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宏伟 作品数:57 被引量:242 H指数:9 供职机构: 湖南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生物学 更多>>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和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ACS患者在不同的病情及治疗状况下,给予IABP治疗,观察使用IABP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及NT-proBNP的变化,注意IABP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60例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改善,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使用IABP后2 h后血压即达到稳定状态,72 h后NT-proBNP值明显下降。IABP相关并发症5例,严重并发症0例,住院期间死亡12例,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9例。结论:对于ACS尤其是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IABP可以安全的使用,并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为患者争取进行血运重建的时间,减少患者急性期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刘丽 杨婷 潘宏伟 何晋 刘征宇 郭莹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合并1型心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发生1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 Type 1,CRS1)的危险因素。方法:STEMI患者378例分为CRS1组(n=98)和非CRS1组(n=28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TEMI患者发生CRS1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STEMI患者发生CRS1的影响。结果:378例STEMI患者中发生CRS1共98例(25.9%),两组间年龄、糖尿病史、入院平均动脉压、入院收缩压、入院心率、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血清肌酐基值、基础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valu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急诊PCI、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ACEI/ARB)应用在内的十二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入院收缩压降低、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基础eGFR降低、未急诊PCI、未使用ACEI/ARB药物是STEMI患者发生CRS1的独立危险因素。256例患者接受急诊PCI,50例(19.5%)出现CRS1。CRS1组门-球时间及对比剂用量明显高于无CRS1患者(均P<0.05),但术后"罪犯血管"血流恢复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S1是STEMI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时的血运重建能降低STEMI患者的CRS1发生率。 潘宏伟 郭莹 郑昭芬 彭建强 张宇 何晋 刘征宇 胡勇军 王长录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冠脉病变程度 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和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从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分为MAU阳性组(74例),从MAU阴性患者中选择和阳性组血压匹配的74例作为阴性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狭窄支数和冠脉Gensini积分。结果冠脉造影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在MAU阳性组(54/74,73%)显著高于阴性组(38/74, 52%),且双支病变发病率较高(24%vs 12%,P<0.01),三支病变发病率也较高(14%vs 3%,P<0.01);在MAU阳性组冠脉Gensini积分高于阴性组(36.8±7.5 vs 24.1±5.8,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MAU阳性者比阴性者有更高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更加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 苏华 周胜华 杜优优 潘宏伟 刘彬 刘厂辉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冠脉造影 尿微量白蛋白 湖南胸痛联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技术规范(2022年版) 被引量:2 2023年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死率、致残率高,急诊PCI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实现早期心肌再灌注是救治的最有效方法。该技术规范复习了最新国内外相关文献、共识、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重点详细阐述STEMI急诊PCI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技术要点、常见并发症处理、围手术期抗血栓治疗及STEMI并发症处理等,以促进STEMI急诊PCI的规范化与同质化,降低病死率与病残率,改善预后。 湖南胸痛联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技术规范专家工作组 郑昭芬 潘宏伟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诊处理 介入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前后心脏变时性改变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记录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变时性指标,包括运动最高心率与预测最大心率值之比( rHR)、变时性指数( CRI)和心率储备率( HRR),并记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CAG)结果及Gensini评分。 LSD-t检验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指标差异;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行独立两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心脏变时性指标差异;介入治疗后Gensini 评分分组组间心脏变时性指标行SNK-q检验。Person相关分析评价心脏变时性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9例冠心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间CRI分别为0.80±0.11和0.89±0.0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rHR、CRI及HRR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440,1.977,2.529, P均<0.05),且三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r =-0.686,-0.673,-0.672, P均<0.05)。 SNK-q检验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20分与>40分两组rHR、CRI及HRR心脏变时性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567,2.223,2.062, P均<0.05)。结论心脏变时性指标rHR、CRI及HRR对于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心脏功能的改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与冠状动脉病变呈负相关。 林祖近 蔡海鹏 吴彩云 陈江 潘宏伟关键词:冠心病 心脏 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原因下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2022年国内7家大型心脏中心因上述原因行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的冠心病患者共19例,回顾性收集其基线资料、术中资料、手术并发症、住院期间手术相关不良事件(4a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全因死亡)及出院后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0(64,73)岁,男性13例,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6.89±8.76)%。