。对不同毒力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孵育12h后,即有部分菌株的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强毒力菌株孢子的萌发最早,含dsRNA的弱毒力菌株的孢子萌发较迟;孵育24h后,各菌株孢子的萌发率均达到90%以上,差异已不太明显,但芽管的分枝程度有较大差异,强毒力菌株的芽管(菌丝)大量分枝,初步形成菌丝丛,而弱毒力菌株,不论是否含有dsRNA,芽管的分枝程度均较低。
- 周而勋王克荣陆家云
- 关键词:疫病菌分生孢子培养性状毒力DSRNA
- 几种植物上串珠镰孢霉群体遗传结构的比较
- 2009年
- 用9条引物对不同来源的串珠镰孢霉菌菌株进行RAPD扩增,共产生88个条带的RAPD分子标记,其中97.73%具有多态性。根据RAPD谱带计算出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整个群体的多态性与菌株的寄主和地区来源间不存在相关性。而分别以寄主和交配群划分的不同群体进行聚类时,A、D两交配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变异量为0.0538;寄主为水稻和玉米的菌株群体间遗传差异最大,遗传变异量为0.2530;在A、D交配群中,亚群体的划分与玉米寄主有一定的相关性。
- 周晓云王克荣
- 关键词:串珠镰孢霉群体遗传结构寄主RAPD交配群
- 轮枝菌的遗传与变异机制
- 1998年
- 轮枝菌是多种病害的病原菌,其形态和致病力容易发生变异,为从本质上认识这种变异的原因.近年来对轮枝菌的研究多集中在该菌的遗传上.开展轮枝菌遗传研究所采用的遗传标记主要分四大类:1.营养缺陷型突变体;2.形态和黑色素突变体;3.抗菌素和杀菌剂抗性突变体;4.硝酸盐利用缺陷型(nit)突变体.通常轮枝菌的分生孢子和菌丝是单核单倍体,有4条染色体,在核分裂时,核膜保持完整,染色体浓缩时可见纺锤体和中心粒,染色体由纺缍丝到中心粒的微纤丝所并连,染色体结合在一起成线状,可形成两个姊妹核.轮枝菌遗传物质的交流是通过菌丝融合、形成异核体、二倍体、准性生殖等方式来实现的.自然界中可以观察到少量轮枝菌二倍体,这种二倍体的孢子体积和DNA的含量均为单倍体孢子二倍.Hastie从啤酒花黑白轮枝菌营养缺陷型配对培养获得异核体,使用苜蓿和番茄的黑白轮枝菌双营养缺陷型(Double auxotrophs)菌株融合,形成异核二倍体后,获得 21个原养型单倍体单分生孢子菌株,分别用这21株单孢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
- 田黎王克荣陆家云
- 关键词:轮枝菌
- 栗疫菌弱毒力的转化及转化菌株的毒力测定被引量:2
- 2005年
- 采用配对转化和室内、大田接种的方法研究栗疫菌低毒力的传递和生防潜力。从12个配对菌株中得到了6个转化菌株,不同的dsRNA供体菌和受体菌配对转化的效率不同,转化率从0到100%不等。室内枝段接种和大田接种测定的毒力表明,6个转化菌株、12个供体菌株、6个不能转化的受体菌+供体菌、6个转化菌株+供体野生型菌株处理的相对毒力都在80%以下,4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比12个受体菌和12个供体野生型菌株的毒力都低,表现弱毒力或中等毒力。前4者与后2者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供体野生型菌株的毒力(相对毒力72.73%-108.69%)与受体菌的毒力差异不显著。实验表明低毒力菌株的生防潜力比预期的高。
- 刘福秀丁平徐陈贤王克荣
- 关键词:栗疫菌受体菌转化率
- 棉花红腐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采用n it突变体互补型配对技术,测定了分离自棉花铃期红腐病菌的营养体亲和群。结果表明,获得n it突变体互补型的125个菌株可分为66个营养体亲和群;不同分离地点间的菌株只有周庄祁东和老圩肖家群体中各有一个菌株,茅山东冯和老圩肖家群体中各有一个菌株属于同一个亲和群。菌株ZH18经抗药性诱变后,营养体亲和性可发生改变;菌株的单孢后代也可发生营养体亲和性改变。
