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宠
- 作品数:19 被引量:117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针刺镇痛和抗休克过程中大鼠电针穴区去甲肾上腺素荧光组织化学的观察被引量:1
- 1985年
- 本实验用配对比较设计,将选出的32对健康大白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以SPG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儿茶酚胺,观察“足三里”穴区中去甲肾上腺素(NA)在电针镇痛和抗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上述针刺效应中的可能作用。1.电针双侧“足三里”30min后,在电针组痛阈明显提高的同时,穴区NA荧光物质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在截肢造成失血性休克时,两组动物均大量释放穴区中的NA(P=0.001);不仅动脉管壁中的NA大幅度减少,而且还涉及毛细血管和静脉。3.电针组动物死亡时间延长(P<0.05)、不死亡率提高,穴区中最后残留的NA亦远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电针穴区NA的改变,可能是电针镇痛和抗失血性休克作用中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 潘朝宠金文秀
- 关键词:针刺镇痛抗休克去甲肾上腺素
- 人体穴位针感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 1980年
- 穴位是经络学说的组成部分,也是针刺效应的起点。祖国医学早有“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幽标赋》……等许多论述。针刺麻醉和针刺治疗的临床实践也证明针感(痠、麻、胀、重,后同)。与疗效确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穴位针感产生的形态结构,对于阐明针麻原理、针刺疗效以及经络实质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为了弄清人体穴位针感形态结构问题,许多单位曾在人的尸体上用层次解剖、断面解剖或组织学检查方法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1])。然而由于用的是尸体,不能直接反映针感的性质,因而无法使针感与产生针感的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给针感结构的确定带来困难。
- 潘朝宠赵霭峰
- 关键词:针感体针针刺感应神经末梢人体穴位针刺效应
- 舌肌运动神经末梢纪录被引量:1
- 1965年
- 我们研究用19只兔,10只小白鼠,5只狗,10只猪及8个人,并用10只蟾蜍与2只蛙作参考,共用舌64个。冰醋酸-酒精固定,用石蜡Cajal-Faworsky氏镀银法,观察到下列结果:1.形态简单的曲线运动末梢,在蛙及蟾蜍(97.03%)舌肌中数量最多,但终支分支很少。小白鼠(21.88%)、兔(30.06%)及人(14.5%)数量亦多,其终支分枝逐渐复杂,然在猪及狗则尚未见到。2.叉状运动终板,结构亦较简单,常见于兔(51.9%),小白鼠(51.25%)和猪(14.09%),而人(6.11%)、狗(8%)及蟾蜍(2.97%)较为少见。3.葡萄状运动终板,多见于人(38.17%)及狗(42.67%);猪(5.93%)的材料中较少。神经终支末端分力5—9小支,每小支的末端呈小球状的膨大。4.树枝状运动终板,结构较为复杂。神经终支作多级分支,呈树枝状。它们见于猪(73.33%)、人(38.9%)、兔(30.06%)与小白鼠(17.5%)等。5.我们发现三例特殊末梢:(1)单终板位于相邻的两个肌纤维上;从终支分出另一个小支,进入另一肌纤维,形成环形末梢。(2)蛙、兔、狗、猪等副末梢纤维缠于主末梢的纤维上。(3)在人和猪的材料上观察到受三重神经支配的肌纤维。这些图样均较为罕见。6.对运动终板的结构的复杂程度与机能、进化的关系,曾加讨论。
- 张醴陵倪启开潘朝宠
- 关键词:神经末梢神经支配周围神经系统运动终板神经-肌肉接头(点)舌肌
- 针刺对大鼠胃粘膜保护作用及其相关的神经递质组化的观察被引量:16
- 1990年
-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保护胃粘膜免受损伤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但是,胃粘膜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祖国医学认为“足三里”是强壮穴;现代研究认为针刺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植物神经有关。为此。