术中采用桡动脉入路13例,11例患者在干预期间仅用1个旋磨头,6例患者使用2个旋磨头,2例患者使用3个旋磨头,平均需(7.00±4.23)次旋磨通过病变,19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即刻管腔获得面积为(1.23±0.78)mm^(2)。旋磨后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旋磨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1例,经药物治疗后改善;旋磨头嵌顿3例,经操作后成功拔出。术中未发生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痉挛、紧急转外科开胸手术、死亡等事件,住院期间也未发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患者接受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其余患者未发生MACE。结论:本小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既往PCI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以及即刻PCI术中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变形、支架损毁、导丝嵌顿等情况,冠状动脉支架内旋磨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长期随访未发生MACE。 李军山 余力 宋耀明 马剑英 栾波 张明多 董勇 荣晶晶 潘宏伟 王长录关键词: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 旋磨 安全性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类型标本的共同差异基因 2021年 目的鉴定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标本中的共同差异基因,研究与AMI进展相关的基因。方法搜索人类基因表达谱汇编数据库(GEO)中与AMI相关的数据集,提取出分别取自循环内皮细胞和血液的两张芯片GSE66360和GSE97320,然后利用R语言软件中“limma”包识别差异基因,做韦恩图(Venn)找出共同差异基因,用“pheatmap”包对差异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对筛选出的共同差异基因用DAVID、Cytoscape作基因本体数据库(GO)富集、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用STRING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用Real-time PCR验证基因表达微阵列的结果。结果(1)GSE66360共筛出差异基因349个,其中上调56个,下调293个,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倍数变化值(Fold Change)>2],GSE97320共筛出差异基因2425个,上调1027个,下调1398个。(2)使用STRING、DAVID、Cytoscape软件成功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及进行GO、KEGG分析。(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患者造血细胞激酶(HCK)、整联蛋白αM(ITGAM)基因表达上调。结论筛选出共同差异基因159个,并进行功能注释及通路分析,值得进一步探索其在AMI病程中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傅庆华 彭飞 范文娟 唐毅 刘征宇 郑昭芬 颜素兰 潘宏伟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差异基因 体外膜肺氧合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FM)合并心原性休克中(CS)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湖南省三家医院行ECMO治疗的成人FM合并CS患者,回顾性分析ECMO置入后相关指标变化,患者治疗转归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使用机械循环辅助方式分为ECMO组和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组(联合辅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及治疗转归。结果:共有15例患者纳入分析,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29(27,50)岁,女性9例。其中,6例发生心脏骤停,6例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治疗前比较,ECMO置入后患者的血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降低(中位值:8759.0 pg/mL比2964.0 pg/mL,P=0.002),血乳酸水平下降(中位值:5.1 mmol/L比1.7 mmol/L,P=0.008),动脉血酸碱度(pH)提高(7.3±0.2比7.4±0.1,P=0.026),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34.3±10.9)%比(50.0±11.7)%,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CMO单独辅助组8例,联合辅助组7例,与单独辅助组比较,联合辅助组患者中心脏骤停及联合使用CRRT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5例接受ECHO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有6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接受CRRT治疗,4例发生血管并发症。11例(11/15)患者成功撤除ECMO辅助并存活出院,其ECMO辅助时间为4(3,7)d。其中,ECMO单独辅助组有7例(7/8),联合辅助组有4例(4/7)成功撤机并存活至出院。结论:ECMO辅助能为FM合并CS患者提供有效的循环辅助。ECMO联合IABP辅助循环多被动用于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主动预防性启动联合治疗可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台适 孙佳星 唐建军 张志辉 潘宏伟 陈雅琴 贺嘉 朱清一 周胜华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原性休克 暴发性心肌炎 双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外伤后室间隔穿孔1例 被引量:2 2016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因胸部外伤2个月,突发言语不清6 d于2013年4月收治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个月前刀刺伤后出现心脏贯通伤合并心脏压塞,失血性休克,行急诊心脏修补术,术中心脏停搏40 min后恢复,术后出现痴呆,手脚发抖现象,合并气促及心悸。本次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近心尖部肌部缺损(图1~2),为12~14 mm,缺口呈楔形,二、三尖瓣未受影响,左心室射血分数45%。 何晋 郑昭芬 朱鲜阳 郭莹 潘宏伟 付庆华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室间隔穿孔 IL-10和TNF-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意义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与TNF-a的浓度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冠心病患者65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AP)15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50例,在ACS组中分不稳定心绞痛组(UAP)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另设对照组25例。观察血清IL-10与TNF-a的浓度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结果血清IL-10的浓度中U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AMI组明显高于UAP组。TNF-a的浓度中S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AMI组则明显高于UAP组。结论血清TNF-a水平与心肌缺血的程度有关,是反映心肌缺血的良好指标。而IL-10作为抗炎细胞因子,反映的是机体对冠脉炎症防御性反应的结果。明显升高的TNF-a若伴有低水平的IL-10可能带来不良的预后。 林祖近 潘宏伟关键词:IL-10 TNF-A A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