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建英

作品数:22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健康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9篇烧伤
  • 9篇创面
  • 8篇伤创
  • 8篇烧伤创面
  • 6篇血管
  • 6篇血管化
  • 6篇瘢痕
  • 5篇凋亡
  • 5篇动脉
  • 5篇动脉导管
  • 5篇平滑肌
  • 5篇细胞凋亡
  • 4篇新生血管
  • 4篇新生血管化
  • 4篇信号
  • 4篇信号传导
  • 4篇真皮支架
  • 4篇皮支
  • 4篇人工真皮

机构

  • 20篇杭州师范大学
  • 10篇浙江大学
  • 8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浙江省中医院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省杭州市...
  • 1篇杭州市第二人...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医学高等...

作者

  • 22篇滕建英
  • 14篇徐少骏
  • 7篇谢菁
  • 6篇倪有娣
  • 5篇王永光
  • 5篇马列
  • 5篇孙东杰
  • 5篇郭瑞
  • 4篇吴丽慧
  • 4篇朱金土
  • 4篇沈明强
  • 4篇吴佳佳
  • 3篇黄爱宾
  • 3篇叶盛
  • 2篇吴艾竞
  • 2篇陈克
  • 2篇张颖
  • 2篇高长有
  • 2篇郭健
  • 2篇陈东明

