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伟

王伟

作品数:1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教育》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教育
  • 4篇基础教育
  • 3篇学校管理
  • 3篇文化
  • 2篇育发
  • 2篇数学
  • 2篇数学教师
  • 2篇态度决定一切
  • 2篇文化透视
  • 2篇校园
  • 2篇教育发展
  • 2篇教育质量
  • 2篇教育资源
  • 2篇集团管理
  • 2篇教师
  • 2篇办学
  • 2篇办学条件
  • 1篇德育
  • 1篇德育工作
  • 1篇东进

机构

  • 11篇《江苏教育》

作者

  • 12篇王伟
  • 10篇张俊平
  • 5篇朱从卫
  • 4篇叶萍
  • 2篇许元新

传媒

  • 11篇江苏教育
  • 1篇江西教育(管...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智慧人生——记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数学教师潘小福
2004年
题记—— 让数学教学面向生活,使我的生活充满了数学的智慧,为学生的智慧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书育人教学基本功竞赛辅导
新"东进序曲"——姜堰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2005年
教育,是姜堰市的一张名片。跟许多人一样,我们认识姜堰,也是从姜堰的教育开始的。早在20年前,我们当中有人还在做着中学教师的时候,就与姜堰结下了不解之缘。日常教学,无论学生、教师,所用讲义、试卷,差不多都来自姜堰。在我们的心目中,她是一位教育的“高人”,
张俊平叶萍王伟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基础教育
人本发展篇
2005年
教育首先是人学。但是,在较长的时期里,在较深的程度上,我们的教育往往是“见物不见人”和“重物性轻人性”。姜堰人深知.不管何时何地,作为一个有良知和有责任感的教育人.都必须矢志不渝做好“人学”这篇大文章,理直气壮地变“以分为本,以人为末”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积极向上、德才兼备、精力充沛、全面发展的人,铸造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格。
张俊平叶萍王伟
关键词:教育发展人本主义德育工作基础教育学校管理
内涵发展篇
2005年
我们知道,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是相对的。一段时间.很多学校都凭借较为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较为优质、知名的教育资源,大量增加招生数量,迅速膨胀办学规摸.出现了一所所“万人学校”.“亿元学校”。让我们惊讶不已的是,姜堰人并没有“赶时髦”。跟着做名校的“扩张运动”,而是屏息静气练起学校管理的“内功”来。
张俊平叶萍王伟
关键词:教育资源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基础教育
求是发展篇
2005年
教育.是一个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对经济并不发达的县域来说,教育的发展普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人的问题——如何留得住教师,用得好教师?二是钱的问题——如何有效化解债务、解决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姜堰地处苏中,就教育而言,“人”是一个问题,“钱”也是一个问题。让姜堰人深感自豪和骄傲的是,
张俊平叶萍王伟
关键词:教育发展教育经费基础教育民办教育教育资源
“洋思”进城的标本意义
2008年
2005年。从江苏省泰兴市传来消息:洋思中学斥资1.3个多亿,整体搬迁进城。无论从什么角度讲,这都是一个爆炸性的教育事件。
张俊平朱从卫王伟
关键词:本意教育事件
态度决定一切——翔宇教育集团管理文化透视
2006年
张俊平朱从卫王伟
关键词:集团管理小商品批发市场采购员办公用品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常熟市农村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侧记
2004年
我们到常熟的时候,正是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常熟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钱建春驾着他心爱的海南“马自达”,带领我们奔驰在阳澄湖畔。“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黄,稻谷香,杨柳成行”,我们虽然没有能看到《沙家浜》中郭建光曾经娓娓描述的江南水乡风景,但是内心仍然涌动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喜悦。这种难以言说的喜悦。
张俊平王伟
关键词:校园建设规划学校管理办学条件
在水一方——走进金坛市岸头中学被引量:1
2005年
岸头,一所在我们的心目中曾经非常遥远和陌生的乡村中学。我们听说她的名字,且最终情不自禁脚步走到那里,完完全全是因了她在金坛乃至常州老百姓和教育主管部门中的口碑。
张俊平朱从卫许元新王伟
关键词: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质量
态度决定一切——公办转制名校翔宇教育集团管理文化透视
2006年
这是一所曾经颇多争议的学校。她的名字叫翔宇教育集团。2001年,她将宝应县三所最好的公办学校——宝应县实验小学、宝应县实验中学和宝应县中学——捆绑收购,开了中国民间资本收购公办(且是基础教育)名校的先例,公办名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该不该一卖了之?公办中小学名校集体转制民办,是不是意味着要加重老百姓子女的教育成本?所谓“宝应模式”,是不是又一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关于她的“前世”——公办中小学名校捆绑转制,媒体已经多有报道,本刊也于2004年第4期(教育管理)用“独家策划”的方式,对所谓“真假民办”作了专题探讨。5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她,是想看看她的“今生”——转制以后的公办中小学名校究竟发生了什么?寻找她的管理秘笈——是什么力量使她能够立于潮头、独领中国民办中小学教育风骚?
张俊平朱从卫王伟
关键词:公办名校文化透视集团管理转制资本收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