- 潘朝宠金文秀沈德凯
- 关键词:针刺胃粘膜神经递质组织化学
- 神经肽Y免疫反应神经和细胞在大鼠颌下腺的分布
- 1997年
-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观察了含神经肽Y神经和细胞在大鼠颌下腺内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含神经肽Y神经纤维主要走行于腺泡、导管及血管周围。颌下腺内神经节细胞和颗粒曲管细胞亦呈神经肽Y免疫反应阳性。提示:大鼠颌下腺的腺体分泌和血液供应可能受神经肽Y能神经调控。
- 贾雪梅侯思伟潘朝宠齐威琴王惠珠
- 关键词:颌下腺免疫组织化学大白鼠
- 大鼠空肠神经肽Y免疫反应性神经的分布被引量:3
- 1997年
-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在光镜水平观察了神经肽Y免疫反应性(NPY-IR)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在大鼠空肠壁内的分布。结果显示:NPY-IR神经纤维遍布肠壁各层;位于粘膜固有层内小肠腺之间的神经纤维交织成疏网状。NPY-IR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粘膜内也可见NPY-IR神经元;紧贴粘膜肌的神经元有突起伸至粘膜肌和肠腺,位于小肠腺之间固有层内的神经元可伸出长突起至肠腺。对NPY-IR神经的起源及其对肠粘膜功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讨论。
- 贾友苏潘朝宠吴瑞炜齐威琴
- 关键词:神经纤维神经元空肠免疫学
- 神经肽与针刺效应相关的研究被引量:3
- 1991年
-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蓝点”针感标记法,研究了神经肽(Sp,Vip、Npy)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观察了肽能神经在针感(效)点和小肠中的分布规律。研究了针刺效应过程中脊髓背角神经肽的量变化。结果如下:1.针感(效)可出现于自皮肤到骨膜的不同层次;肽能神经、血管的出现率和针感(效)的出现率完全一致。2.三种肽能神经及其终末支呈串珠状,常伴随着血管,见于皮肤,皮下结缔组织,骨骼肌,小肠的肌层、粘膜下层,肠腺周围和绒毛的髓部。3.电针后,大鼠痛阈明显提高,其脊髓背角的神经肽含量,针刺侧明显地多于非针刺侧。
- 潘朝宠沈德凯金文秀刘向国
- 关键词:神经肽免疫化学
- 穴位针感和经络感传与神经肽类物质相关的研究
- 潘朝宠沈德凯金文秀刘向国
- 该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并初步证明穴位针感和经络感传与神经肽类物质SP、VIP、NPY有关,证实了穴区肽能神经是针感和针效的重要结构基础。该成果不仅揭示了神经肽参与针感形成和经络感传,而且为临床针灸疗效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参...
- 关键词:
- 关键词:经络感传针灸疗效
- 惊恐对大鼠胃影响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 1993年
- 本文采用束缚浸水造成大鼠惊恐模型,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研究。发现惊恐能引起100%的大鼠胃粘膜严重的出血性损伤,能引起胃酸分泌增加,NA和5-HT增加,粘膜AchE和肌层AchE轻度增加,Mg^(2+)-ATP酶活力下降。
- 沈德凯潘朝宠金文秀
- 关键词:惊恐胃粘膜损伤病理生理学
- 穴位针感与神经肽相关的研究被引量:3
- 1993年
- 本文用穴位针感“蓝点”标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穴位针感与神经肽(SP、VIP、NPY)的关系,结果为:①针感可出现于自皮肤到骨膜的各个层次;神经(肽能)、血管二者出现率和针感的出现率完全一致。②三种肽能神经及其终末分支,穿行于穴位的深、浅层各种组织之间,呈串珠状,常随血管分布;也有肽能游离末梢分布在表皮、毛囊和骨骼肌中。③电针后,脊髓背角的神经肽含量,针刺侧多于非针刺侧(p<0.01)。总之,肽能神经是产生针感的重要结构之一,肽类物质参与针感过程并可能与针感的慢传导性有关。
- 潘朝宠沈德凯金文秀刘向国
- 关键词:穴位神经肽针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