传媒

  • 4篇中华整形外科...
  • 4篇健康研究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杭州医学高等...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 1篇全国第五届儿...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真皮支架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影响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NA质粒对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在修复III度烧伤创面中支架血管化及瘢痕形成的影响,并明确与无支架植入的烧伤创面修复的区别。方法:将负载及不负载VEGFDNA质粒的两种不同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各移植于6头猪(共12头猪,分别为B和A组)III度烧伤清创后创面,对植入支架1、2、3周后的创面及植入支架1、2、3周创面加植表皮后2周的创面修复(4周)进行观察。同时,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时间的创面中表达I型胶原和TGF-β1细胞数进行检测和观察。实验以不植入支架的烧伤创面作为对照(C组)。结果:①负载VEGF DNA质粒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植入后支架(B组)血管化比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A组)要好。②I型胶原表达结果:A、B、C三组I型胶原合成1-3周逐渐增多,4周时A、B组减少,C组增多;1-2周B组最多,C组最少;3周A、B组无显著性差异,C组较少。4周C组最多,B组最少。③TGF-β1表达结果:A、B两组1-2周逐渐增多,至3-4周逐渐下降;C组TGF-β1表达1-3周持续上升,4周时表达减少;1-2周,表达B组最多,C组最少;3-4周,C组表达最多,B组最少。结论:外源性pDNA-VEGF导入人工真皮支架可促进人工真皮更快地血管化的同时,可更好地修复创面和抑制瘢痕增生。
陈龙义滕建英郭瑞黄智慧丁科全吴佳佳徐少骏
关键词:创面修复血管化
异搏定对增殖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细胞信号传导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目的探讨异搏定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与类固醇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异搏定浓度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FACE ELISA方法,通过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特异性DNA梯状条带以及激活(磷酸化)的ERK1/2和JNK的OD值,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0.1 mg/ml)作用后的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地塞米松(0.1 mg/ml)作用后的结果为对比。结果①当异搏定浓度为0.1 mg/ml,可诱导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②异搏定可引起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DNA经电泳后可见梯形条带;但不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Bax/Bcl-2表达的改变且未见明显梯形条带;③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JNK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ERK1/2细胞传导通路被抑制而JNK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ERK1/2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而JNK细胞传导通路无明显改变。④地塞米松可通过激活ERK1/2和JNK细胞传导通路诱导三类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结论异搏定和地塞米松均可诱导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但细胞传导通路不尽相同。异搏定和地塞米松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作用不同。
滕建英徐少骏谢菁吴艾竞沈明强
关键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异搏定细胞信号传导
不同材料人工真皮支架修复猪Ⅲ度烧伤创面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及脱细胞基质真皮支架移植于Ⅲ度烧伤创面后,真皮支架的血管化及支架上表皮移植修复创面情况。方法将3种不同真皮支架各移植于6头猪(共18头猪)Ⅲ度烧伤清创后创面,在植入后1、2、3周对真皮支架血管化、创面、支架上表皮移植愈合和修复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D34阳性信号(新生血管数目)进行检测。以无支架植入的Ⅲ度烧伤清创后创面为对照。结果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植入后2周支架血管化已基本完成,而胶原壳聚糖和脱细胞基质真皮支架至少需要3周。3种不同材料支架垂直于创面的新生微血管均比无支架对照创面多;不同材料支架组与对照组2周创面比1周创面、3周创面比2周创面CD34的表达均明显增多,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组植入后1、2、3周CD34阳性信号均明显高于相对应的其他3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植入后1周,创面植表皮,移植表皮存活良好,而胶原壳聚糖和脱细胞基质真皮支架植入需要2周,其表面移植的表皮细胞才能成活。结论3种材料的支架均可修复Ⅲ度烧伤创面,而以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的血管化程度最好。
徐少骏马列滕建英谢菁朱金土孙东杰叶盛倪有娣王永光
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原位诱导修复猪全层皮肤缺损的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观察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移植于猪皮肤缺损创面后支架的血管化及血管化支架上皮肤移植的成活情况。方法将双层人工皮肤支架移植于10只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在植入后1、2、3周对真皮支架血管化、创面、血管化支架上皮肤移植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D34阳性信号(新生血管数目)进行检测。结果支架植入后1周支架内可见细胞浸润和少量新生微血管形成;植入后2周,垂直于创面的新生微血管明显增多;植入后3周,大部分支架被血管化。CD34阳性信号在支架植入后3周比植入后2周明显增多,植入后2周比植入后1周明显增多。在支架植入后1、2、3周创面植中厚皮,植皮2周后皮片存活率分别为10%、70%和100%。在支架植入后1周和2周创面植表皮,1周和2周后移植表皮存活良好。结论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可以诱导血管长入,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在支架上移植表皮,可较好修复创面,在皮肤移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徐少骏黄爱宾马列滕建英倪有娣高长有章志量杜庆华董征程
关键词:新生血管化皮肤移植伤口愈合
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为建立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并了解它们的原代和继代细胞生长情况,本文对平滑肌细胞传统的原代细胞贴块法培养进行了改进,并对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和继代细胞生长周期进行了观察...
吴丽慧滕建英徐少俊张颖陈克
关键词:人体细胞体外培养
文献传递
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及生长特点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明确不同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后生长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贴壁法 -玻片压迫组织贴壁方法进行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 ,并将细胞进行传代后培养 ,同时对各细胞的生长进行观察。结果 ①采用改良贴壁法可使原代细胞良好生长 ,动脉导管的平滑肌细胞无论是从组织块游出时间还是生长呈“峰 -谷”样时间和细胞首次传代时间都比肺动脉和主动脉的要长 ;②在细胞的继代培养期 ,动脉导管平滑肌的生长周期长于主动脉 ,主动脉的平滑肌生长周期长于肺动脉。结论 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生长存在差异。
滕建英徐少骏吴丽慧
关键词:动脉导管主动脉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血竭负载人工真皮支架对猪Ⅲ°烧伤创面修复中VEGF表达及创面收缩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胶原-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负载不同浓度血竭对Ⅲ°烧伤创面修复中VEGF表达及创面收缩的影响。方法将负载两种不同浓度血竭(4 g/L和1 g/L)的真皮支架各移植于6头猪(分别为A组和B组)Ⅲ°烧伤清创后创面,对植入支架1、2、3周后的创面及植入支架2周创面加植表皮后2周的创面修复情况(4周创面)进行观察。同时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不同时间的创面中细胞表达的VEGF及肌成纤维细胞表达的α-SMA进行检测和观察。实验以植入胶原-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及不植入支架的烧伤创面作为对照(分别为C组和D组)。结果①负载高浓度血竭的胶原-壳聚糖/硅橡胶双层人工真皮支架创面修复好于其他两种支架及不植入支架创面;②VEGF表达结果:四组1~3周VEGF阳性表达呈持续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B、C组支架植入2周并植表皮2周后(4周)创面,VEGF阳性表达明显降低,D组4周与3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时间点,四组的阳性信号A组最多,D组最少;③创面α-SMA表达阳性的肌成纤维细胞数:A组表达高峰在2周,B、C、D组表达高峰在3周;各组不同时间点,D组表达最多,3~4周,A组表达最少。结论血竭能明显诱导胶原-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在修复Ⅲ°烧伤创面中的VEGF表达从而促进血管化速度,同时可抑制创面的收缩从而抑制瘢痕的增生,且血竭的这些作用与药物浓度有相关性,高浓度比低浓度的作用更为显著。
滕建英任园园徐少骏郭瑞郭健吴佳佳朱金土倪有娣
关键词:血竭VEGF创面收缩
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2006年
目的:建立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并了解它们的原代和继代细胞生长情况。方法:对平滑肌细胞传统的原代细胞贴块法培养进行了改进,并对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和继代细胞生长周期进行了观察。结果:改良贴块法比传统贴块法更容易原代培养平滑肌细胞,动脉导管的平滑肌细胞生长周期最长,其次是主动脉和肺动脉。结论:改良贴壁法培养平滑肌细胞有独创性,更适合于动脉导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
吴丽慧滕建英耿筱红张颖陈克留佩宁
关键词: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细胞信号传导在激素和干扰素诱导的增殖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激素和干扰素α-2b(IFNα-2b)作用后是否产生凋亡,以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或抑制是否一致。方法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FACE ELISA方法通过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特异性DNA梯状条带以及激活(磷酸化)的ERK1/2和JNK的吸光度A值,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地塞米松(0.1mg/ml)和干扰素α-2b(1000U/ml)作用后的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研究。结果地塞米松可通过激活ERK1/2和JNK细胞传导通路诱导三类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干扰素α-2b不能诱导这三类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发生明显细胞凋亡,且IFN α-2b抑制增殖瘢痕的ERK1/2通路,而对JNK通路无影响,其不引起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ERK1/2和JNK通路的变化。结论激素类药物和干扰素α-2b对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机制不同。
徐少骏滕建英谢菁吴艾竞陈东明鲍卫汉
关键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干扰素Α-2B
类固醇和干扰素对增生性瘢痕c-myc基因表达的在体影响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和探讨类固醇和干扰素α-2b(IFNα-2b)局部注射后对增生性瘢痕在体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6例增生性瘢痕局部注射康宁克通(40 mg/ml)或干扰素α-2b(150万U/ml)后3 d和7 d,切取标本,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并以未注药的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为对照。结果①6例增生性瘢痕未注药区均有c-myc基因表达,而正常皮肤则很少有c-myc基因表达;②康宁克通局部注射后3 d和7 d,c-myc基因表达强度增高;③干扰素α-2b局部注射后3 d,c-myc基因表达强度无明显改变;注射后7 d,c-myc基因表达强度明显下降。结论类固醇和干扰素α-2b(IFNα-2b)局部注射后对增生性瘢痕在体c-myc基因表达作用不同。
滕建英徐少骏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康宁克通干扰素Α-2BC-MYC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