- 魏宏根周晓云王克荣
- 关键词:串珠镰孢霉抗药性
- 大丽轮枝菌异核体及其后代的形态与致病力变异被引量:2
- 1998年
- 以硝酸盐利用缺陷型突变(nit突变)和抗杀菌剂突变两种遗传标记,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异核体后代的形态和致病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核型菌株与菌丝型菌株经菌丝融合形成异核体后,菌丝型菌株能恢复形成微菌核,其后代单孢菌落形成微菌核的数量明显低于菌核型亲本,且遗传性状不稳定;随着转代次数的增多,微菌核形成能力的丧失较菌核型亲本菌株快。异核体后代对棉苗的致病力变化较大,一般均低于致病力强的亲本菌株,或介于两个亲本致病力之间,或与亲本致病力相近。
- 田黎王克荣陆家云
-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异核体致病力
- 中国部分棉区大丽轮枝菌营养体亲和性的测定被引量:6
- 2001年
- 罗才宏陈瑞辉王克荣
- 关键词:棉花大丽轮枝菌黄萎病营养体亲和性
- 红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 周晓云王克荣陈一新邢红梅曾伟达刘镇南陈立思黎扬辉陈剑华宿庆连张正光丁平杨斌黄明翅王丽平伍树桐王勇胜易懋升黄剑娣
- 项目对红掌各个生长阶段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了调查,并从形态和分子水平进行了鉴定,发现主要病原菌为炭疽菌、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疫霉菌、腐霉菌和黄单胞菌等,害虫为斜纹夜蛾、蓟马和螨类等。建立了针对红掌叶部重要病原菌胶孢炭疽和...
- 关键词:
- 关键词:红掌病虫害综合防治
- 串珠镰孢霉硝酸盐还原途径酶的遗传研究
- 2003年
- 通过对菌株突变体有性杂交后代的检测方法,对串珠镰孢霉Fusariummoniliforme氮代谢过程中硝酸盐还原途径相关酶基因间关系进行研究。串珠镰孢霉含钼协同因子突变体缺陷型(nitB)与亚硝酸盐还原酶缺陷型突变体(nitC)间的杂交结果显示,在不同的交配群以及在相同交配群不同寄主上的分离菌株中,控制这两种酶的基因有两种类型,并据此提出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调控硝酸盐还原途径酶的假说。当杂交后代出现四种表型(nitD:nitB:nitC:wt=1:1:1:1)时,表明这两种酶的遗传受核基因调控,分离时两种基因自由组合;当杂交后代仅有两种表型时,表现为父本表型隐藏,双基因缺陷型(表型同主氮调节基因缺陷型nitD)表型不出现,即母本表现型:野生型为1:1,表明这种遗传类型除受核基因的控制外,还存在细胞质基因的影响。
- 周晓云王克荣
- 关键词:NIT突变体有性杂交
- 大丽轮枝菌硝酸盐利用缺陷型和抗杀菌剂突变体的遗传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初步研究了大丽轮枝菌(VerticiliumdahliaeKleb.)硝酸盐利用缺陷型和抗杀菌剂突变体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对三环唑的抗性不能稳定遗传,抗性菌株经低温(4℃)或室温保存一个月及转代培养后均丧失抗性,5株抗多菌灵的突变体,有一株在第二代单孢后代培养时丧失抗性,1株在单孢后代中发生分离;10株nit突变体经保存3个月后,有一株恢复成野生型。其余突变体经转代培养、低温或室温下保存一年及接种棉苗后仍都保持原有的培养性状。nit突变体对棉苗的致病力普遍降低;
- 田黎王克荣陆家云
-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突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